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貴州兩年「空降」12名縣委書記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8-2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8月29日報道,不覺間,柯德來到貴州工作已經兩年了。

 2010年7月,這個此前從未踏進過貴州一步的江蘇籍副處級幹部,經過層層選拔,從眾多競爭者中勝出,貴州省委賦予他的新身份是:貴陽市南明區區委書記。

 跟柯德來一樣,一步「跨」到縣委書記這個核心崗位的,還有11位外省幹部。

 2010—2011年,貴州分兩批從江蘇、浙江、山東、河北、重慶5省(市)引進12名優秀幹部擔任縣委書記。在一個全省88個縣中半數以上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欠發達省份,一下子拿出12個縣級「一把手」崗位來引進外省幹部,這樣的勇氣和力度,在貴州數頭一回,在全國亦不多見。

 1.「現培養幹部,發展等不起」

 既要「轉」又要「趕」,關鍵在於選好帶頭人

 說到貴州,「落後」是一般人的普遍印象。

 的確,貴州是全國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多項經濟指標在全國掛末。發展速度不快、經濟總量不大和發展方式粗放、經濟質量不高兩大問題,是制約貴州發展的突出矛盾。下一輪的發展,全國已進入以轉變發展方式為重點,而貴州既要轉方式,又要提速度,面臨著既要「轉」又要「趕」的雙重壓力、雙重任務。

 「郡縣治,天下安。」縣一級在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政權穩固的重要基礎。縣委是全縣的領導核心,一個縣工作的好壞,關鍵在縣委;縣委工作的好壞,關鍵在縣委書記。

 「貴州的縣委書記肯幹事、能吃苦,但熟悉工業經濟、城鎮化建設、園區建設、招商引資、農業產業化等方面工作的還是太少,很難適應加快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貴州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侯正茂在解釋此番「大動作」的背景時說,「現培養幹部,發展等不起,從相對發達地區引進一些幹部擔任縣委書記,是個借智借力、便捷有效的好辦法。」

 當丹寨縣縣委書記張淼第一次看到貴州省委選調幹部任縣委書記的通知時,腦海中立即浮現出一個信號:選調幹部要有鄉鎮和縣級班子工作經歷,且從事過園區開發、城鎮建設和農業產業化。把這個信號與全國發展大趨勢聯想在一起,張淼得出一個判斷:貴州省委在選擇引來就能用、能夠解決突出問題的幹部。

 「到貴州的當天,省委組織部的同志和大家交流,說我們『來得恰逢其時』。」引進幹部、晴隆縣縣委書記許風倫回憶,當時還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等到了晴隆深入調研後,他才更深地理解了組織的重托,明白了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貴州的縣,多數經濟基礎較差,工業基礎薄弱,交通不夠發達,城鄉差距較大,貴州要「轉」得好、「趕」得快,縣域經濟實現跨越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貴州省委提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和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的兩大戰略。實現這樣的藍圖,要求各地的主政者必須熟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擁有先進的發展理念,掌握成熟的發展管理模式。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0年,貴州拿出城市經濟和商貿經濟發展較好的貴陽市南明區,發展邊貿經濟有優勢、具備一定工業基礎的黔南州獨山縣,從發展水平較高、外向型經濟發展較快的江蘇引進縣委書記;拿出全省產煤大縣畢節市金沙縣,從煤炭產業發展歷史較長、經驗較豐富且安全生產管理優勢明顯的山東引進縣委書記;2011年,又拿出9個經濟相對欠發達、但具備較好發展潛質的縣,從江蘇、山東、浙江、河北、重慶等省(市)引進縣委書記。

 按照設定的要求,引進人才須具有縣委副書記、或常務副縣長、或黨政交叉副縣長、或縣委常委的任職經歷,年齡在45歲以下,有一定基層工作經歷,抓經濟工作經驗豐富。

 之前曾任江蘇海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的潘志立,有過多年主抓經濟發展的經歷,這無疑讓他在推動獨山縣域經濟發展時擁有經驗優勢。用他的話說,到獨山工作,人生像是「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貴州現在走的道路,正是沿海一帶十幾年前的發展道路,「既然來了,就要讓當地的發展快走好路、少走彎路,培育一些已經成熟的發展模式。」

 從引進的2批人選看,10人有較豐富的工業經濟、園區開發、招商引資領導工作經驗,2人有較豐富的農業產業化領導工作經驗。引進的12位縣委書記,平均年齡42.6歲,最大的45歲,最小的36歲;博士、碩士5人,大學本科7人;正處級2人,副處級10人;女幹部1人。

 2.「空降兵」到底行不行

 投進一顆石頭,激活一池春水

 昔日髒亂差的彭家灣棚戶區,搖身一變化作綠樹成蔭、樓宇成片的「新地標」;龍洞堡東部新城即將拔地而起,構築新的空港經濟圈……這是眼下貴陽市南明區正在「演繹」的幾部「大劇」。「導演」,正是從江蘇海安縣引進的柯德來。

 「只要對加快發展有利、對老百姓有利,就大膽闖、大膽試、大膽干。」柯德來到任時這麼說。

 2011年,南明區僅用半年就破解了貴州最大的棚戶區——花果園彭家灣改造項目近1.2萬戶的拆遷難題,沒發生一起群體性上訪事件,創造了征地拆遷的「南明速度」。

 思路清晰、敢闖敢幹,是這兩批外省來的幹部的鮮明氣質。

 2011年8月的獨山縣城,街頭印有「整髒治亂」字樣的宣傳車不斷傳來激昂的動員令;同時,近千名臂戴紅袖章的人員,走上街頭,督查包干區域。這場「整髒治亂」專項行動是潘志立上任點燃的第一把「火」。過去幾年,由於執行不力,「髒亂」屢屢死灰復燃。但這次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潘志立親自擔任指揮長不說,還對督查不力的領導嚴格問責。「他是外地來的,可以打破裙帶關係。」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何士華對這位引進書記很是佩服。

 務實、具有全國眼光和開放思維、熟悉現代行政管理和經濟運作,也是這些引進縣委書記的共性。

 丹寨,從經濟總量和人口規模來看在貴州均屬「小縣」,張淼到任後提出的引進大項目、建設大園區、打造大城鎮,建設「宜業宜居、創新創智」的「現代企業生態城」的理念在剛提出時曾被幹部群眾質疑,但隨著去年以來一批大項目的落戶,丹寨的縣域經濟呈現爆發性增長,在全省88個縣的綜合排位由2010年的68位升至2011年底的33位,今年上半年再躍至第12位。不到一年的明顯變化,讓當地的幹部群眾徹底服氣:「這個張書記,還真沒吹牛!」

 要想跨越發展,幹部作風是保障。整頓作風,成為多位引進縣委書記發力的重點。

 綏陽縣委書記尹恆斌一上任,就大刀闊斧整頓幹部上班遲到早退、喝茶、打牌、玩遊戲等「庸懶散」問題,要求紀檢、組織部門明察暗訪,召開全縣幹部作風整頓大會評議曝光,公開處理違紀人員,並大力整治「吃拿卡要」現象,幹部隊伍精神面貌為之一振,原先準備撤資的幾家企業也安心了。

 作風變了,一些引進縣委書記地方工作的節奏和習慣也悄然變化。龍裡縣縣委書記胡志峰推行的「白加黑」、「5+2」工作法、倒逼機制等措施,讓一貫「安逸」的幹部群體集體「動」起來了,機關大樓的燈常常徹夜長明。

 「既然來了,就幹好。」秉持這樣的信念,12位「空降兵」在各自的崗位上幹得風生水起。

 平壩縣縣委書記沈新國帶頭招商,到任幾個月就引進項目14個,到位資金11億多元;玉屏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俊銘提出把玉屏打造成「中國簫笛名城,新型工業重鎮,黔東經濟社會發展極」,讓幹部群眾看到了加速發展的希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陳代軍整治城區違法買賣土地和違規建設行為,明令責任單位限期整改城區噪音污染問題,嚴肅查處侵犯群眾利益和不認真執行強農支農惠農政策的部門和個人;金沙縣縣委書記丁翊強針對群眾反映的教育醫療水平不高、困難群眾住房條件差等問題,抓緊建設縣一中新校區,引資建設三甲醫院,一年建成1000套保障性住房……

 從招商引資到改善民生,從帶頭表率到整頓作風,從更新觀念到傳授方法,引進縣委書記所做的不僅是自己埋頭苦幹,而且著力打造一支隊伍,形成一個團隊。用丁翊強的話說,「一個人厲害不算厲害,一支隊伍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一項關於引進縣委書記情況的問卷調查顯示,受訪者中認為引進縣委書記「把發達地區先進發展理念帶到當地」的達99.1%;認為「抓住了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形成了加速發展好思路」的達97.6%。

 「來了就是做實事,不是做過客。今後退休了,也有一段值得回憶的經歷,沒有辜負這片土地和百姓。」不同場合,12位引進縣委書記都表達了這樣的心聲。

 3.「吹糠見米」效應初顯

 不搞引來女婿氣走兒,探索有進有出用幹部

 蔥蘢如蓋、蔓延起伏的青翠山巒,依山而建、飛簷翹角的苗家吊腳樓,層層疊放在山腰、夢幻般流暢盤旋的「腰帶式」梯田,還有行走在山間地頭、身著美麗服飾的苗族鄉親……這裡,就是被戚詠梅親切地稱為第二故鄉的台江縣。

 初來時的忐忑很快被當地幹部群眾的熱情和大家一起幹事創業的激情所取代,僅僅兩個月,這位來自江蘇的女縣委書記就聽懂了台江的本地話,吃慣了台江的「辣蘸水」,喝慣了台江的「土米酒」,徹底融入了這片亟待開發的土地。

 在2011年的縣級黨委換屆選舉中,從省外引進的12名縣委書記全部滿票當選新一屆縣委常委、滿票當選新一屆縣委書記。這一結果,讓貴州省委十分滿意。

 「引進是為了提升和解決,實現引進一批、激活一片、帶動一方的目的。」侯正茂說,這些引進幹部原來工作的地方,發展階段都比貴州超前,貴州縣域經濟發展急需推進的重點工作,他們都曾經做過、經歷過,上手快,容易起到「吹糠見米」的效果,對其他縣也有示範帶動;同時,引進幹部也會給本地幹部帶來觸動,形成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激發當地幹部,使他們感到壓力、催生動力,「目前看,引進幹部工作上非常敬業,創業激情很高,在各自的崗位上開局良好。」

 數據也佐證了侯正茂的說法。問卷調查顯示,對引進的縣委書記,96.3%的市級領導、92%的縣委書記評價「很好」和「好」;縣級領導和中層幹部認為引進縣委書記「利用自身對外開放資源,在招商引資、項目運作、園區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成效好」的達到97.6%,認為縣委書記「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抓幹部作風有辦法,敢於動真碰硬」的均達到100%。

 有了外來生力軍,本地幹部怎麼辦?如何處理好「內」與「外」的關係?貴州在為引進幹部營造良好環境的同時,按照「有進有出」原則,將相關市州部分優秀縣委書記特別是引進縣的有關幹部,交流提拔到省直部門或其他地方任職。

 織金縣縣委書記崔英魁就曾這樣總結:作為縣委書記,一定要擺正自己在縣委班子中的位置,當「班長」不當「家長」,「到位」不「越位」,「要有寬闊的胸襟、有容人的氣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旭濤表示,2009年出台的《關於加強縣委書記隊伍建設的若干規定》是中央加強縣委書記隊伍建設的重要文件,貴州跨省規模引進縣委書記的舉措,是貫徹這一文件的具體嘗試,這對今後進一步選好縣委書記這一特殊崗位的幹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隨著兩批幹部的成功引進,也有人開始擔心:跨省引進幹部機制能否可持續?對此,貴州省委明確提出,下一步不僅要引進縣委書記,還要在市(州)、省直廳局、國家級開發區引進緊缺急需的市廳級領導人才,探索建立完善跨省交流乾部的機制和措施;同時,探索試行「成龍配套」引進幹部,系統化、配套式、成建制地引進人才,形成引進的規模效應,構建貴州黨政人才新體系。

      責任編輯:新二
合肥通報「縣委書記艷照」調查      [2012-08-10]
縣委書記「裸照」將被鑒定真假      [2012-08-09]
魯原副省長賣官:縣委書記30萬      [2012-06-29]
雲南師宗礦難 原縣委書記雙規      [2012-01-18]
女兒吃空餉 山西縣委書記丟官      [2012-01-16]
晉調查縣委書記之女吃空餉事件      [2012-01-07]
新疆伊寧縣委書記:杏鄉的杏子為什麼這麼「甜」?      [2012-07-26]
豫縣委書記沿海掛職積人脈 港企扎堆入駐      [2012-01-13]
豫縣委書記沿海掛職積人脈 港企扎堆入駐      [2012-01-12]
中國漁船濟州島觸礁6人遇難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