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太行」發動機(資料圖) 【文匯網訊】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10月29日報道,中國已成功把核導彈和宇航員送入太空,但卻仍在一個重要的技術領域無所建樹——儘管經過數十年的研發,但中國至今仍未能成功打造可靠的、高性能的噴氣發動機。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中國正在努力尋求可終結其對俄羅斯和西方國家軍機與商用飛機發動機依賴的重大突破:目前北京正在評估一項價值千億(160億美元)的研究項目,推動國內發動機研發努力。一些中國航空業專家預測稱,北京未來二十年或將在發動機發展領域投入高達300億人民幣(49億美元)的資金。不過,專家指出,儘管中國加大了發動機研發力度,而且還可能通過合資企業獲得技術轉讓,但國外發動機仍將主宰中國的天空,這種情況「在十或十五年內不會發生變化」。
中國未來二十年投資三百億元推動發動機研發
據中國航空工業人士稱,目前北京正在評估一項價值1000億人民幣(160億美元)的研究項目,推動國內發動機研發努力。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中國頭號軍事和民用航空承包商——一直在為獲得更多資金而努力。中航工業是一家擁有40多萬工作人員和200家子公司(包括20家上市公司)的國有企業。目前,該集團已經劃撥了約千億元資金,以供未來三年內發動機研究使用。
中航集團企旗下主要軍用發動機製造子公司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西航集團)證券辦公室官員趙玉新(音譯)稱,北京正就發動機財政計劃展開高級討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他表示,西航集團已經是該旨在大力發展並支持發動機工業的戰略項目的一部分。中國軍工整體受到了美國和歐洲軍事禁運的影響。而且,國外發動機製造商不願意對外轉讓技術。這些因素阻止中國利用「複製」的傳統技術縮小技術差距。
一些中國航空工業專家預測稱,北京未來二十年或將在發動機發展領域投入高達300億人民幣(49億美元)的資金。上海東方證券防務分析師王天一表示小,中國對飛機發動機的投資一直明顯不足,在發動機領域,千億元人民幣並不是大數目。
中國可深化商用機合資項目以獲得發動機技術
雖然中航集團的長期優先事項是發展高性能的軍用發動機,但其也在嘗試研製客機用發動機。據西方飛機製造商預測,未來二十年,中國用於採購客機發動機的資金將超過1000億美元。澳大利亞獨立軍事航空智庫澳大利亞空中力量奠基人、軍事防務觀察家卡洛·科普博士指出,歷史上,所有航空領域的主要參與者都兼備機身和發動機設計的能力。在中國有能力設計並生產具有競爭力的發動機之前,中國飛機設計的性能和能力都將受到其可進口技術的嚴重限制。
對於中國航空工程師而言,從國外聯合投資合作夥伴那裡獲得技術轉讓或簡單的複製國外技術的傳統捷徑收效甚微。國外發動機製造商——包括通用電氣、法國國有航空發動機製造商斯奈克瑪、英國勞斯萊斯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嚴守其工業機密,限制轉讓知識產權。
不過,中國或許能夠通過與這些公司展開更為廣泛的商業航空合資項目,獲得掌握相關技術的渠道。專家指出,中國研發客機發動機的能力,有相當大的潛力轉化為軍用發動機技術。
整合分散資源集中力量發展航空發動機技術
按照中航集團的計劃,其將整合分散的發動機研發項目,以減少競爭和重複勞動。毛澤東時代國防工業的異常、發動機研究機構,以及航空生產公司分散在西安、上海、成都和安順等各個城市。中航集團在其2011年年度報告中指出,該集團計劃令其西航集團加入該整合計劃。其在報告中稱,航空發動機已經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瓶頸」。
中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僅有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一小部分公司掌握了發動機研發技術。《漢和亞洲防務》雜誌編輯、駐香港的中國軍事分析師平可夫稱,現代噴氣發動機技術就是在動力領域的工業革命,歐洲、美國和俄羅斯有數百年的經驗,但中國僅有數十年的相關經驗。
自己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製造商就開始努力研製可在極端氣候條件下運行的可靠發動機。這種努力涉及到了最先進的技術、設計、機械加工、鑄造、複合材料以及合金、電子性能監控和質量控制等領域。自那以來,主要參與者在現有發動機的基礎上收集了大量有關性能和運行的數據,為他們設計如今所需可靠發動機的良好設計開端。
不過,羅爾斯·羅伊斯國際有限公司東北亞地區總裁馬德克(Richard Margolis)稱,之所以很少有公司能夠成功地研製出可靠的發動機,是因為「這實在是太難了。」
高性能的軍用噴氣發動機對北京增加其空海兩軍前線戰機與攻擊機的長期計劃而言非常重要。這些飛機是中國旨在維護對台灣及東/南沿海海上事優勢的長期軍事建設的主要構成部分。受對華軍事禁運影響,中國被迫依靠從俄羅斯進口的戰機、逆向研究並複製進口俄制戰機,以及部分國內設計的戰機。這種戰略很快就奏效了。自2000年以來,中國已列裝了500多架據信性能等同於除美國最先進隱形戰機之外的其他戰機的先進戰機和攻擊機。與此同時,軍事專家稱,中國還迅速降低了其對蘇聯時代機型的依賴。
十至十五年內國外發動機仍會主宰中國天空
最近,由中國研製的殲-15戰機在其首艘航母「遼寧」號上進行了「觸艦」飛行——這暗示殲-15戰機飛行員很快將具備航母起降的能力——這款戰機的出現,就是中國在發動機領域取得進步的一個例子。據國外和中國軍事專家稱,殲-15戰機(中國最新軍用飛機之一)由兩台俄制Al-31渦輪發動機提供動力——中國大多數前線飛機都由Al-31發動機提供動力。俄羅斯媒體報道稱,莫斯科已向中國出口了上千台A1-31系列發動機,未來還會有大量訂單。
雖然中國工程師能夠逆向複製俄制戰機,但不瞭解複雜的製造過程,很難複製發動機。據中國和西方軍事專家稱,中航集團和中國領先軍用飛機發動機製造商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製了國產版WS-10太行發動機,但在殲-15和其他戰機上進行測試後,這種發動機未能滿足相關性能要求。
據中國防務領域分析家稱,預計中國軍方將在未來二十年內再引入上千架先進戰機。然而,出於對逆向工程的憤怒,和對中國不斷提高的軍事實力的警惕,莫斯科不願為中國提供比Al-31更先進的發動機。專家指出,如果不能進口或自產這些發動機,中國就將無法打造與美國或俄羅斯最新隱形戰機相媲美的戰機。
雖然軍用飛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商業市場更有潛力。波音公司預測稱,到2031年時,中國將需要另外5260架大型客機。同一期間,龐巴迪公司對商業飛機的需求量將達到2400架。每架飛機至少需要兩台發動機,對發動機的總需求量將達到16000台——據估計,目前發動機平均價格為1000萬美元。
中國計劃利用其國產90座ARJ21支線噴氣客機和150座C919客機滿足部分飛機需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將為其 ARJ21提供發動機。客機用噴氣發動機廠商CFM國際——通用電氣和法國Snecma公司的合資公司——贏得了為C919研發新發動機的合約。其中一些發動機的裝配工作將由在中國的合資企業負責。
一些專家指出,儘管中國加大了發動機研發力度,而且還可能通過合資企業獲得技術轉讓,但國外發動機仍將主宰中國的天空。平可夫指出,這種情況「在十或十五年內不會發生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