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遼寧富商投資朝鮮2.4億遭毀合同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8-1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大河網報道,2007年,遼寧首富周福仁經中朝政府批准在朝鮮投資2.4億元與朝鮮合作開發鐵礦資源,預期每年可達15億元淨利潤。但在建成現代採礦廠、鐵精粉選礦廠及相關設施、朝方人員掌握相關技術後,朝方提出各種借口單方面撕毀了合同,周福仁旗下西洋集團150名員工被陸續送回。

2.4億探路朝鮮 西洋集團6億噸鐵礦項目告吹

對於55歲的遼寧首富周福仁來說,在鄰國朝鮮的一段投資經歷無疑是場噩夢。

此前,周福仁曾頻繁往返遼寧海城市與朝鮮甕津郡之間,來回奔波後,這位來自中國的民企大亨在那個神秘的國度砸下了2.4億人民幣,但現實並未像其當初設想般美好,如今,這一筆真金白銀能否追回仍然不得而知。

作為東北最大的民營企業——遼寧西洋集團(以下簡稱「西洋集團」)的董事長,周福仁早在兩年前就已完成了在朝鮮的佈局。

在毗鄰朝鮮西海岸的海州,西洋集團拿下了儲量接近6億噸的鐵礦資源。彼時,當西洋集團準備挺進朝鮮市場時,有人提醒他:朝鮮法制並不完備,政策風險較大。但這並不足以成為阻止周福仁的理由,他說,富貴險中求,越是不完善的市場,機會越大,利潤越高。

然而,物是人非,周福仁以及他的西洋集團都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在朝鮮黃海南道甕津郡甕津鐵礦投資2.4億元人民幣興建的鐵礦石選礦廠,卻被朝鮮單方面撕毀合同並遭驅逐,很有可能血本無歸。

在此之前,西洋集團針對這一項目曾描摹出極具誘惑的藍圖——預期每年可達15億人民幣的淨利潤。

彷彿一夜之間,如此憧憬的構想也隨之破滅。

「對朝鮮的投資簡直就是一場噩夢!」西洋集團8月2日通過微博和博客發佈了一篇題為《西洋集團在朝鮮投資的噩夢》的文章以表不滿。

近6000字的博文稱:「西洋集團在朝鮮投資的洋峰合作社是中國目前對朝鮮投資最大的項目,從2007年至2011年,總計投入3000多萬歐元,建成現代採礦廠和年生產50萬噸鐵精粉選礦廠及相關配套設施。朝鮮卻提出各種借口單方面撕毀了合同。」

本報記者向西洋集團求證文章內容,其總部工作人員坦承:「文章內容屬實,都是真的。」而對於朝鮮的投資環境,西洋集團項目負責人則稱,如果朝鮮投資環境沒有改善,今後將不再考慮在朝投資。

「這是一次損失慘重的海外投資教訓。」上述負責人說。

撕毀合同

2012年3月2日凌晨2點,正在離甕津鐵礦不遠處駐地熟睡的10名西洋集團駐朝鮮員工被突然「造訪」的一群人吵醒。嶺峰會社副局長金華龍帶著20名警察和保安人員將他們強行集中後宣佈:「你們必須馬上離開!」

隨後,這10名西洋留守員工被押上大巴車,從津甕現場直接押運到新義州遣返中國。西洋集團項目副總經理有些無奈地說:「之前是有些預兆的,三天前就已被斷水斷電,住房玻璃也被砸碎了。」

如此近況遠超出了周福仁此前的想像。6年前,正是在遼寧海城總部大樓裡,周福仁與來自朝鮮嶺峰聯合公司負責人李成奎簽署了合作協議。

2007年3月,經中國政府商務部批准,西洋集團與朝鮮嶺峰聯合會社合資設立「洋峰合營會社」。該境外企業註冊資本為128萬美元,投資總額為3805萬美元,其中中方以設備、技術出資2854萬美元,占75%;朝方以土地、礦權出資951萬美元,占25%。經營期限為50年。8個月後,朝鮮政府貿易省對該項目予以正式批復。

西洋集團項目負責人透露,甕津鐵礦是朝鮮一直沒有開發的儲量巨大的鐵礦,總儲量有17多億噸,是低品位的貧礦,平均含鐵量只有14%左右。經過技術改造,首次開車就生產出鐵含量超過67%的優質鐵精粉。

2011年4月25日,年產50萬噸鐵精粉選礦廠開始投入生產。西洋集團將150名技術工人派往朝鮮,與這150名中國工人一起工作的還有500名朝鮮員工。「我們手把手教這些朝鮮工人技術,三個月後他們也掌握了鐵精粉生產技術,」 西洋集團項目負責人說:「從這之後,一切都開始變化了。」

蜜月期過後,雙方的裂痕終於凸顯。2011年9月6日,朝方突然要求修改16個合同項目並單方面撕毀合同。「他們要求西洋集團支付產品銷售額的4%-10%,土地租賃費改為每平方米1歐元,工業用水費為每平方海水0.14歐元,而這些要求合同內都未曾提過。」周福仁當場即表態,無法理解「所謂的16條」。

朝方突然毀約致使洋峰合營會社無法生產,西洋集團150名員工除了10名留守人員也均陸陸續續撤回。

西洋集團人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朝方合作企業嶺峰聯合會社急於撕毀合同的原因是朝方掌握了選礦技術,已完全可以自行生產,而股份比例占75%的西洋集團則無疑會大大減少朝方的利潤。

一紙協議就此撕碎時,曾滿懷信心試圖在朝鮮「淘金」的周福仁不曾料到,這個預期利潤豐厚的項目竟然會以如此方式被迫終止。

採取行動

「投資這個項目主要是看中了朝鮮甕津礦山豐富的鐵礦資源,朝方合作企業當時承諾只佔總股份的25%;其次考慮到朝鮮國家收入低,企業所得稅僅為10%;朝鮮勞動力廉價,每個工人只要30美元一個月。」西洋集團項目負責人解釋投資初衷。

但他沒想到,朝方合作企業嶺峰聯合會社法定代表人李成奎隱瞞了朝鮮國家投資方面法律法規。事實上,西洋集團的今日之遭遇已然早埋有隱患。

上述負責人說,2006年,雙方在談合作股份的時候,朝鮮當時對資源類合營企業的政策是,朝方所佔股份最低不得不低於30%。2008年末朝鮮政府又調整對外投資政策,資源類項目由原來的鼓勵類變成了限制類,資源稅提高到了25%。根據成本核算,如繼續投資將無利可圖。

最讓西洋集團不能接受的則是,直到朝方撕毀合同,西洋集團才得知試生產的30000噸鐵精粉不能銷售,「這給西洋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西洋集團人士透露,目前,朝方合作企業嶺峰聯合會社未經過西洋集團同意,已將30000噸鐵精粉自行賣出。

「我們要把投資損失要回來!他們必須承認資產是西洋集團的。」西洋集團知情人士氣憤地說。

該人士簡單地算了一筆帳, 3000萬歐元投資額再加上這幾年的利息及成本一噸三百餘元的三萬噸鐵精粉,原本計劃要求索賠4500萬歐元。但他也無奈地表示,雙方進行了漫長的談判,但仍僵持不下,目前無進展。

4月份,通過談判,朝方合作企業嶺峰聯合會社答應向西洋集團付3124萬美元轉讓金。但半年過去,西洋集團仍未收到任何資金償還,而嶺峰聯合會社只用電話與傳真的方式與西洋集團進行溝通,拒絕西洋集團進入朝鮮談判。

持續拉鋸未果時,西洋集團原來計劃在朝鮮投資的另一個鎂礦項目也就此擱淺。「我們在網上發表博文也是想對朝方施加壓力,也希望中國企業吸取西洋集團在朝鮮投資的教訓。目前此事已引起政府關注,期待有解決措施。」西洋集團項目負責人說道。本報記者致電遼寧境外投資處,對方表示此事仍在處理當中,未能透露更多細節。

      責任編輯:張斐
韓媒稱朝鮮礦產資源被中國包攬      [2012-08-10]
外媒稱朝鮮將出台經濟改革措施      [2012-08-10]
朝鮮發行以朝中友誼為主題郵票      [2012-08-09]
曝朝鮮第一夫人用法國名牌手袋      [2012-08-09]
美專家:朝鮮有能力兩周內進行核試驗      [2012-08-09]
金正恩夫婦視察朝鮮軍隊      [2012-08-08]
越南宣佈向朝鮮援助5000噸大米      [2012-08-07]
朝鮮洪災已致169死400人失蹤      [2012-08-04]
NBC:朝運動員輸比賽被遣勞教所      [2012-08-04]
澳媒稱朝韓為乖朝鮮和下流朝鮮      [201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