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9月6日綜合報道,繼北京、上海實行車輛限行、搖號限購之後,廣州市政府於今年7月實行「限牌令」,成為第三個實行車牌搖號、車輛限行的城市。對此外國媒體評論稱,中國在經濟放緩之時做出決策,是追求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平衡的表現。
美國《紐約時報》9月4日報道,廣州為解決交通擁堵及污染問題實施車輛限購及限行政策,街上汽車的數量已經減少了一半。評論稱,這一措施雖在短期內減少了經濟增長速度,但長遠來看,有利於改善環境質量、降低居民健康成本及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質量。
文章援引廣州市一位政府官員的話說,「從政府角度看,確實放棄了部分經濟增長;但從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來看,這樣做是值得的。」
《紐約時報》稱,在過去幾年中,廣州政府也以擴建地鐵、增加城市公共設施等方式著手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此外,中國不少城市,如北京、無錫、蘇州等,已經開始逐漸將高污染工廠移出城市,擺脫「以污染換增長」的做法。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駐北京辦事處高級律師伯納黛特•布倫南(Bernadette Brennan)說,自去年起她已經看到中國開始改變的趨勢。她說,已有不少政府官員向辦事處咨詢,如何預防及處理城市環境污染。
對此《紐約時報》指出,這些是中國政府更加重視民意、更加注重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平衡發展的表現。
美國《國際商業時報》此前報道稱,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更多中國居民具備購買汽車的經濟實力,而目前中國城市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卻遠無法適應街道上越來越多的車輛。
文章稱,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統計,北京市汽車數量由1997年的100萬輛增長至2010年的476萬輛。不僅在北京,中國的其他城市也出現了類似的交通問題。
報道指,中國政府數年來採取一系列更加嚴格的交通限制措施,包括提高停車收費、限行及大力推廣公共交通的方式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文章援引官方數據稱,2011年1月至3月,由於實施車輛限行「治堵」,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上升了4%,地鐵乘坐率則上升了21%;同時,早高峰時段車輛時速平均增加28公里每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