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俄媒憂中國快速複製蘇-35戰機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1-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網11月23日報道,媒體援引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中俄已就24架蘇—35型戰機供貨合同達成初步協議。有專家認為,這將為蘇—35打入國際市場開闢道路,但同中國的合作風險不小。

據俄羅斯之聲電台網站11月21日報道,蘇—35,確切地說是蘇—35BM型(意指深度現代化型),是蘇—27的深度改進型。蘇—27及蘇—30戰機在1990—2000年間為蘇霍伊公司贏得了舉世聲譽,成為近20年最暢銷的戰鬥機。

引人注目的是,為蘇—27打入市場鋪路的正是中國:首批20架蘇—27SK供貨合同1991年簽署,第二批16架供貨合同是1996年簽署。後來又根據許可組裝協議賣出了近百架。之後中國購買的已是蘇—30MKK戰機。

報道說,俄羅斯戰機的商業成功史總存在著另外一面。開始組裝後,中國逐漸轉為複製俄產戰機,並投產了代號為殲—11的戰機。儘管在一系列性能及機載設備的能力等方面,中國的仿製品明顯遜色於原件,但複製過程本身大大提升了中國軍事航空業的能力。當然,這也有助於加快中國空軍裝備的更新。

報道指出,中國對性能接近第五代戰機的蘇—35產生興趣已不止一年,但蘇—27的命運讓人不由地想到蘇—35可能將重蹈覆轍。誰都不能保證中國不會複製,只能通過大批量供應來部分彌補潛在的損失,因為大批量購買將使複製失去意義,生產者所獲得的資金又可以用於研發更先進的戰機。

還有一種降低風險的辦法是向中國供應簡化版蘇—35。完全有可能實際上採取的正是這種辦法。24架戰機15億美元金額不算太大,基於T—10原型機的尖端機型單價已超過1億美元。

報道說,鑒於複製往往至少需要5到7年,提供簡化版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未必是最合理的。最合理的辦法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向中國供應俄軍用高科技產品,潛在的損失可以通過國內訂貨彌補。

      責任編輯:Rosemary
中國購蘇35並非不滿殲20殲31      [2012-11-22]
俄稱售華24架蘇35已達成協議      [2012-11-21]
軍購談判破裂 中國未購買蘇35      [2012-04-19]
俄專家:中國買蘇35 半路必毀約      [2012-03-27]
外媒稱俄蘇35戰機售華漲價七成      [2012-03-23]
外媒:中國不真想買蘇35 殲20已造4架      [2012-03-13]
中國國防部否認「將購買蘇35」      [2012-03-10]
俄專家:中國購蘇35 國產不過關      [2012-03-08]
外媒:中國或將購48架蘇35戰機      [2012-03-07]
傳殲20項目受挫 中國外購蘇35      [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