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一場來自美國的糧食危機正讓中國的專家們寢食難安,也讓遠在加拿大的一塊面積96平方公里的鉀鹽礦區的重要性凸顯。這一切並非單純的蝴蝶效應,而是因為鉀肥產量直接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以及13億人的餐桌。
最近3個月,受美國56年來最嚴重旱災的影響,全球玉米價格上漲了23%,小麥價格上漲了19%。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相繼發出「全球可能發生糧食危機」的警示。
8月1日,進口小麥對中國港口的報價與6月初相比,每噸上漲585元,漲幅達31%。雖然由於糧食連續8年增長,國家儲備糧充足,專家們普遍預計,中國可以從容應對世界糧價異動,但毫無疑問,外部的不利因素加深了人們對糧食安全的思考。
8月29日,多位專家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開發加拿大300萬噸/年氯化鉀項目(中鉀項目)進行了論證。這一項目也是2010年胡錦濤主席訪問加拿大期間簽署的14個兩國合作項目之一。
陳毓川、鄭綿平院士等十餘名專家論證認為,中鉀項目地質資源可靠,建廠條件成熟,配套設施完善,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資源、生產、運輸的整體條件,此項目有較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議國家給予配套政策支持,國有企業積極參與控股,盡早開工建設,將鉀鹽運回國內,滿足國內市場,保證農民利益,保障國家安全。
儲備鉀肥就是儲備糧食
一個遠在加拿大的礦區與中國農民地裡的糧食,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其所連接的300萬噸鉀肥項目以及其對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巨大價值,讓白髮蒼蒼的學者們難以平靜。
鉀肥(氯化鉀)作為一種重要肥料,對中國的糧食產量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中國農業大學在全國10個省份對水稻的鉀肥施用量和增產效果進行的實驗表明,按現行的施肥標準,每畝多施用一公斤鉀肥,可增產4∼6公斤糧食。
而現實是,我國鉀鹽(提取鉀肥的礦物原料)資源嚴重不足,2010年國土資源部確定鉀鹽為我國緊缺的8種大宗礦產之一。中國鉀鹽的儲量只佔世界總儲量的2.36%。
我國鉀資源主要集中在青海察爾汗鹽湖和新疆羅布泊鹽湖,兩個礦區開採量已接近極限,再過度開發,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危險。
中國鉀鹽協會副秘書長亓昭英說,從國土資源部公佈的數據來看,2010年國內可溶解鉀資源是9.3億噸氯化鉀,13億人口只有9.3億噸的查明儲量,中國缺少可溶性鉀資源,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國務院參事、國家開發銀行信息總監胡本鋼認為,不僅僅是糧食,煙草、糖料,還有一些油料、蔬菜、水果都需要鉀肥。我們還有三分之二的糧食種植在中低產田,鉀肥有50%靠進口,企業「走出去」開發鉀礦,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因為鉀肥價格上升,將導致農民種糧實際成本上升,最終農產品價格上升,這是一個連鎖反應。
根據中國無機鹽協會2011年提供的數據,2010年我國鉀肥年消費量1200多萬噸,國內年產量約540多萬噸,每年近700萬噸需要從國外進口。中川國際礦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川國際)國際業務總經理、中國歐美同學會加拿大分會會長閆長明估算,如果加拿大300萬噸/年鉀鹽項目建成,能夠影響國際鉀肥的價格,假設未來每噸價格少上漲100美元,折算下來一年也能給國家減少近20億元的進口開支。
「國家要從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建立鉀肥儲備制度,儲備好鉀肥就是儲備糧食,就是儲備耕地資源,我們一定要從戰略的角度來考慮好這個問題。」全國人大常委、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傑在論證會上表示。
參加論證會的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強調,鉀資源不只是中國缺,美國、巴西、印度等農業大國也缺乏,今後對鉀資源的爭奪是全球性的。「我們應該未雨綢繆,做好鉀資源開發。」他透露,國家正在積極研究鉀肥儲備問題。
「這個項目(中鉀項目)的實施意義重大,第一是保障糧食安全;第二是打破跨國公司對資源的壟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國際鐵礦石價格連年上漲,一年漲60%∼70%,中國的鋼鐵行業不堪重負。現在國際礦業跨國公司很想在鉀肥這個行業重演在鐵礦石領域的美夢,「我們在鉀肥這個行業一定要採取措施,自己尋找資源,打破他們的壟斷。」
要打破國際鉀肥市場的壟斷
中鉀項目所依據的礦產資源在KP-488礦區。該礦區位於全世界鉀鹽資源最豐富的加拿大埃爾克波因特盆地中心,產礦區面積96平方公里。這一礦區的東部、西部、北部,是必和必拓公司的鉀礦區塊,南部是俄羅斯阿康肥料公司的鉀鹽區塊。鉀鹽礦區幾乎被鉀肥國際巨頭瓜分完畢。
民營企業中川國際經過艱苦的努力,於2009年獲得了KP-488礦區的探礦權,2010年獲得了採礦權。這被有關專家評價為:「如同打進去一個楔子,相當於我們在前邊有了立足點,以後再買礦、再發展就好辦多了。」
近年來,國際鉀肥市場價格持續上漲,鉀肥價格從2002年的150美元/噸飆升至2008年的700美元/噸,2011年第四季度中國的到岸價為470美元/噸。閆長明認為,一些鉀肥國際壟斷巨頭限產提價,我國在世界鉀鹽市場上基本沒有話語權,只能受制於人。
「我們始終有一個夢,要讓中國農民用上質優價廉的鉀肥。我們用鉀肥不再看外國人的臉色。」中川國際董事長孫昔銘說。
2007年,國際礦業大會期間,國土資源部領導鼓勵企業走出去在鉀鹽領域尋求突破,這讓中川人深受觸動。
2008年,孫昔銘找到國土資源部尋求支持。最終確定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鹽湖中心主任鄭綿平親自帶隊,在加拿大的埃爾克波因特盆地中心選定「靶區」。4年來,為了這個礦,中川人和中國地質科學院鹽湖所的科學家們常年往返礦區,零下30多度時照樣施工勘察。
2009年2月,鄭綿平、王志紅、吳必豪等12位院士對KP-488項目進行論證,論證結果表明,「KP-488鉀礦具有優質的大型鉀鹽資源遠景,有建立大型鉀肥基地的前景」。
2010年2月,加拿大北環勘探咨詢公司(North Rim)出具北美礦業通用的地質儲量評估報告,表明KP-488區塊氯化鉀資源量為9.03億噸。
中國地科院鹽湖研究所研究員齊文曾經專門到礦區實地勘察了半年。據他介紹,從2008年中川公司獲得採礦權後,總共打了7個鑽,一共是9727米。根據7個鑽孔計算結果,應該有11.93億噸氯化鉀,可采2.7億噸。如果一年開採300萬噸,可以開採近100年,是一個超大型的礦床,「整體來說我們認為,KP-488是一個優質鉀石鹽型鉀礦,適合水溶法開採,不存在不利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問題」。
鄭新立表示,他們早在一年多以前就開始關注加拿大的鉀鹽項目。中川國際在加拿大獲得鉀鹽採礦權,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可能成為民營企業走出去的一個範例,應該得到國家的支持和國內金融系統以及農業部門、化肥銷售部門的支持。
「國際鉀肥市場的壟斷比歐佩克石油組織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壟斷還要厲害,壟斷程度更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認為,300萬噸鉀肥項目如果建成,對確保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意義重大,有利於打破國際鉀肥市場的壟斷。
現在是難得的機遇期
十七屆中央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張玉台強調,到了下決心的時候了,要搶抓機遇。現在關鍵問題是要落實,把項目真正啟動起來。
「在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發改委、商務部的支持很大,這給了我們信心。」孫昔銘說。
2011年,中鉀項目獲得了國家境外地勘基金補助4000萬元。國務院、全國政協的領導多次批示,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中國駐加拿大使領館的領導多次前往礦區考察。
「5年來,中川國際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走出了一條國際化的道路,不僅培育了一支國際化團隊,而且積累了國際化的經驗。迄今,中鉀項目在地質、可行性研究、環境評價、基礎設施配套、交通運輸等方面進展順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本著雙贏的原則,與當地政府社區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充分尊重當地的法律、文化。」閆長明說。
去加拿大投資的一大難題是如何處理和當地原住民的關係問題。有過多年加拿大生活經歷的閆長明深知,在海外投資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協調與當地政府社區的關係,「很多人以為到海外開礦,拿到採礦權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這只是第一步。加拿大人更在意來投資的企業對當地環境及社區的影響。為此,我們與當地人交朋友,還與加拿大印地安人協會簽定協議,這為中鉀項目建設提供了保障。」
然而,好事多磨,資金問題正成為中鉀項目推進的最大障礙。閆長明說,建設300萬噸/年鉀肥基地總體投入預計22.8億美元,單靠中川國際顯然難以支持這麼大一筆投資,這也使得項目進程一拖再拖。
該怎麼解決資金問題?論證會上,多名專家呼籲民營企業與國企強強聯手,共同建設海外大型鉀肥基地。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合作,有利於雙方發揮各自體制優勢,實現資源、技術互補。
孫昔銘透露,目前,已有幾家大型國有企業有意與他們合作建設300萬噸鉀鹽項目,具體細節正在洽談中。
鄭新立建議,中川在穩步推進中鉀項目的同時,一定要加強風險控制,吸取中鋼集團的教訓,「穩紮穩打,投進去一部分錢幾年收回,收回以後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環,避免陷入中鋼集團當時的陷阱」。
韓俊認為,受美國對海外石油依存度下降等因素的影響,國際海運價格大幅度下降。現在啟動項目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是啟動項目一個難得的機遇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