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環時:黨代會前談改革是好習慣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1-0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黨的十七屆七中全會舉行,標誌著十八大的序幕正式拉開。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大選也進入最後幾天的衝刺。中美兩個大國大致同時換屆,帶來全世界的種種聯想,公開的和默默的比較都是情理之中的。

美國的大選無疑更熱鬧,但中國換屆吸引的真實關注更高。原因是美國政治制度相對於該國歷史來說已經定型、固化,國家難有真正變革。而中國是快速發展的社會,十八大幾乎是這個國家邊跑邊開的大會,它的任務很重,要繼往開來,帶領中國人民面對種種因跑得太快遇到的難題。

中國人現在很關心十八大的人事安排,關心領導集體代際交接的制度化。但是說到底人們關心的是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能在這個國家得到長期、有效的推行。而由於社會多元化帶來輿論場域中各種觀點的碰撞,也因為國內外經濟環境不斷嬗變,把穩改革的方向盤,是需要力量和勇氣,更需要智慧的。

近來媒體上談論改革的聲音不斷噴湧,這是中國社會自強不息的寫照,也是我們迎接黨代會的好習慣。改革的含義經過30多年的實踐後,已遠遠超過它的字面。中國人心中的改革,比奧巴馬上一次競選時大談的「改變」,要豐富得多。

改革對中國人來說已是一個成功的實踐系統,是願望和經驗的彙集。它有過去大量成就的支撐,因此很有號召力。在中國反對改革的人肯定是極少數。

中國的主流表述常把改革、發展、穩定3個概念並列使用,久而久之,這3個概念彼此有了很大兼容性。很多人單獨談論改革時,其實也把發展和穩定裝了進去。而人們談論穩定時,對用改革和發展來確保穩定的實現,也往往高度認同。

但在具體實踐中,還是會在不同時間和不同點上出現具體側重點的選擇,三者的局部衝突也會有。國家政策的宏觀目標就是要促進社會的整體躍遷,讓改革來得更快更好,發展跟得上,穩定可預期。

中國高度集權的行政體制已有2000多年傳統,但1978年以來的改革在突破它,使國家有了很多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空間。中國在釋放活力,中國今天的政治體制更像是實現這一過程的控制系統,它未必總是精確的,但卻獲得總體的成功。

中國近年總出一些群體事件,原因之一是群體的利益不斷彰顯,訴求更為明快,權威式的社會管理套路時常難以奏效。改革很難再像二三十年前那樣,出一個政策就有萬眾歡呼,受益面絕對大過受損面。如今很多改革面臨利弊的艱難計算,它們的權衡難度要比過去大得多。

但即使這樣,支持改革仍是中國社會的普遍共識。人們實際支持的是國家要往前走,解決問題,不斷創新。中國的家庭追求一代比一代強,個人大量向發達地區或有機會的地帶流動,互聯網在把世界上最有誘惑的東西展現給人們,社會草根的上進心理成了國家當下改革的重要動力源。

熱衷改革的國家決不會原地踏步,而中國改革觀念的豐富和成熟,又在長時間裡幫助這個國家不斷摸索分寸。中國是當今世界改革最成就斐然的國家,中國的改革體量大,但一點也不笨重,反而留下相當漂亮的軌跡。這個國家沒有不繼續改革下去的理由。

中國和美國的換屆哪個更成功,幾年後可見分曉。

十八大前瞻
      責任編輯:晨彥
紅會改革 職工或丟公務員編製      [2012-10-29]
新華社:改革難在對自身的改革      [2012-10-29]
奧巴馬誓言推進金融監管改革      [2012-10-28]
吳邦國:國企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      [2012-10-26]
內地擬年底前發佈收入改革方案      [2012-10-25]
郭樹清:推進證券期貨領域改革      [2012-10-23]
十八大前瞻:改革關係中國前途      [2012-10-23]
收入分配改革案難產8年將出台      [2012-10-20]
傳朝鮮廢38號室 疑為改革信號      [2012-10-19]
林毅夫支招中國經濟:深化改革 政府引導      [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