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古寧 廣州7日電】《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歷時六年,日前正式發佈。廣東提出,對重點生態功能區不再唯GDP為評價標準,而是生態保護得越好、財政獎勵越多,廣東省財政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補償與其生態保護成效掛u。專家表示,廣東通過不同的政策引領和績效評價體系,引導各地的發展要更加注重人文、環境、資源指標,逐步告別不計代價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
作為內地首批印發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的省份之一,根據國家戰略和廣東實際,該規劃以四類區域、五大戰略格局佈局廣東發展新版圖,將廣東17.98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生態發展(即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其中,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6個地級以上市的全部縣(市、區),以及惠州市、江門市、肇慶市城區等珠三角核心區列入優化開發區域指國家級優化開發區域。
粵目前共有911個禁止開發區域
而重點開發區域則包括國家重點開發區域,海峽西岸經濟區粵東部分(即汕頭、潮州、揭陽、汕尾四市)和北部灣地區湛江部分(即湛江市),及省級重點開發區域—粵西沿海片區、珠三角外圍片區和粵北山區點狀片區三個區域,共40個縣(市、區)。生態發展區域分則分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農產品主產區兩種類型。重點生態功能區則包括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粵北部分11個縣(市),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共15個縣(市、區),以及分佈在重點開發區域的7個山區縣的29個生態鎮。
此外,該規劃還規定了禁止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包括依法設立的各級自然保護區等各種需保護的區域,呈點狀分佈於廣東各地。截至目前,廣東共有911個禁止開發區域,占廣東總面積的14.25%。而今後粵新批准設立的各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重要水源地、濕地公園、重要濕地及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等,都將納入禁止開發區範圍。
對不同區域採取差異化考核體系
據瞭解,2010年廣東單位建設用地每平方公里生產總值產出為2.56億元,在內地屬於較高水平卻遠低於發達國家和地區(一般在10億元以上)的水平。同時,廣東部分地區的人口和經濟佈局與當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相適應,面臨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巨大壓力。由此,區域協調發展提上日程。同時,亟待建立起有利於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和考核評估體系,相關規劃提出了包括財政、投資、產業、土地、農業、人口、環保、應對氣候變化等區域政策和績效評價體系。其中,新的績效評價體系對四大區域採取了差異化評價,各有側重。
廣州地理研究所所長張虹鷗指,差異化考核體系是一種全新的區域開發思維,不同類型區域被賦予不同的功能定位、發展方向及目標。如對珠三角核心區,作為優化開發區,實行的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先的績效評價,強化對經濟結構、資源消耗、環境保護、自主創新以及外來人口公共服務覆蓋面等指標的評價,弱化對經濟增長速度、招商引資、出口等指標的評價。而在粵北等生態發展區域,生態就是一種產品,績效評價將強化對農產品保障能力和提供生態產品能力的評價。
鏈接:
該規劃中提出的績效考核方式
1.對優化開發區域,實行轉變發展方式優先的績效評價,強化對經濟結構、資源消耗、環境保護、自主創新以及外來人口公共服務覆蓋面等指標的評價,弱化對經濟增長速度、招商引資、出口等指標的評價。
2.對重點開發區域,實行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優先的績效評價,綜合評價經濟增長、吸納省內轉移人口、質量效益、產業結構、資源消耗、環境保護以及外來人口公共服務覆蓋面等內容,突出承接產業和人口轉移方面的考核。
3.對生態發展區域,實行農業發展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評價,強化對農產品保障能力和提供生態產品能力的評價。
4.對禁止開發區域,要根據法律法規和規劃要求,按照保護對像確定評價內容,強化對自然文化資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情況的評價。
5.要強化考核結果應用,把主體功能區建設主要目標的完成情況納入對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綜合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調整和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培訓教育、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