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耶魯全球化》在線雜誌9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打噴嚏,世界就感冒? 最近3年,全球對中國增長可持續性問題的看法發生顯著轉變。當歐洲遇挫、美國疲於應對住房市場供應過度時,中國成功挺過全球經濟的艱難,並且似乎避免了西方遭遇的種種困難。2010年,世界堅信中國經濟增長將拯救世界。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許多人據此推算出中國超過美國的那一天。
現在,中國高速增長的可持續性問題受到質疑,並且是有充分理由的。最近一個季度,中國GDP增長率為7.6%,這是中國經濟連續第6個季度減速。現在,中國高層官員經常談到採取措施保持增長。最近,跨國公司的利潤報告繼續證實官方數據:中國在減速,並且影響重大。
由於中國的建築熱,其對工業原材料產品具有主導性影響。中國對某些初級產品需求之大值得注意,比如2011年對水泥和鐵礦石的需求佔到全球60%,對鋼鐵和鋁的需求超過40%。過去幾年,中國對這些產品需求強勁,許多礦業公司因此啟動多年擴產項目———都是預測中國需求會繼續增加。
現在,中國需求減弱,而供應在擴大,兩種因素將導致價格下跌。澳大利亞首當其衝。多年來,來自中國的強勁需求造就了澳大利亞的礦業繁榮,並對勞動力和住房市場產生通脹壓力。許多澳大利亞礦企預期中國需求會繼續增長,所以紛紛擴大生產。
雖然存在可能,但世界似乎不會每況愈下。某些領域可能沒那麼脆弱。中國或許不會受到投資支出大幅減速的嚴重衝擊。社會穩定是中國領導人的頭等大事,他們會動用所有資源防止經濟減速可能引發的社會動盪。即便今後10年中國經濟增速只有大約3%-5%,這樣可觀的增長也將帶來一個顯著龐大的中產階級。
那麼,有幾種商品就不會像工業原材料那樣受中國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農業和能源產品。中國中產階級迅速擴大,即便GDP增長率下降,與增長伴隨的是對動物蛋白和運輸燃料需求的增加。習慣吃肉的家庭不太可能回歸只吃米飯的窘境。同時,隨著人們的出行工具從自行車變成摩托車再到汽車,能源需求將不斷增長。這些趨勢將不會逆轉。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食品和能源的高價是可以期盼的。(作者維克拉姆·曼沙拉馬尼,汪析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