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大選:窮總統和大富翁的較量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0-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笨蛋,(問題)是經濟!」這是1992年美國總統競選中出自民主黨候選人比爾·克林頓最出名的口號,並猶如魔咒般擊敗了以海灣戰爭樹立美國硬漢形象的時任共和黨總統老布什。很難說,老布什究竟是輸給了對手,還是輸給了自己疏於經濟的戰略。

 這一次,競選雙方都認同經濟是首要議題。看不透的是,他們各自竭力描述的與對方迥異的方案,哪個才能真正救贖「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美國經濟。

 拼經濟:向左走還是向右轉

 面對大蕭條時代以來美國所經歷的最嚴重經濟危機,共和及民主兩黨的「方法論」正前所未有地難以調和。

 民主黨這邊更趨於主張政府應介入經濟領域、加強市場監管,主張政府積極參與社會財富再分配,通過稅收槓桿、教育投入等措施促進社會公平。具體到稅收領域,應延長前任小布什政府時期對中產階級的減稅政策,但主張對富人加稅來起到減赤效果。而共和黨陣營進一步鞏固「小政府、大市場」理念,主張政府應少介入經濟、尊重自由市場「無形之手」,以減少政府福利開支來削減赤字,抨擊奧巴馬「大政府」模式只會助長政府債台高築。

 這種差異最有力的例證莫過於,就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在己方控制國會眾議院的有利立法環境下,奧巴馬卻將上任最初一年多的寶貴時間費力推出了要旨之一為強制醫保的醫保改革法案。這個被共和黨陣營簡稱為「奧巴馬醫改」的法案成為奧巴馬執政以來最大也最富於爭議的立法成果,也直接導致「鐘擺效應」,成為共和黨刺激民意反彈的彈藥,從而在中期選舉中重奪眾議院,使得奧巴馬首個任期後兩年猶如上了一道「你支持即我反對」的「立法緊箍咒」,一連串刺激經濟計劃也半路擱淺。

 歸根結底,「醫改夢」稱得上民主黨陣營一大理想,但一直在立法、業界乃至民意三個層面承受阻力,就連克林頓也在其首個任期內為此敗走麥城。回顧美國醫改歷史,針對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的醫療保障項目,針對低收入家庭的醫療補助項目均在民主黨總統執政時期艱難推出。

 克林頓在民主黨大會上生動描述共和黨和民主黨方案的差異———前者主張「贏家通吃、全靠自己」,後者追求機會與義務均等。

 耐人尋味的是,時至今日,以競選政治為考量,從白宮到參眾兩院,就連克林頓本人也曾在第二任期內所成功探索的「中間派」道路似乎正無路可走。可是廟堂之外,又有多少人樂見於黨派分爭如此影響國家機器的運轉?

 拼立場:窮總統VS大富翁

 從國家經濟走向到候選人收入階層,一脈相承的意識形態論在本屆大選中持續發酵。這看上去似乎是一場窮總統和大富翁的較量。

 據白宮今年4月公佈的情況,奧巴馬去年收入約為79萬美元,報稅16.2萬美元,實際稅率為20.5%。比之草根階層已然豐厚,但較之商賈巨擘則遠非同一量級,更何況奧巴馬還有頻繁使用的「出身論」。

 承接2008年傳統,奧巴馬競選團隊繼續賣力為其打造「中產階級代言人」形象。民主黨大會上,第一夫人米歇爾動情演講的好評程度甚至超越夫君。諸多動人故事早在她走進白宮和頻頻助選途中為人所知。比如,她出身芝加哥藍領之家,父母勤奮節儉只為能供養子女接受他們那一代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等教育;奧巴馬則出身單親媽媽家庭,家庭負擔之重還要靠外公外婆時常接濟。

 相比之下,在對手陣營和媒體持續力壓下,羅姆尼競選團隊拖到9月下旬報稅最後關頭才披露,羅姆尼去年收入約1370萬美元,報稅約194萬美元,實際稅率為14.1%———這還是「有意」未對慈善捐款退稅的結果,否則實際稅率可能更低。

 參照《福布斯》雜誌公佈的資產數額,財經新聞網站「24/7華爾街」根據史料記載進行的統計和換算,若曾在私營經濟領域建樹豐碩的羅姆尼入主白宮,將成為歷史上第四富有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經濟狀況差異,能否升級為一場「窮人的總統」和「富人的總統」的戰爭?

 白領帶,燕尾服,羅姆尼和奧巴馬同類著裝現身18日慈善晚宴。羅姆尼打趣道,競選之旅常要身著牛仔褲、休閒裝,而今終於換上「我和安妮在家穿的衣服了」。台下,富豪名流立時意會,哄堂大笑。羅姆尼看似自嘲,實在挖苦對手。幾乎貫穿2012年大選,奧巴馬陣營不斷針對羅姆尼的億萬富翁背景做文章,將羅姆尼描繪為與「99%」大眾對立的「1%」極富階層,因此政策立場難以考慮中產階級選民需求。最突出的是,當羅姆尼被曝出在富人籌款宴上發表了所謂47%美國人放棄個人奮鬥而全憑政府接濟的「蛀蟲論」後,奧巴馬卻因為沒在首場電視辯論中就用來攻擊對手而遭到黨內部分同仁埋怨。

 對此,羅姆尼陣營反擊對手人為誇大階級對立、利用「階級鬥爭牌」來謀競選之實。奧巴馬陣營也須警惕的是,恐怕沒有哪個國家如美國一樣,擁有自由主義與個人奮鬥的最深厚土壤。

 「美國夢」:變與未變

 富人是如何成為富人的?奧巴馬的邏輯是,若無「99%」為其鋪路修橋,何以高屋建瓴?羅姆尼的邏輯則是,誰說我的羅馬不是由我的奮鬥建成,若換我當總統,多勞者多酬,終有一日你可建成你的羅馬。

 上述分歧本身就蘊藏在「美國夢」的一體兩面之中:一方面勾勒出美國社會機會均等的美好圖景,另一方面強調個人奮鬥至上的正確路徑。

 據國會預算辦公室提供的數據,計入通脹因素,占1%的極富階層收入自1979年至2007年幾乎翻了兩番,緊隨其後的19%較富階層增長了65%,而隨後占60%的中間階層增長了37%,20%低收入階層收入只增長了18%。或許正基於此,「佔領華爾街」運動會在2011年風起雲湧,試圖將美國社會不公平問題推至全球媒體聚光燈下。

 拋開奧巴馬和羅姆尼「非黑即白」的競選語言,另一組數據或許更有助於外界客觀瞭解美國人的想法。

 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今年初民調結果顯示,其一,三分之二美國民眾認為貧富階級之間存在強烈衝突,比2009年大幅增加了19個百分點,顯示美國人對貧富差距、收入不平等問題的不滿情緒加大;其二,對於造成現今狀況的肇因,民調結果則和三年前基本一致,大部分人仍自覺地將財富高低歸結為工作能力、勤奮程度的高下,顯示「美式思維」的傳統尚在延續。

2012美國總統大選
      責任編輯:新二
美大選最後一辯談「中國崛起」      [2012-10-22]
美媒:美大選不斷抨中國引反擊      [2012-10-21]
美媒稱美國大選後中國或試射DN-2反衛星導彈      [2012-10-20]
美媒:中國因強大成美大選辯題      [2012-10-20]
羅姆尼長子:辯論時想揍奧巴馬      [2012-10-20]
美媒稱羅姆尼次輪辯論表現無禮      [2012-10-19]
美大選巔峰舌戰 經濟或成焦點      [2012-10-17]
美國大選第二場總統辯論今舉行      [2012-10-17]
英媒:世界需要且願意被美領導      [2012-10-17]
奧巴馬丹佛競選總部遭不明槍擊      [20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