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新網綜合報道,在按計劃完成建造和試驗試航工作之後,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於25日上午正式交付海軍。隨著媒體的密集報道,「遼寧艦」的諸多細節漸次披露。與此同時,中國實現航母「零」的突破,亦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解密「遼寧艦」六大細節
基本技術參數
「遼寧艦」全長300多米,寬70多米,從龍骨到桅桿的高度達到60多米。主甲板以下有10層,主甲板以上島式上層建築有9層。「遼寧艦」正常排水量為5萬餘噸。
「遼寧艦」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以4台蒸汽輪機與4台蒸汽式鍋爐為動力,4軸4槳雙舵推進。艦首使用滑躍式起飛甲板,艦首飛行甲板呈10到15度的坡度。艦艇中部設有4道飛機降落阻攔索及1道應急阻攔網。艦橋島式建築位於飛行甲板右側,前後各有一台甲板/機庫升降機。根據設計,「遼寧艦」可搭載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固定翼艦載機採用的是滑躍式起飛方式。
「遼寧艦」是在一艘舊的航母平台上改造出來的,是中國推進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結果。「遼寧艦」的艦載機也是自主研製生產的,有關工作正按計劃推進。
編製等級及艦員結構
「遼寧艦」編製等級為正師級,編製員額1000餘人。「遼寧艦」的艦員在選拔時,在年齡、經歷、任職時間、現實表現等方面有著嚴格的規定。大部分崗位基本上都是二選一,一些特殊的重要的崗位甚至是三選一、四選一。人員選拔之後,要在院校進行專門的基礎理論培訓,在相關研製生產單位經過專業技術培訓,最後進行在廠技術培訓。通過這三個步驟,可以有效解決理論和實裝相結合的問題,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航空母艦艦員。
「遼寧艦」的艦員中,士官約佔全體人數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軍官和義務兵基本上各佔一半。「遼寧艦」98%以上的軍官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50多人。士兵基本上都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約30%的人有大學學歷。全體艦員中60%左右為黨員。
「遼寧艦」命名由來
各國對航母的命名有不同的規則。美國以航母向總統致敬,比如「艾森豪威爾」號、「裡根」號、「羅斯福」號、「布什」號。法、俄常以軍政名人來命名,如法國的「戴高樂」號和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元帥」號。
中國於1978年11月18日,公佈了《海軍艦艇命名條令》,1986年7月10日,海軍又對此條令做了補充和修改,規定巡洋艦以上的艦艇由國務院特別命名;巡洋艦以行政省(區)或直轄市命名;驅逐艦則以大、中城市命名;護衛艦多以中小城市命名;補給艦以湖泊命名。按照這個規定,航母應該由國務院特別命名。
這次將中國第一艘航母命名為「遼寧艦」,意味著將航母列為巡洋艦以上序列,未來的航母應該仍以行政省(區)或直轄市命名。
舷號為何是「16」?
中國首艘航母舷號的編定是根據中國海軍艦艇舷號的編定規則而來的。中國海軍艦艇舷號大多以三位阿拉伯數字為主。目前只有「鄭和艦」(81艦)、「世昌艦」(82艦)這兩艘隸屬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的訓練艦,還有最近亮相的航母保障艦「88艦」採用兩位數字的舷號。
航母「遼寧艦」的舷號是16,說明訓練功能是這艘航母服役以後的主要功能。而國防部發言人早就公佈了中國首艘航母的性質,將其定位為訓練艦和試驗艦。
首任艦長政委履歷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艦長張崢,1969年出生於浙江長興,海軍大校軍銜,研究生學歷;政治委員梅文,1965年出生於湖北黃梅,海軍大校軍銜,大學本科學歷。他們都是從基層崗位成長起來的優秀軍官,有著豐富的艦艇工作經歷。這兩位主官都是「60後」,其中艦長張崢的年齡只有 43歲,並有到英國軍校留學兩年的經歷,曾擔任護衛艦、驅逐艦艦長,有著豐富的管理和指揮經驗。
據瞭解,在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人才方陣中,除了這兩位高素質的主官,艦上本科以上學歷的軍官達到98%以上,博士碩士也有50餘人。這可以看出艦上官兵具有年輕化、學歷高、實踐經驗豐富等特點。
航母女艦員
與別國航母一樣,「遼寧艦」上也有女艦員,她們的崗位遍佈了航母的各個部門。
「遼寧艦」政委梅文表示,遼寧艦上配備了將近5%的女性艦員,幾乎涉及艦上所有專業,不再像過去一樣僅從事通信、服務專業。在現代化程度比較高情況下,對體力要求降低,對智力要求較高,女性艦員在某些崗位上,會比男性艦員發揮更多的優勢。女性艦員在某些方面有優長,比如女性艦員細膩、柔韌,在某些崗位比男性可能更勝任。
據介紹,在艦艇建造的時候,已充分考慮設置了女艦員生活區。考慮到私密性,女艦員的生活管理,都在一個獨立的空域裡。
軍事專家解讀三方面話題
航母入列意義深遠
航母入列,對於提高海軍綜合作戰力量現代化水平、增強防衛作戰能力,發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維護海洋和平與穩定、海上航行自由與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航母交接入列,將促進海軍海戰理念的昇華、海軍作戰樣式的變化、海軍建設模式的變革,對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將起到重要的牽引和帶動作用。
其次,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工業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關鍵技術涉及航空母艦本身及艦載機的設計技術、艦機適配技術、航空母艦的動力技術、武器技術、航母的材料技術等方面。此次航母交付入列前,經過了多次科學試驗和訓練,對於帶動相關領域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積累航母發展經驗,推動國防科學工業的進步,進一步增強國防實力和科技實力,將起到直接的帶動作用。
另外,中國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必將極大地振奮民族精神,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為富國強軍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新的精神動力。
——軍事科學院國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舟
入列並非意味著形成戰鬥力
加入海軍的戰鬥序列,距離實戰部署和形成實戰能力,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航母的試驗過程一般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系泊階段。即航母停靠在碼頭進行靜態試驗;第二階段是廠方的海試。廠方要對航母的一些指標進行試驗檢測;第三階段是軍方的海試。在經過廠方幾個階段的海試,指標測試合格後交付軍方。海軍再根據一些特定目的需求背景進行試驗、訓練。
從目前的情況看,航母的試驗還沒有完成。廠方海試主要是保證設備運轉,保證機械性能達標。軍方海試,一是要測試這些指標,二是要完成帶有戰術背景的測試。只有這一系列的試驗全部完成,這條航母才能說形成了單艦的作戰能力。但單艦具有作戰能力還不能開出去,還要配上護航艦艇、潛艇、航空兵,形成一個航母編隊,再繼續訓練一個週期,形成一個編隊的作戰能力,這時它才能投入作戰部署。因此,從交艦入列,到形成實戰能力,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國防大學戰役教研部副教授房兵
中國不會改變防禦性國防政策
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的性質決定武器裝備的用途,而不是武器裝備決定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的性質。武器可以用來進攻,也可以用於防禦,中國軍隊擁有航母,是對積極防禦能力的增強,並不會改變自身的防禦性國防政策。
中國在國際上倡導建設和諧世界、和諧海洋的思想,還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與其他成員國一道積極推動建設和諧地區。這些戰略思想,展示了嶄新的安全理念和良好的政治意願,是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一種體現,不會因為一兩件武器裝備的發展而有任何的改變。
中國軍隊發展武器裝備,根本的是為了增強維護領土和主權完整的能力。中國所要維護的海權,是在國家主權和聯合國海洋法確定的海洋權益範圍之內的有限海權,決不會以排他性地控制海上通道和武力爭奪海上資源為目的。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副所長張軍社
全球媒體熱議中國航母
中國海軍正式走入「航母」時代,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外媒普遍認為,中國首艘航母的正式入列,是中國國力逐漸崛起的展示,中國也將成為更加強大的海上力量。
美聯社的報道援引美國軍事專家分析說,中國航母的正式服役,是中國「逐漸崛起、由弱到強的象徵」。雖然適應航母還需要一個過程,但中國必將成為更加重要的海上力量。
此外,美國五角大樓25日表示,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並不是一件特別令人吃驚的事」,但強調美國將繼續監視中國軍事的發展。
法新社報道稱,隨著經濟和政治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也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最後擁有航母的國家。報道援引中國國防部的話稱,航母入列「對於提高中國海軍綜合作戰力量現代化水平、增強防衛作戰能力,發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路透社報道說,中國第一艘航母雖已交付使用,但其軍事用途有限。該航母將主要被用於科研實驗和訓練。報道評價稱,首艘航母的正式入列是中國國力的展示。
針對中國航母「零」的突破,海外華文媒體也給予了高度關注。
美國《僑報》的文章稱,多少年的「航母夢」終於成真。這不僅是中國海軍史上的劃時代大事,也是中國發展歷程上的一個里程碑。中國首艘航母服役仍是一個極具標誌性的時刻,它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將正式步入航母時代,使中國的海上力量有明顯飛躍。
香港《文匯報》文章稱,中國航母實現零突破,首艘航母「遼寧艦」服役,意義重大。此間軍事專家指出,這可謂是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重要起點,將加速推進中國海軍由「黃水海軍」向「藍水海軍」的全面戰略轉型。
對於中國首艘航母服役可能引發的外界擔憂,中國媒體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的文章稱,中國發展航母,絕非對外「展示肌肉」。中國沒有意願與周邊或世界任何一國進行戰略對撞,中國所奉行的防禦性國防政策,不會因個別新型武器裝備出現而改變。
新華網在報道中說,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這一點,絕不會因為擁有航母而改變。
《解放軍報》的評論員文章說,對中國發展航母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也是毫無道理的。一個國家是否對他國造成威脅,主要不在於其國力、軍力的強弱,更不在於有沒有航母之類的作戰武器,而在於其奉行的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絕不會因為擁有航母而發生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