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法制網報道,代孕生子,孩子撫養權應該歸誰?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法院近日審結一起代孕生子撫養權爭議案件,最終孩子的撫養權歸代孕婦女,求孕的男方還需承擔64萬元的撫養費。
法院:「代孕合同」有違公序良俗應屬無效
案件回放:請人代孕生子引發糾紛
廈門一企業主張某的孩子因車禍不幸死亡,求子心切的張某經中介找到了曉玲(化名)為其代孕生子。張某每月支付曉琳生活費1.5萬元,先後累計達20餘萬元。
2012年3月,曉玲生下了非婚生女。但事後,曉玲拒絕將孩子交給張某夫婦撫養。在多次溝通無效後,張某不再支付孩子的撫養費,曉玲於是將張某告上了法庭,要求獲得孩子的「撫養費」。
思明區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原、被告對非婚生女都有撫養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哺乳期的子女應以跟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宜,被告應當支付非婚生女的部分生活費、教育費直至孩子獨立生活為止。最終,法官將非婚生子女判決給曉玲撫養,張某每月需支付孩子撫養費3000元,撫養費累計達64萬元。
法官說法:代孕協議不受法律保護
在本案中,由於張某一直「咬定」自己與曉玲之間存在「代孕」協議,因此孩子應該由自己撫養。對此,思明區法院民一庭法官俞偉強則認為,從本案的案情來說,僅從張某提交的證據來看,尚無法做出明確認定是「代孕合同」;即便雙方在現實中籤訂「代孕合同」,仍然不具有法律效力。
俞偉強說,代孕合同,即為代孕方與求孕方約定在代孕中雙方權利義務的有償合同。目前我國法律沒有對代孕合同作出明確規定,但衛生部於2001年頒布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禁止實行代孕技術,只允許採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通過妻子的子宮進行懷孕。
俞偉強告訴記者,從代孕合同的本質來看,是將代孕方的子宮作為「物」來出租使用,將孩子作為商品交易的對象。以上兩方面均反映出代孕合同有違公序良俗、社會公德的一面,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相違背,應屬無效。
專家點評: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權利
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黃健雄認為,如果代孕者提供卵子,那些不具有委託妻子基因的孩子,由於只具有委託丈夫的基因,因而在法律上屬於「非婚生子女」。
黃健雄說,根據婚姻法的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因此,像本案被告作為孩子的生父負有法定撫養義務,孩子的撫養權參照婚姻法的規定執行,哺乳期的孩子通常應歸母親。
黃健雄認為,雖然代孕被看作是代孕媽媽「出租」子宮以獲取報酬,本質上屬於出賣身體器官的使用權,但孕母和孩子之間依然具有親子關係。在法律關係上,代孕媽媽與所生的小孩屬於自然血親下母子關係,其享有作為母親對兒女的所有權利,也應盡到作為母親應盡到的義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