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專家:新一屆黨代表應政治家化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8-2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過去半年,中央黨校教授陳雪薇參與了該校十八大代表選舉的部分工作,8月19日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用「三上三下」來概括中央黨校的此番選舉工作:基層黨支部將多數黨員同意推選人選上報基層黨委,基層黨委再根據多數黨支部意見對人選進行遴選,並要將遴選後名單再拿下去徵求黨支部和黨員意見。如是往上循環,最終代表人選的確定要經歷三次上報和三次對下徵求意見。據悉,該選舉方式在全國40個選舉單位中均被採用。

「此次選舉在提名時允許兼顧方方面面的人,擴大了差額比例,加上更嚴謹的選舉程序,就比較能保證選舉質量,這實質上就反映出黨內民主的進步。」對十八大代表名單做過詳細分析的陳雪薇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一增一減」

根據中組部公佈的十八大代表名單,相較以往,此次代表構成在不同黨員隊伍中各有不同程度的增減變化。其中,變化最為明顯的為工人黨員和女黨員,相比十七大分別增加了118名和76名,前者還包括了26名農民工黨員。而少數民族黨員代表也增加7名,由去年的242名增加到249名。

在黨代表總數比十七大增加53名的前提下,工人黨員和女黨員、少數民族黨員代表有此大幅增加的同時,必然會在相應的黨員中減少代表名額。據名單,黨員領導幹部代表比例比十七大減少2.1個百分點,一線黨員則獲得2.1個百分點的增加,進而使兩者總數分別達到1578名、692名。

兩個2.1的一增一減,使得77歲的陳雪薇「內心比較高興」。她認為,普通黨員代表和一線黨員代表比例的增加,有助於黨中央與基層黨組織之間的相互溝通,密切全黨關係,是黨內民主推進的重要體現。不過,她也坦言,目前黨員領導幹部比重的相對下降「仍不算很多」。

中組部副部長王京清在8月14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當選代表既有先進性,又有廣泛的代表性」。並強調,基層黨員代表的增加對於進一步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保持黨的先進性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八大代表的選舉向普通黨員代表和一線黨員代表方面邁進的新動向、新趨勢,是對黨內民主的新發展,是黨建科學化的新探索。」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張希賢在十八大代表名單公佈後即撰文《十八大代表選舉的新動向》,指出此舉一方面是把黨內民主授權的根基更加深扎基層;另一方面是更加激發全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黨的領導更加科學。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白智立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則傾向於把這一新趨勢的原因歸為兩個不同角度:其一,在於中國共產黨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對黨的執政支持,使得執政基礎進一步鞏固;其二,與近年來基層矛盾和問題有增多趨勢的現狀有關。總之,黨代表「正由精英代表向群眾代表轉變,更大程度提高基層代表性」。

「一升一降」

根據十八大代表名單,在所有代表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共有2122名,占93.5%。並且,所有代表平均年齡為52歲,其中年輕黨員代表數量增加,35歲以下代表共114名,相比十七大提高1.9個百分點,共佔5%。

這兩個數字的一升一降,在陳雪薇看來同樣「值得高興」,因為它們分別代表著黨代表的知識化與年輕化。「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很大的進步。」陳雪薇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因為中國未來發展不管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還是社會管理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黨員代表知識水平的提高。相應地,年輕化趨勢則說明黨組織後繼有人。

「改革開放以來入黨的黨員成為十八大代表的主體,充分表明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王京清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此次當選代表中,在新中國成立後入黨的2258名代表中,1976年11月以後入黨的1640名,占72.2%,比十七大時提高20.5個百分點。

十八大代表選舉,共有27名民營企業人士進入名單,而在2002年的十六大,該數字僅為7人,十七大上升至17名。本屆的27名中,有24名直接負責企業運營,其中包括了明星企業家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海航董事局董事長陳峰,而更多的是來自全國各地名不見經傳的企業。

這些民營企業代表的更多出現,同樣被陳雪薇視為「有助於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非公組織、民營企業家等代表的增多,可以增進全黨團結,也使得黨中央更全面瞭解各方面情況,可以增強黨的領導」。

首創差額考察

早在30年前就曾參加過黨的十二大代表選舉的陳雪薇,對於十八大代表選舉時採取超過15%的差額選舉大加讚揚,當年該數字為5%。「當時三人選舉一個人,只需要差掉倆,最終決定差掉的是一老一小。」陳雪薇笑著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她認為,如今15%的差額比例,至少從「海選」層面可以增加代表來源,有助於保證選舉質量,增強代表的代表性,無疑是黨內民主的較大進步。

王京清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十八大代表選舉首次規定對初步人選實行差額考察,要求在考察中廣泛聽取意見,對不符合代表條件的人選及時調整。並且,在考察和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進行公示時,還要再次聽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意見,還要求各選舉單位要召開全委會投票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王京清還透露,黨的中央委員會將採取差額選舉的辦法產生,差額比例屆時由大會主席團決定。

陳雪薇和白智立均認為,黨員發揮權利的最重要途徑是選舉,而最有效的方式無疑是差額。相對於等額選舉,差額選舉引入競爭,有助於選出真正關心黨內事務和有議事能力的代表,這是對民意的尊重,也是黨內民主進步的體現。

「如果僅僅說做法,十八大代表選舉中引入的差額考察等的確值得肯定。」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說,「不過在個別單位的代表選舉中,仍然出現『大家不熟悉的當選,熟悉的反倒落選』情況,這使得差額選舉沒有產生實效。而要真正產生實效,就必須有實質性競爭」。由此,他認為,此次選舉的民主探索頗有意義,值得在未來黨的工作中進一步深入,並將之制度化。

據悉,是次選舉中,共有11個省市將黨內公示範圍擴大至公共媒體。在陳雪薇看來,這「是創新行為」,因為將選舉過程納入公眾監督,是值得鼓勵的民主行為。

代表應履責

相對於選舉本身,白智立更關注這些當選代表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否具備足夠的履責能力」。

王京清在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央要求的十八大代表是要「選好選優」,其要求有五個方面: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正確的政治立場、良好的品德作風、優秀的工作業績和較強的履職能力。「看一個黨員能否作為代表,關鍵是看他能否按照黨章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能否在工作實踐中貫徹執行中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還要看他能否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是否得到廣大黨員的認可。」

一直以來,中央對於代表的履責能力均有要求。陳雪薇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有些地方黨委已經按照中央要求實踐過,「每位十八大代表都要有明確的自身定位和職責要求,尤其要發揮黨內監督的作用」。

「新一屆黨代表應承擔起更多改革的責任。」中國社科院現代史所研究員馬勇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更傾向於把十八大代表的履責看做中共啟動新一輪改革的重要契機,他建議從這些代表入手,開始推行財產公開。

馬勇坦言自己是在提出「真誠的建議」,作為現代政治可衡量標準的財產公開,在十八大代表履責之際踐行,「如獲成功不但是對民意的回應,更重要的是會為中國未來的改革打下一個好基礎」。

同時,馬勇建議新一屆中共黨代表應「逐步政治家化」,雖非每一位代表都能達此目標,但是「黨中央應積極培養他們」,因為未來五到十年,這些人會是中國體制的精英,他們應更多思考「宏觀的、前瞻性的、符合科學規律的事情,而不能僅僅局限於自身或者某個小圈子的利益」,而這樣一批具備政治家素質的代表,會對中國未來的改革發展產生重要意義。

十八大前瞻
      責任編輯:春緋
胡錦濤會見朝鮮勞動黨代表團      [2012-04-23]
日本國民新黨代表龜井靜香被解除職務      [2012-04-05]
多省市黨代表候選人首次公示      [2012-03-30]
金正恩被推舉為勞動黨黨代表      [2012-03-29]
朝鮮於4月舉行勞動黨代表會議      [2012-02-20]
周永康在新疆全票當選十八大黨代表贏全場掌聲      [2012-05-23]
17歲少女醫院廁所內產子      [2012-08-25]
三沙市首個基礎設施項目今開工      [2012-08-25]
開封重造北宋汴京引發群體事件      [2012-08-25]
專家稱哈爾濱斷橋質量合格 塌橋因超載      [201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