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評社:中美共治局面初露端倪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8-2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香港中評社報道,首輪中美中東對話8月14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翟雋與美國副國務卿溫蒂-捨曼分別代表兩國政府領銜出席。雙方就中東事態的最新發展進行 了討論,同時討論了兩國在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中如何進行更廣泛合作的問題。美方在會後發表的公告,重申 了與中國共同致力於建立一個合作夥伴關係的承諾,並且「歡迎中國在世界事務中扮演更積極和正面的角色。」首輪中美中東對話是今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的成果之一。

在筆者看來,這次對話的主要意義倒不在於商討中東事務本身,而是表明中美在共同應對和解決國際問題方 面的新理念和新共識。因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中美兩國在外交會談中,除了討論雙邊問題外,也會涉及到第三 國或地區的事務,比如經常會討論到朝核、伊核等,也包括中東問題,但專門為第三方事務建立了一個機制化的 雙邊對話方塊架,這還是第一次。它的深層涵義是什麼呢?這意味著,不管中美口頭上是否承認,兩國事實上已 經把處理某些國際事務當作共同責任,也有意在雙邊框架內探討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換句話說,「中美共治」已經初露端倪。

「中美共治」(亦稱G2)的提法,發端於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彼得森研究所是美 國最知名的經濟智庫,創始人伯格斯滕在美國政治、經濟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中美共治」的主要內涵是,把中 美當作國際治理的兩個支柱國家,認為許多國際問題都可以在兩國框架內討論後,拿出初步解決方案。這個概念 提出後,在中美兩國都引起軒然大波,贊成和反對者皆有之。美國不少知名政治家也贊同中美「中美共治」的設想 。比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就主張,中美兩國應建立一種「命運共同體」結構,將兩國關係提升到類似二戰後大 西洋兩岸關係的高度。其他如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著名戰略學家家布熱津斯基也認為,中美之間的關 系必須是一種與美歐、美日關係類似的全面的全球夥伴關係。

不過,雖然坊間非常熱心渲染這個概念,但從政府層面看,中美對此似乎都不太熱心。從美國來說,它還不 太情願把自己在冷戰結束後好不容易獲得的 「世界領導權」分一半給中國。而從中國來說,它在外交理念上仍然遵 從「韜光養晦」的方略,在國際事務中堅持不當頭,所以中國對這個說法也不予認可。

然而,常言說得好:「形勢比人強。」隨著中國的日漸崛起,其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明顯增加,許多國際事 務離開了中國的合作,西方國家根本就玩不轉。結果是,不管中美是否情願,中國在事實上已經成為解決許多國 際問題的重要一極,很多時候還是重要性不遜美國的另一極。在此情況下,美國不想讓中國 「共治」,或者說中國 不想「共治」都不行。很多時候,「中美共治」就是水到渠成。這次中美舉行首輪中東對話,就證明了這一點。雙方把 中東對話機制化表明,兩國也都接受了這樣的現實。

不過,就首輪中東對話而言,從各種跡象上來看,美國促成對話的積極性應當會更高一些,甚至可以說,這 次對話可能是美國爭取的結果。其中的原因在於,在中東事務上,國際上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派是以美國為代 表的西方陣營,傾向於採取外部干預的方式介入中東事務;另一派是以中俄為代表,主張中東事務應以內部方式 解決。現在的問題是,美歐如果想在安理會框架內解決中東地區的相關問題,就必須取得中俄的支持。只要爭取 到中俄中的一個國家支持,另一個國家轉變立場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所以,中美中東對話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 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陣營,試圖說服中國轉變立場的平台。當然,中國在中東問題上決不會甘於扮演被人說服 的角色,而是會積極利用這個平台,充分說明中方的立場,推動中東問題朝著中方希望的方向發展,並以中方希 望的方式解決。

      責任編輯:Shineyo
日高官:釣島易成中國动武理由      [2012-08-29]
外媒曝古巴副領導人女兒叛逃美      [2012-08-29]
敘首都汽車炸彈爆炸致60死傷      [2012-08-28]
伊朗稱不會放緩追求核權利步伐      [2012-08-28]
丹羽回應襲車事件:只是單獨案件不希望鬧大      [2012-08-28]
對韓強硬發言 野田支持率上升      [2012-08-28]
日本參議院計劃明日表決針對保釣事件抗議案      [2012-08-28]
日本擬賦海上保安廳離島逮捕權      [2012-08-28]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9月將訪華      [2012-08-28]
日媒總結10年來日本駐外外交官被襲事件      [201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