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31日報道,近期,我國江蘇連雲港、遼寧瀋陽等地,相繼出現人感染炭疽傳染病疫情。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我國炭疽發病34例。由於對炭疽缺乏瞭解,一些地方出現了對炭疽的恐慌性關注。有關專家表示,炭疽發病率不高,也並不可怕,公眾無須驚慌。
食草動物是重要感染源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日發佈炭疽疫情時指出,炭疽是一種較常見的傳染病,一般由人類接觸病死動物及其製品而感染,以皮膚炭疽為主。只要早發現、早診治,治癒率很高,預後一般不留後遺症且很少死亡。如果懷疑自己可能感染炭疽,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
炭疽病為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炭疽的病原炭疽芽孢桿菌可以形成芽孢,芽孢具有極強的抵抗力,能在土壤等外環境中存活多年。大多數情況下,牛馬羊等食草動物在吃草時攝入芽孢引起感染;患病動物的血液、排泄物、乳汁和病死畜的內臟、骨骼等,可直接感染人或污染環境,成為人類感染的重要來源。污染的動物製品如皮毛等也可以成為傳染源。人對炭疽中度易感,發病不受年齡和性別影響,但炭疽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很少見。
我國炭疽病多發生在西部地區,以農牧民居多。炭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
人類感染炭疽主要有3種途徑:一是經皮膚接觸感染。如果皮膚接觸污染物,芽孢就會通過皮膚上的微小傷口進入體內。二是經口感染。主要因攝入污染食物而感染,與飲食習慣和食品加工有關。三是吸入性感染。吸入有炭疽芽孢的塵埃和氣溶膠,可引起肺炭疽。一般情況下直接吸入感染較少見,最常見的是在皮毛加工廠的工人中發生。
我國每年發生數百病例
專家指出,炭疽芽孢桿菌在世界上分佈廣泛,其生長無需特殊培養條件。炭疽芽孢桿菌在一定條件下可形成芽孢。芽胞高度耐熱,在外界環境中非常不易死亡,可在土壤等外環境中存活多年,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後,極難清除。在發生過炭疽的地方,疫情會持續反覆發生,一般預防手段難以制止。因此,炭疽作為一種古老疾病,至今從未消失過。
根據調查,最近發生在遼寧省等地的炭疽疫情,患者均有宰殺或接觸病死牛的經歷,屬於炭疽自然感染常見發病原因。
資料顯示,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有炭疽發生或流行,其中亞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區以及美洲的部分地區,存在地方性流行區。在發達國家,炭疽已較為少見,在發展中國家,炭疽仍是危害嚴重的傳染病。在我國,炭疽雖發病率不高,但也並不罕見。近年來,我國每年都有數百例病例發生,從上個世紀至今,炭疽發病呈逐年下降趨勢。
專家強調,一旦自己或周圍有人患了炭疽,不必驚慌,應立即報告當地衛生院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時就醫。注意對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進行消毒或焚燒處理。
盡量避免接觸傳染源
炭疽的傳染源主要是病死食草動物,若發現牛馬羊等動物突然死亡,其口、鼻、肛門等處流出不凝的血液時,千萬不要剝食,應立即報告當地農業畜牧部門。對病死畜的處理要符合規定,從源頭防止炭疽發生。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牛羊肉都是經過檢疫的,烹飪時煮熟煮透即可放心食用。專家強調,預防感染最重要的是不接觸傳染源。
對於炭疽不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染一說,專家指出,在自然情況下,這種傳染確實不多見,但並不等於沒有危險。據介紹,人患了炭疽之後,炭疽芽孢桿菌可以通過一定途徑排出體外。在皮膚炭疽潰瘍的邊緣滲出物中,常可分離出細菌;腸炭疽細菌大量隨糞便排出。之所以認為不易發生人傳人,是因為人不太容易接觸到炭疽病人排出的細菌,皮膚炭疽排出的細菌量較少,其潰瘍又特別明顯,人們會注意避免接觸,而其他類型的炭疽發生率很低。
專家強調,我國規定炭疽病人必須隔離,目的是防止污染環境擴大傳播。一旦出現這種細菌性傳染病,青黴素是治療的首選藥物。在大多數情況下,炭疽芽孢桿菌對青黴素沒有抗藥性。還有多種廣譜抗生素對炭疽的治療有效,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鏈接
炭疽的3種類型
炭疽主要有3種臨床類型:皮膚炭疽、肺炭疽和腸炭疽,部分患者可發展成炭疽敗血症和腦膜炎等重症,其中皮膚炭疽最常見,佔全部病例的95%以上。
皮膚炭疽病變多見於面、頸、肩和手等裸露部位皮膚,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水腫、斑丘疹、水皰、潰瘍和焦痂,疼痛不明顯,稍有癢感,無膿腫形成。及時治療病死率小於1%。
肺炭疽初起為流感樣症狀,表現為低燒、疲乏、全身不適、肌痛、咳嗽,通常持續48小時左右;然後突然發展成一種急性病症,出現呼吸窘迫、氣急喘鳴、紫紺、咳嗽、咯血等。可迅速出現昏迷和死亡,死亡率可達90%以上。
腸炭疽可表現為急性腸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腸炎型發病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狀嚴重,持續性嘔吐及腹瀉,排血水樣便,腹脹、腹痛,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時治療,常可導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