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從2011年1月開始,中組部聯合北京大學在全國選取了甘肅定西、浙江慈溪等6個試點,進行領導幹部品德測試,目前已經形成一套測評標準和方法,未來有望向全國推廣。昨日,該試點項目在北京舉行經驗交流會。
測評標準:政治品德排首位
中組部組織一局辦公室副主任李術峰透露,領導幹部量化考評是一大趨勢,中組部已經就此發佈多個文件,但如何考察「德」存在技術困難,由此提出了「領導幹部促進性品德測評研究」的重點項目。
承接該項目的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選擇了江西德興、甘肅定西、廣西來賓、浙江慈溪等6個縣市作為試點,進行測評。測評按照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5個大指標,通過民主測評、反饋評價、心理測驗、履歷評價等方式,分別打分,對領導幹部的品德做出綜合評價。
在各地的實踐中,政治品德被當做首要評價指標,幹部該指標不達標將被「一票否決」,從而影響到提拔陞遷。如浙江慈溪規定,幹部發佈對黨和政府不利的言論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將被一票否決。
回應爭議:究竟有沒有可操作性?
此前,要考核幹部品德消息傳出後,在輿論上引起了討論,對於幹部「是否孝順、在小區表現」等標準被認為不具有可操作性。
對於質疑的聲音,昨日到會的地方試點城市負責人做出了回應。江西省德興市組織部副部長程志龍表示,德興通過對測評參與者的範圍限制來保證調查的品質,比如會選擇對測評對像比較瞭解的、能夠客觀評價的人來測評。
慈溪組織部副局級幹事陳英豪表示,慈溪在進行測評時,為了回應民眾對於這個測評的爭議,選擇讓幹部群眾設指標,而不是坐在辦公室裡拍腦袋。「我們的50個指標,都是老百姓覺得幹部應該怎麼樣,怎麼樣叫品德好來設置的。」陳英豪表示,這樣可以防止幹部品德指標庫產生偏差。
廣西來賓市組織部部長龐標益認為,測評中包括公德和私德,在評選中前者是更為重要的,評價時會突出公德。而如何將測評進行得更為規範,則還需要徵求社會和民眾意見。
存在問題:各地用相同指標不實際
各試點城市先後開展幹部品德評價以來,各地也先後遇到了一些問題。
廣西來賓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韋紹壯表示,由於測評體系較為龐雜,如何讓測評參與者認真填完表格是一個問題。
慈溪組織部幹事陳英豪提出,幹部的「顯德」和「潛德」如何區分是個問題。他表示,一些後來違法的幹部此前在工作中並沒有問題,但此後出現問題,這一點無法通過品德測試得到解決。
此外,「各地幹部面對的問題,行事風格有差異,都用相同的指標並不現實,」陳英豪表示。
在五個試點地區中,浙江寧波慈溪市是其中經濟相對最為發達的地區,據慈溪組織部副局級幹事陳英豪介紹,慈溪在課題組創立的「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五個方面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部門、地區設置了1-3項補充評價指標。
此次項目的牽頭人,北大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蕭鳴政表示,各地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大膽的創新。
中組部考試與測評中心官員:
去年三成廳處級幹部通過競爭性選拔晉陞
昨日,在2012中國領導人才論壇上,中組部考試與測評中心一官員表示,2011年各省(區市)獲得晉陞的廳處級幹部中,有30 .7%是通過競爭性選拔途徑,而在中央部委辦,這一數字是40%多。
近幾年來,全國各省市區均興起了黨政領導幹部的公推公選、競爭上崗,從起初的鄉鎮基層幹部開始,在江蘇南京等地還率先出現了公開選拔廳處級幹部的做法。
該官員稱,據中組部不完全統計,從2008年到2011年,全國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幹部有32.8萬人,較五年前增長56.2%。2011年各省區市通過競爭性選拔的廳處級幹部,占提拔幹部總數的30 .7%,中央的部委辦達到40%多。
由此帶來的是幹部人事制度的變革,該官員認為,競爭觀念的引入,打破了論資排輩、平衡照顧、求全責備的幹部任用觀念,使得幹部選拔的方式更符合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變革,將單一的體系內選拔,發展為既有常規選拔又有競爭上崗和全社會公開選拔的新模式。
據瞭解,競爭性選拔的概念最早出現於改革開放初期,重慶市於1980年首次公開招聘國企幹部,5年後寧波市首次提出公開選拔概念,其背景是改革浪潮下黨政領導人才的流失,「經濟社會運行模式有了巨大變化,新的經濟和社會組織蓬勃發展,許多優秀人才離開了我們的事業」,該官員稱,而競爭選拔方式拓寬了幹部選拔的視野。
鏈接
領導幹部競爭性選拔歷史
●1980年10月 重慶市的公共事業管理局首次嘗試公開招聘國營企業的領導幹部。
●1985年 寧波市首次提出公開選拔概念。
●20 0 2年7月 中共中央頒布《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明確規定,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是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的方法之一。
●2004年 頒布《公開選拔領導幹部暫行規定》和《黨政機關競爭上崗工作的規定》,為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在制度上作了規範。
●2005年5月 頒布《公務員法》明確規定,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是公務員晉級的方式之一。
●2009年9月 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決議,第一次在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文件中使用了「競爭性選拔」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