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瞭望》新聞周刊刊文說,中國共產黨人,將以怎樣的精神狀態面對這樣的挑戰,將在何種程度上保持強大、旺盛的精神動力,將是決定這場偉大實踐之成敗的最基底的政治密碼。全文如下:
被海外輿論稱為「2012年世界最重要事件」的中共十八大,即將在北京開啟大幕。世界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關注著這個東方大國,關注著這個有著8200多萬黨員的大黨。
其之所以廣受矚目,當然是因為,中國既往的發展給了世界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三十多年來,尤其是近十年來,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保持了兩位數和近兩位數的持續經濟增速,發展為GDP總量居世界第二,製造業能力全球第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500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國家門檻。
這是人類發展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發展奇跡。
但更重要的是,總結過往、展望未來的時刻,中國已經站在了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最具決定性意義的關鍵歷史節點。有海外輿論已敏銳地提出,以中共十八大為標誌,「中國崛起」進入第二階段。可以預見,即將開啟的,幾乎可以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又一段傳奇。
當此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正處在踐行誓言、達成願景的關鍵階段。這樣的誓言與願景,既是向世界做出的重大宣示,也是對中國人民福祉的莊嚴承諾:
到建黨100年之際,中國要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世紀夢想。
完成這樣的任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政黨都未曾有過的壯舉;實現這樣的夢想,亦是對我們這個黨的全新挑戰。
丹青難寫是精神。一個人的精神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執政黨的精神往往決定一個國家的作為。中國共產黨人,以怎樣的精神狀態面對這樣的挑戰,在何種程度上保持強大、旺盛的精神動力,將是決定這場偉大實踐之成敗的最基底的政治密碼。領導這場史無前例壯舉的中國共產黨人,將怎樣從中華民族的優秀基因中汲取營養,又將如何深刻和廣泛地動員全體國民,凝聚成為既具時代動力機制,又一以貫之、舉世獨有的中國精神,勢必深度持久地影響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走向。
過去十年,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矛盾互相交織,中國的發展遭遇了一個又一個巨大難題。在這些困難和挑戰面前,中國人民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譜寫了一曲曲中國式的精神壯歌。
置身於中華民族5000年宏闊歷史背景之下,檢視過去十年並溯及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歷程的偉大成就,不難窺見中國共產黨人對於中華民族精神氣質的繼承、堅守和發揚。但擺在執政黨面前的「四種考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在未來征程中,不會消弭於無形,甚或更為嚴酷。面向未來,容不得精神懈怠,不能敗於能力不足,不能失之於脫離群眾,更不容消極腐敗。中國共產黨人需要呈現出與偉大的時代、偉大的目標相匹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狀態與追求。
需要始終保持具有歷史責任感的擔當精神。擔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為己任,探索人民解放、民族獨立、國家發展的正確道路。多少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的流血犧牲和拚搏奮鬥,凝聚成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中國共產黨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這已寫入黨章,昭告天下,並被總結為國家價值——以人為本。這面旗幟,就是要讓全體中國人民走向富裕,共同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這種大義擔當持之以恆的踐行,會令中國的發展更加溫暖民心。
需要始終保持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結精神。團結,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團結,就是力量。一盤散沙、動盪不安,一定不會有強國富民之結局。新中國立世63年的經驗已經證明,什麼時候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就能夠共同推進時代的發展與民族的進步。在今天這種觀念多元、價值多元、利益多元、選擇多元的時代,作為歷史和現實的黏合劑、潤滑劑和催化劑,必須緊緊依靠團結精神,引領各民族、各階層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求共識、謀發展、聚合力、不折騰,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需要始終保持不畏艱險的堅韌精神。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克難,是中華民族最頑強的精神密碼。多難興邦,這是刻寫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定律。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界萬物,時時刻刻都處在變化之中。民族要圖存,文明要接續,國家要發展,當務之急,就是如何正確回應這個變動不居的世界提出的生存與發展挑戰。中華民族從來都是不怕風險、不畏艱難、不懼挑戰的民族。中國當代史昭告世界,承受住了「非典」襲擾、經受住了雨雪冰凍災害的洗禮、戰勝了汶川特大地震浩劫的當代中國人,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嚴峻考驗中,運籌帷幄、從容應對、氣定神閑。未來,我們還將面對許多未知的挑戰與風險,需要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須臾不可缺少。
需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自主、自尊、自強、自信,奮鬥不息,奮發進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遺傳基因。不進取就會被時代否定,被歷史淘汰。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和教訓都證明了這一點。因為進取,中國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追趕人類歷史的進步潮流;因為進取,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也正是因為進取,中國人民告別貧困,實現溫飽,建設小康,走上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征程。
需要始終保持捨身忘我的奉獻精神。為國為民,甘於奉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光榮傳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俠士史不絕書;在中國共產黨的年輪上,從不缺少公而忘私甚至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在邁向偉大復興過程中,每一個甘於付出、不求索取的片段,都將成為完成這部鴻篇巨製的重要基石。在得失、成敗、多寡、貧富多重選擇的考驗中,能否做出正確的抉擇,是擺在每一個共產黨人面前的現實考題。
需要始終保持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兼收並蓄、海納百川,包容,是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胸襟氣度。如果拒絕外來文明成果的長處,必定會被歷史所拋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華夏民族共同譜寫的歷史,貫穿這部歷史的主線中就有包容精神。中國共產黨正是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成果,回應中國百姓的共同期待而永葆青春。
這些不能忘記、不能或缺的精神,還有許許多多,勤勞勇敢、勤儉節約、熱愛和平她們匯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把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強大精神支撐。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和命運的偉大抉擇,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照搬,沒有成功的模式可以複製。書寫這一新篇章,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全體中國人民的團結奮鬥,離不開全球炎黃子孫共襄盛舉。而在這一新篇章上,始終凝聚和折射著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與進步的靈魂。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只會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推向衰敗和災難。
中國古代的王朝興衰,無不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主宰興亡的根本因素之一,就是能不能抓住歷史機遇、迎接歷史挑戰。放眼世界,這一興亡率的主導力量,同樣是創新。人們可以看到,有的國家不失時機的抓住了歷史機遇,正確回應歷史挑戰,以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創了人類歷史的工業革命時代。同樣,有的國家也是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進入了信息時代。
歷經90多年奮鬥創造,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開創了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這樣的探索,不可不謂當今世界創新之至大者。
今天,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的關鍵時期。中國當下的改革,也進入了攻堅階段。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就是要進行科學的、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擁護的體制創新、政策創新。與此同時,中華民族要在全球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時空中,實現偉大復興,完成西方近二百年才完成的任務,建成現代化國家,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科技超越前人,同時也超越自己。再如,信息時代、自媒體時代的社會管理問題,已成全球面對的共同課題。因應這一變化,創造社會管理和社會治理新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亦是迫在眉睫的重大創新課題。
改革創新構成了中國時代精神的核心。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創新,是為了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中華民族最貼近的明天,就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圍繞這兩大目標,所有的創新,都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旗幟下集結。所有的力量,都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旗幟下匯聚。一切為了人,圍繞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就是當代中國精神的最高價值。這一價值,必將隨著中國的發展與進步,給人類發展提供新的精神動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斷言,隨著十八大的勝利召開,中國必定能進入一個更加偉大的創新時代。
中國人的世紀夢想,正在發出振奮中國精神的時代呼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