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前不久,我一個好友參加了江蘇衛視相親類節目《非誠勿擾》的錄製,結果遭遇委屈,便找上門來吐苦水。句句肺腑感言,直叫我不得不重視這一極具噱頭的「三分鍾愛情」。這哥們已到適婚年齡,飄洋在外多年,至今仍為單身文藝青年一名,平日少不了鼓搗些浪漫小清新。恰逢該節目舉辦韓國專場,這對於他的感情史來說可算是一線生機。
朋友談到,從報名開始就精心準備,除去工作上的事情,可以說一心都撲在上面了。與他人所謂的嘗試心態不同,這廝一開始就立下非去不可的決心。力壓數萬名躍躍欲試者,順利通過兩場面試後,他的自信也就來了。
在韓國拍攝個人生活片段時,朋友走感性路線,鏡頭前的舉止言談,往往真情流露。我開始意識到,他或許已陷得太深。他是鏡頭的主角但不是節目的焦點,同時他也忽略了節目最在乎的收視率,過猶不及的單方感情投資在現場恐怕得吃不了兜著走。
臨近現場錄製階段,朋友在趕赴南京前曾信心滿滿地說,這次愛情之旅,去程單身,回程一對,怎麼也得帶個女朋友回來。我一向對此類節目不太感冒,不過倒是希望他能夠與心動女神擦出火花來。為此,他花了半個月的工資包裝了一番不說,為獻歌博取芳心,下班後躺在床上一曲就唱至天明,聲帶出血仍High歌不斷。
到南京後不久,朋友給了我一電話,說是神經緊張幾近崩潰,輾轉反側一夜未眠。我心想,完了,這極品也太入戲了吧。好在他又提到,晚些時候,即將上場的男嘉賓有個集體對話時間,看樣子,他們都不知道如何應對。
我提議他多看近幾期節目,就算臨時抱佛腳,也能熟悉下錄製流程。這廝硬是堅持己見,將其定義為「一見鍾情」的浪漫短劇。
翌日凌晨,睡意朦朧中我再次接到朋友的電話,話筒裡傳來一陣滿是怨氣的嘮叨,看樣子昨晚的碰頭會並不妙。他說,其他男嘉賓都很喜歡該節目,對每個女嘉賓瞭如指掌,連這屆中韓女嘉賓的比例都知道。我心想,人家還不至於笨到告訴你這都是事先打聽好的吧。
當相互問到才藝表演時,對著一臉茫然的在座男嘉賓,朋友很是自豪地亮出殺手鑭,是一首近期大紅大紫的抒情歌曲,還提到自己花了個把月時間改詞改曲的準備過程。
終於要登台亮相了,錄製當天中午朋友給我來了通電話,說是自己被安排到第一個出場。他還提到,其實自己在來之前就接到通知,說是在這十幾名男嘉賓中,有兩名將會「被死亡」,即被節目組封殺。據我所知,一般首位出場的男嘉賓,滅燈出局的可能性極大。
我不禁激動了,這明擺著就是牽手不成功,上台不出鏡的一種陳辭嘛!我越發覺得不對勁,但抑制了自己亢奮的情緒,安慰著他。他卻對此不以為然,說這是相親又不是面試,自身條件還算良好,讓我等待他的好消息。
當天晚上我沒有接到朋友的電話,直到最近他親自上門來告訴我「被死亡」的事實。
朋友說,一上台,就有幾名女嘉賓以身材比例等原因滅燈,自信心一下就冷了大半。對白基於被剪輯過的零碎生活片段展開,不免生硬而有些無趣,主持人的「圓場」也與自己的求愛主線毫不搭邊,佔用大把時間。好在自己表達能力過關,現場氣氛還不至於太冷。當到了最後一個展示環節時,現場24位女嘉賓都已滅燈,本想完整唱完練了兩個月的韓式浪漫情歌,無奈現場伴奏相當配合地「走調」,撐到最後只好輕描淡寫地帶過,遺憾離場。
直到朋友下台後,他才覺察出所有環節全是設計好的,真正的重頭戲在後頭,自己僅是個熱場的配角。絕大部分高富帥的「現場示愛」、「禮品傳情」等,特別是女嘉賓的「高調台詞」,明白人都知道這是事先「溝通」過的。
相比之下,自己的生活視頻被大卸八塊不說,舞台無一精彩高潮,在女嘉賓眼裡求不到一絲認可,我不禁感歎,這哥們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更甚的是,朋友說還有不少男嘉賓在現場面臨最後的抉擇時,被強制性安排牽手,還有一些固定的「內置」嘉賓,職業和感情經歷都被大換血,牽手嘉賓場下秒分手,云云。
現實生活中美好的愛情,在這裡卻成為節目博求高收視率的犧牲代價。難怪近來中國廣電總局明文規定,綜藝節目必須傳播一種積極的價值觀。對於婚戀節目,如何去協調男女關係,建立完善的人際關係,才是積極健康的導向。而《非誠勿擾》中的「被轉職」、「被戀愛」、「被醜化」等設計環節,走的卻是與此相悖的路線。
至於男女嘉賓,《非誠勿擾》對女嘉賓來說就像個站台,走了一批還能等上幾批。對男嘉賓來說就吃虧了些,頂多算是個匆匆過客,所謂的「求愛」機會只有一次。正因如此,牽手率日益下降,節目組只好改走國際路線,尋找相親節目的另一「定位」。唯一不可否認的是,沒人會再盲目地去追尋設計下的愛情。
朋友說,這錄影棚秒殺了他最純真的愛戀,如此打擊不亞於身心重創,以後不得不拿有色眼鏡看人了。我嗤之以鼻,心想:「當初誰讓你參加呢,活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