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環球人物雜誌第29期封面。 【文匯網訊】據《環球人物》雜誌報道,2012年10月,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進行了系列調整,新任命了四總部領導、兩大軍兵種司令員、四大軍區司令員以及多名政委,房峰輝、張陽、趙克石、張又俠、馬曉天、魏鳳和、張仕波、劉粵軍、王教成、蔡英挺等高級將領為世人所關注。
這是近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規模較大的一次調整,表明中央繼續加強解放軍總部與各軍兵種、各大軍區高級將領的交流任職,重用政治可靠、在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中有突出表現的將領。在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這些將領屢立功勳,堪稱「將星閃耀」。
從戰士做起,有重要軍事行動經驗
四總部新首長,來自野戰部隊
2012年10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領導均發生了變化。
在總參謀部,此前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現年61歲的房峰輝上將接替71歲的中央軍委委員陳炳德,出任總參謀長;此前任總參謀長助理的戚建國中將、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的王冠中中將出任副總參謀長。
在總政治部,此前任廣州軍區政委、現年61歲的張陽上將接替70歲的中央軍委委員李繼耐,出任總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副主任杜金才上將兼任軍紀委書記;此前任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的殷方龍中將出任總政治部副主任。
在總後勤部,此前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現年65歲的趙克石上將接替72歲的中央軍委委員廖錫龍,出任總後勤部部長。
在總裝備部,此前任瀋陽軍區司令員、現年62歲的張又俠上將接替63歲的中央軍委委員常萬全,出任總裝備部部長。
從此次四總部領導調整來看,體現了三大特點。第一,跨大軍區、軍兵種將領交叉任職,凸顯了打破條塊和軍兵種局限、加強協同作戰的治軍思路。第二,總部正職領導的年齡結構均在60歲出頭,三位是「50後」,只有總後勤部部長趙克石年齡稍長,他們都屬於年輕化的軍隊高層;總部副職領導年齡均在59歲或 60歲,屬於年輕化的大軍區正職。第三,總部正職領導均由地方野戰部隊基層戰士成長而來,均有參戰或參與重要軍事行動的經歷。房峰輝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時,完成奧運安保、國慶閱兵、國際維和等重大軍事任務;張陽任廣州軍區政委時,接連經受了支援四川抗震救災、奧運會香港賽區安保、赴緬甸醫療救援、中泰聯合反恐演練等重要軍事行動和任務的挑戰考驗;趙克石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期間,帶領南京軍區廣大官兵參加了抗擊南方雨雪冰凍災害、抗擊江西特大洪澇災害等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張又俠曾參與對越自衛反擊戰,並表現出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
房峰輝,國慶閱兵總指揮
「回想我當團長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那時我所在的部隊裝備類型比較少,技術含量比較低,部隊還沒有完全脫離騾馬化;當師長時,部隊裝備的類型比較全了,性能有了很大的改進,指揮自動化手段也開始運用,部隊基本實現了摩托化;當軍長時,部隊已經有了先進的自行火炮、裝甲車輛,以及較為先進的指揮自動化系統,逐步向機械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
2009年9月,房峰輝在擔任新中國成立60週年國慶首都閱兵總指揮時,回顧往事,感慨自己「經歷了騾馬化、摩托化、半機械化到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的過程」。從他的回憶中可以看出,他是從基層一步步陞遷上來的將領。
房峰輝1951年出生,陝西咸陽人。履歷顯示,他於1968年入伍,長期在新疆地區服役,歷任排長、師作訓科長、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新疆軍區副參謀長、師長等職務,1999年晉陞為第二十一集團軍軍長。對長期擔任參謀職務的房峰輝而言,4年多的集團軍軍長生涯,豐富了他的全局性指揮經驗。 2003年,房峰輝出任廣州軍區參謀長,這既是一次躍升,開始擔任大軍區副職,也是一次歷練,開始接受跨軍區的挑戰。
2007年6月,房峰輝上調北京軍區擔任司令員,首度出任大軍區正職,年僅56歲,是「文革」結束後歷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就職時最年輕的一位,也是當時七大軍區司令員中年紀最輕的一位。隨後,在黨的十七大上,房峰輝又當選為中央委員。當時不少媒體評論說,房峰輝歷練大軍區副職不到三年半就晉陞大軍區正職,並且如此年輕就擁有了蘭州、廣州、北京三大軍區的輪調歷練,堪稱「軍界舉足輕重的耀眼將星」。
北京軍區駐守京畿要地,肩負著守護華北門戶、保衛黨中央和首都安全的神聖職責。房峰輝擔任司令員期間,領導北京軍區的部隊持續開展實戰化訓練,全面提升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能力,先後參加上海合作組織聯合軍事演習、跨區演習等重大演訓活動,圓滿完成奧運安保、國慶閱兵、國際維和等重大軍事任務。其中,2009年10月1日陪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檢閱解放軍及武警部隊,是房峰輝軍事生涯中最閃亮的時刻之一。這次閱兵的規模超越以往任何一次,參閱要素之全、裝備之多、兵種專業之廣,都是以往歷次閱兵沒有的。在這次閱兵後,2010年7月,房峰輝被授予上將軍銜。
近期,中日釣魚島爭端加劇,房峰輝在接受訪談時說:「近段時間,人們的目光紛紛轉向我國東海的釣魚島。大家關注釣魚島問題就是關注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作為一名軍人,我也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黨和人民一旦需要,我們將堅決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神聖使命。」
2012年10月,房峰輝被任命為總參謀長。始建於土地革命戰爭初期的總參謀部,是負責組織全國武裝力量建設和作戰指揮的最高軍事統率機關。其主要任務是在總參謀長領導下,貫徹執行最高統帥和國防部長的命令指示,搜集和提供情報,擬定和組織實施戰略戰役計劃和動員計劃,指揮並協調各軍種、各戰區及各種武裝組織的作戰行動。2011年11月,總參謀部新成立了戰略規劃部,主管軍隊建設發展規劃。本屆總參謀部領導採用的是「一正五副一助」制,即一個總參謀長、五個副總參謀長和一個總長助理。
正是由於總參謀部的重要地位,總參謀長一職歷來備受關注,《大公報》網站稱「總參謀長是軍委主席的首席幕僚長,是負責全軍作戰、訓練的核心關鍵人物,必須有豐富的作訓管理經驗」,「此前幾任總參謀長張萬年、傅全有、梁光烈、陳炳德都曾有過至少兩個大軍區司令員的任職經歷」,房峰輝的出任「打破了多項紀錄」,「是20年來就職時年紀最輕的一位,只擔任過一個大軍區司令員」,「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位晉陞總參謀長的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曾任代總參謀長)」。
張陽,長期擔任政治主官
在此次調整中,有媒體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細節:新任總政治部主任張陽與房峰輝曾是廣州軍區的老搭檔。房峰輝2003年至2007年擔任廣州軍區參謀長,張陽則於2004年至2007年擔任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兩人在同一個班子中。此次,他們又分別執掌總參、總政兩大部門。
總政治部是解放軍一個重要部門。1931年2月17日,根據蘇區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第六號通令建立的總政治部,是國家軍隊或武裝力量政治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其主要任務是: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議和指示,根據黨的基本路線和軍隊的任務,制定全軍政治工作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領導全軍搞好政治思想建設、黨的建設、幹部隊伍建設與基層建設,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保證人民軍隊的性質,鞏固軍隊內部的團結以及軍政軍民的團結,保證軍隊戰鬥力的不斷提高和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本屆總政治部領導採用的是「一正四副一助」制,即一個主任、四個副主任和一個主任助理。
綜觀張陽的軍旅生涯,他幾乎都在政工系統服役,長期擔任部隊的政治主官。他出生於1951年,河北武強人,1968年入伍,從一名戰士開始,歷經副班長、班長、副指導員、指導員、教導員、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等基層職務的鍛煉,1996年從炮兵一師副政委崗位上調入第四十二集團軍,任師政委,後升任集團軍政委。2007年9月,張陽首度出任大軍區正職,擔任廣州軍區政委,並在黨的十七大上當選中央委員。
張陽的軍旅生涯中有幾件值得注意的特殊功績,一是在擔任第四十二集團軍政委時,在改制換裝和人才培養方面傾注不少心血。2003年4月,總參謀部發佈命令,廣州軍區某摩托化步兵師改編為機械化步兵師。這意味著,營房庫房設施要改建,訓練場地要重新規劃,還有最重要的人才培養要跟上。該師主體是傳統步兵出身,多數人對機械化裝備比較陌生,張陽和第四十二集團軍軍長劉粵軍到該師現場辦公,確定把人才培養作為改制換裝的首要任務來抓,叫響了「寧可讓人才等裝備,也不能讓裝備等人才」的口號。
二是在2008年的南方雨雪冰凍災害中率部隊救災。當時,粵北地區災情格外嚴重,時任廣州軍區政委張陽和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章沁生一道,迅速調看調聽有關具體災情和水文氣象資料,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支援地方抗雪救災工作的預案和方案,隨後又連續簽發兩份特急電報,命令沿線部隊立即出動,積極配合地方抗雪救災。隨著災情的不斷擴大,張陽也親赴第一線指揮,他與章沁生一起頂風冒雪,到韶關市乳源縣境內險要地段查看災情,現場指揮搶險。
趙克石,來自海防前沿
總後勤部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後勤工作機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的領導機關,在中央軍委領導下,組織和領導全軍後勤建設和後勤保障工作。其前身為1930年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經理衛生部。1947年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勤務部。1960年4月,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其基本任務是: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國防建設和作戰的方針、原則,依靠國家提供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組織計劃管理全軍後勤保障工作和後勤建設,以適應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建設和現代戰爭的需要。本屆總後勤部設立一個部長、三個副部長,此外還設有一個政委和一個副政委。
總後勤部部長趙克石是新任四總部首長中年齡最長的一位,他出生於1947年,河北高陽人,1968年入伍。他軍旅生涯的一大特點是,從軍40多年從未離開過南京軍區,歷任軍訓部部長、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參謀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軍長、南京軍區參謀長等職務。
2007年,趙克石出任南京軍區司令員。作為一個身在海防前沿的司令員,趙克石負責領導和指揮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擔負著軍事鬥爭準備的繁重任務。在任期間,他組織指揮南京軍區部隊參加了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地震抗震救災、青海玉樹地震救援、上海世博會安保。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趙克石高度關注災情,啟動應急救援機制,先後派出醫療分隊和陸航部隊前往地震災區搶險救災。不僅如此,趙克石還帶領軍區機關幹部向地震災區捐款,短短3天整個南京軍區部隊就捐款809萬餘元。
張又俠,上將之子衝鋒老山
在新晉陞的四總部首長中,新任總裝備部部長張又俠「上將之子」的身份最為人們關注。他的父親張宗遜,1908年出生,陝西渭南人,就讀於黃埔軍校,參加過北伐戰爭,投身過秋收起義,打過百團大戰,擔任過陝甘寧野戰軍司令員和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數十年戎馬生涯,戰功無數。1955年,張宗遜與王震、賀炳炎等一起被授予上將軍銜,是「開國上將」之一。因此,2011年張又俠晉陞上將後,成就了解放軍第二對「父子上將」的佳話,另一對是原軍委副主席張震與現任二炮政委張海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至1978年,張宗遜曾擔任總後勤部部長,當時解放軍尚無總裝備部建制,軍械裝備工作主要由總後勤部承擔。因此,張又俠此次執掌總裝備部,堪稱是「子承父業」。
總裝備部設立於1998年4月3日,比起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總後勤部,是四總部裡最年輕的。它是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組織全軍武器裝備的工作機關,不僅擔負著全軍武器裝備的發展計劃、科研試驗、訂購保障等任務,還肩負著我國載人航天、衛星發射測控的重任。本屆總裝備部設立一個部長、五個副部長,此外還有一個政委和一個副政委。
張又俠1950年出生於北京,1968年參軍,歷任連長、團長、師長、軍長,2005年12月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2007年9月任瀋陽軍區司令員,負責領導和指揮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三盟一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在4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張又俠戰功顯赫,展現了優異的指揮才能,也具備過人膽識。其中最受矚目的戰績,是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老山戰役。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26歲的張又俠擔任14軍40師118團連長,隨部開赴前線。他作戰主動積極,開戰後很快提升為119團團長。1984 年,中越邊境再起衝突,張又俠以14軍40師119團團長的身份投入老山戰役。在這次戰鬥中,不論進攻還是防守,張又俠都有出色的表現。當時,他制訂的進攻計劃是「文革」後第一個完整的步炮協同計劃,經過炮擊後,步兵開始攻擊,總共40分鐘拿下主陣地。在奪下主陣地後的防守中,張又俠起到了更關鍵的作用,他率團堅守,整個40師成功抵抗了越軍發起的3天反攻行動。越軍3天陣亡3000餘人,可見戰事之激烈。
如今,張又俠是解放軍中為數不多的有實戰經歷的高級將領。
都曾當過副總參謀長
解放軍各軍兵種的領導也進行了調整。原副總參謀長馬曉天上將、魏鳳和中將分別出任空軍司令員和第二炮兵部隊司令員。
馬曉天,強硬的將門虎子
現年63歲的馬曉天上將軍銜,被媒體稱為「共和國史上最帥空軍司令」。他出身將門,父親是開國大校、解放軍政治學院原教育長馬載堯。馬載堯曾被一位老朋友這樣評價:「思慮周全,語言與文字表達皆屬上乘,個人涵養尤其好。」自1949年調任四十九軍青年幹部學校副教育長後,馬載堯便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部隊幹部政治培訓生涯,擅長教育工作的他在培養子女問題上同樣不曾放鬆。
上世紀60年代初,時值「過糧食關」的困難時期,馬載堯的一位老戰友從廣東到北京開會,順便看望他。可一見面,老戰友的心情就倍感沉重:原來此時的馬載堯骨瘦如柴,一家七口都面帶菜色,精神也很差。這位老戰友思來想去,最後硬著頭皮找到一位在海軍後勤部門工作的朋友幫忙弄了一桌飯菜,為老馬全家「改善改善」。馬載堯一家到餐廳坐下後,儘管幾個孩子已經飢餓難耐,但都規規矩矩地等著大人發話。老戰友對孩子們說:「別客氣了,快吃啊。」就在大家剛要動筷子的時候,年僅十一二歲的馬曉天突然問了一句:「伯伯,我們今天可以吃飽飯嗎?」老戰友先是一愣,等明白過來這話的意思後,哽咽著說:「可以,當然可以盡飽了吃!」日後每提及此事,這位久經沙場的老軍人都忍不住流著淚,喃喃地說道:「要知道馬載堯怎麼教育孩子的,聽聽曉天這句話,就什麼都不用說了。」
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熏陶下,馬曉天不滿16歲就成為空軍某航校的學員,開始了軍旅生涯,大型紀錄片《國慶頌》曾對其特別介紹,並稱之為「塔台上的兒童團長」。22歲時,馬曉天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並在3年後成為當時空軍最年輕的飛行副團長。1994年至1997年,馬曉天任空軍第十軍參謀長、軍長,並在其間晉陞空軍少將軍銜。此後,馬曉天又擔任空軍副參謀長、廣州軍區空軍參謀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998年珠海航展,49歲的馬曉天親自駕駛SU— 30戰鬥機飛行。隨後,馬曉天調任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並在2000年晉陞空軍中將軍銜。2001年至2006年,馬曉天歷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副司令員;2006年調任國防大學校長,執掌中國最高軍事學府;2007年出任解放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2009年晉陞空軍上將軍銜;2012年10月,接任許其亮,成為空軍歷史上第十一位司令員。
回首馬曉天的履歷,他經歷了地方野戰部隊、空軍機關、軍校、軍委總部等多個關鍵崗位的歷練,曾多次指揮上海合作組織的軍事演習,部署中國軍隊積極防禦戰略和戰術。在擔任副總參謀長期間,他分管外事及情報工作,多次代表中國軍方在國際上進行強硬表態。
2010年3月,韓國指責朝鮮擊沉其「天安」號軍艦。同年6、7月,美韓藉機舉行聯合軍演,美國航母欲闖入黃海。7月1日,時任副總參謀長的馬曉天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表示:「因為是在黃海,距離中國領海很近,舉行這樣的演習,我們是非常反對的。」他隨即厲聲補充道:「(對於)他們的演習我們已經明確地表達了我們的態度,堅決反對!」馬曉天的這聲怒喝,給中外媒體留下了「鷹派上將」的印象。
日本《讀賣新聞》2011年7月31日刊文稱,在7月26日舉行的中日防務安全磋商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就「日本向西南群島配備自衛隊」、「日本在東海強化警戒監視活動」等問題向日方表示不滿,認為日本「正走向危險的方向」。對於日本新的《防衛計劃大綱》以及日美6月份在華盛頓發表的共同聲明中提到的「中國在東海、南海活動頻繁是威脅、憂患」等,馬曉天表示,中方沒有任何值得擔憂的事情,「南海問題是(中國同周邊國家間)兩國之間的問題,和美國沒有關係」。
其實,外界稱馬曉天上述言論為「狠話」並以此為依據稱他為軍方「鷹派」,有過度解讀、妄加猜測和以偏概全之嫌。實際上,馬曉天在放「狠話」的同時,也強調和平發展既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延續,也是當代中國鄭重的戰略選擇。維護亞太地區安全不僅是中國的利益所在,也是中國的責任所在。要解決海洋、網絡、太空以及氣候環境等問題,須靠進一步的發展與合作。
此次調整後,與馬曉天搭班子的新任空軍政委是田修思。他出生於1950年,河南孟州人,上將軍銜,長期服役於新疆軍區直屬炮兵部隊,曾參加過老山戰役,此前擔任成都軍區政委。
魏鳳和,統帥解放軍戰略力量
第二炮兵部隊,即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導彈部隊。之所以被稱為「第二炮兵」,是特殊的時代背景造成的。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百廢待興,可世界並不太平。面對捍衛共和國安全的挑戰,黨中央審時度勢,決心創建中國的戰略核力量:1956年作出了重點發展導彈、原子彈等尖端武器的歷史性決策;從1957 年起,逐步組建戰略導彈的科研、訓練、教學機構;1959年,我國第一支地地導彈部隊正式組建;1966年7月1日,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領導機關在北京成立,這支部隊是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組建的,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沒有使用戰略導彈部隊這個稱謂,而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為「第二炮兵」。1984年10月1日,在新中國成立35週年國慶首都閱兵式上,年輕的第二炮兵部隊第一次從神秘的歷史帷幕中走出,接受祖國的檢閱,一枚枚白色的戰略導彈在巨型戰車牽引下,緩緩駛過天安門廣場。
我國幾代最高軍事領導人都對第二炮兵部隊非常重視。毛澤東曾說:「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鄧小平曾說:「我們要在未來世界秩序中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發言權,就要以強大的核實力為後盾。」江澤民曾說:「要加強戰略導彈部隊建設,保衛祖國安全,維護世界和平。」胡錦濤曾說:「二炮部隊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戰略部隊,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在履行軍隊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因此,這支中國軍隊裡最年輕、最現代化的部隊由誰執掌,歷來備受關注。其新任司令員魏鳳和,是第二炮兵部隊的一名「老兵」,他出生於1954年,山東聊城人,16歲入伍時就在第二炮兵部隊服役,歷任排長、旅作訓股長、科長、參謀長、旅長。
在魏鳳和的履歷中,有4次重要的學習經歷:1975年至1977年,在國防科工委某大型號導彈中專訓練班學習發動機專業;1982年至1984年,在二炮指揮學院指揮系讀大專班;1994年至1997年,攻讀二炮指揮學院指揮專業函授本科;1997年,參加國防大學優秀師團職幹部本科班培訓。
這些求學經歷讓魏鳳和特別重視軍隊技術人才。2002年至2004年,他擔任第二炮兵部隊第五十三基地軍司令員。當時,基地某發射營,曾是培養兩用人才先進單位,全營官兵都參加了法律大專學習,不少人獲得大專學歷,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才儲備比較充分的營,在裝備剛剛轉型的一次訓練中,卻沒有人能排除導彈出現的一個「故障」。廠家組織專家組來到部隊一查,發現就是一個電門沒有打開。魏鳳和得知後,感慨良多,基層部隊人才建設的指導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的模式上,一些官兵也總是考慮後路,想多學一些將來到地方用得上的專業。他下了決心,停辦與戰鬥力建設無關的民用技術培訓班,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國防科技大學等單位簽訂人才長期委培協議,選送幹部去攻讀碩士、博士,到廠家、科研院所駐訓,掌握新型武器裝備的操作技術和戰術性能。2008年,在擔任第二炮兵參謀長時,魏鳳和還組織了第二炮兵首次大規模、成系統的軍事技術大比武。
2010年,56歲的魏鳳和被任命為副總參謀長,是當時副總參謀長中最年輕的一位。有觀察家認為,熟悉中國戰略威懾核心力量的高級將領進入總參領導層,標誌著解放軍將繼續超越傳統「大陸軍」觀念,邁向陸海空以及太空聯合作戰的新階段。如今,經過兩年副總參謀長的歷練,魏鳳和再回第二炮兵,出任司令員,統帥解放軍戰略力量。
王教成曾抓預備役建設,蔡英挺熟悉台海軍情
四大軍區司令員履新
中國有七大軍區,分別是北京軍區、瀋陽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蘭州軍區和成都軍區。此次中國軍方對高級將領進行的調整涉及了北京、蘭州、瀋陽和南京四大軍區,原駐港部隊司令員張仕波中將出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原蘭州軍區參謀長劉粵軍中將升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教成中將出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原副總參謀長蔡英挺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張仕波,提升戰鬥力為港護航
張仕波出生於1952年,浙江諸暨人,中將軍銜。1970年張仕波應招入伍,歷任第六十七集團軍參謀長、第二十集團軍副軍長、濟南軍區副參謀長、第二十集團軍軍長;2007年12月,任駐香港部隊司令員;此輪調整後,任北京軍區司令員。
2011年5月,時任駐港部隊司令員的張仕波在接受採訪時提到,解放軍進駐香港前,香港曾搞過一個調查,就「駐港解放軍總部應設在哪裡」徵求市民意見,結果有80%的人認為應當在新界——香港的邊緣地帶,而當時駐港英軍的總部在中環——香港的中心地帶。這說明當時香港市民對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抱有相當程度的不信任感。為了消除隔閡,在張仕波的帶領下,駐港部隊相繼開展了「把香港市民請進來,讓官兵走出軍營」系列活動。在近幾年駐港部隊組織的軍營開放活動中,最吸引市民眼球的是新式武器裝備展示,博得掌聲最多的是軍事課目表演,給市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軍事體驗項目。市民們參觀後都說有這樣訓練有素的解放軍保衛香港,他們覺得心裡很踏實。
據張仕波介紹,有一年,駐港部隊參加香港海上空難聯合搜救演習的遠海搜救,在風大浪高、氣象複雜的情況下,僅用37分鐘就發現目標。在此之前,曾有7個國家和地區的部隊參加演習,連續9年未發現目標,駐港部隊的出色表現令所有在場的外軍指揮員和香港民眾歎服。
「樂施毅行者」是一個國際性比賽,每年有1100多支隊伍參加。30多個國家的專業隊員,要翻越香港22座山脈,全程102公里。從2009年開始,駐港部隊連續3年在比賽中奪得冠軍,改寫了以往無華人奪冠的歷史,在香港各界引起轟動。
據2011年民意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對駐港部隊的認同率由進港初期的37%,上升並保持到現在的98%。對此,張仕波說,他感到很欣慰,毛主席過去講,我們黨和軍隊進北京,是去趕考,現在很多人也把我們進駐香港當作是一次趕考,而且是一次長考。「考試成績如何,我想香港同胞的認同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劉粵軍,性情中人愛兵如子
此次人員調整中,王國生因達到最高服役年限卸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由原軍區參謀長劉粵軍中將繼任。劉粵軍祖籍山東榮成,1954年出生在廣東一個軍營裡,父母都是軍人,所以取名「粵軍」。十三四歲時,父親就經常帶他到連隊裡和戰士們一起生活、訓練,培養他吃苦耐勞的精神。16歲入伍時,他來到著名的 「塔山英雄團」,當上一名步兵,一幹就是19年,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法卡山戰役,多次立功。
多年的基層生活使得劉粵軍對士兵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當年16歲的劉粵軍剛入伍不久,部隊進行千里大野營,那時他身高167厘米,體重才97斤,身上的背包卻有67斤重,行軍時經常摔跤。有一次爬山,他一天摔了40多跤,到最後,摔到地上,就不想再起來了。第二天早晨打背包時,副班長悄悄地把他的東西打進自己的背包裡,只給他留下一些較輕的行李,可副班長比劉粵軍的個頭還小。看著副班長艱難而沉默的背影,劉粵軍第一次真正明白了「戰友」、「階級兄弟」 和「班長是軍中之父」這些話的含義。
1974年,劉粵軍有生以來第一次立了一個三等功。那時劉粵軍還是連長,一次投手榴彈訓練,由於緊張,一名新戰士把拉了弦的手榴彈扔在了自己身邊,劉粵軍一把拉過這名戰士,撿起手榴彈就扔了出去,手榴彈在4米外爆炸。那一瞬間,劉粵軍只有一個想法:「這是我的戰士。」 劉粵軍沒有立即讓這個戰士下場,而是讓他穩定情緒後,繼續投彈。許多人不理解,認為這樣太危險。可劉粵軍知道,如果這個時候讓他下場,他可能就再也不敢投了,如果上了戰場怎麼辦?作為一個指揮員要從內心深處為戰士著想,對戰士負責。
1998年的抗洪救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運用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非戰爭行動,時任廣州軍區某集團軍師長的劉粵軍和他的戰士們經受了一次嚴酷的考驗。劉粵軍所在的師臨危受命去洞庭湖救災,那時他正在休假,接到上級首長的電話後就立即趕回了部隊。「受命後一個半小時,我們就發出了第一趟專列,比預定時間提前8個小時到達了指定地點,正趕上第六次洪峰來臨的危急關頭。」劉粵軍說。
苦戰一個月後,洪水終於消退。帶著磨破的肩膀和泡爛的腳掌,劉粵軍和戰士們準備撤離,當地幾十萬百姓夾道歡送,向戰士們的車上丟蘋果,送雞蛋,小朋友們丟明信片,年輕女孩子丟信和自己的地址,一位老太太跪在車前不讓戰士們離開。眼前的場景讓這位硬漢的淚水奪眶而出。
1999年4月,劉粵軍調任駐澳門部隊首任司令員。同年12月20日,駐澳門部隊進入澳門,市民們高舉著「熱烈歡迎威武文明之師」、「歡迎來自祖國的親人」、「歡迎人民子弟兵」的牌子夾道歡迎。此後他調任廣州軍區第四十二集團軍軍長,2007年跨大軍區交流至蘭州軍區任參謀長,2008年晉陞中將軍銜。
劉粵軍曾說自己是一個「性情中人」。他1981年結婚,妻子在廣州工作。「我們一直分居兩地。結婚後的10年中,我的工作調動了6次,她即使想跟也來不及。」一次,劉粵軍問一位隨軍的部隊家屬,女人生孩子時,最需要的是什麼?對方說,是丈夫在身邊。他又問,父母行嗎?對方搖了搖頭。劉粵軍覺得很內疚,妻子臨產時,正好中越邊境形勢緊張,部隊進入一級戰備,停止休假。戰備解除時,孩子已經出生。劉粵軍感覺自己對家庭付出太少,怎麼彌補呢?過去是頻繁地寫信,後來是打電話,更多的是在精神上予以關懷。幸好妻子對軍人職業的特殊性非常理解。
王教成,撰文論述國防戰略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教成中將,跨大軍區交流至瀋陽軍區任司令員。他將和老搭檔、曾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的褚益民(現任瀋陽軍區政委)一道,領導瀋陽軍區所屬的武裝力量。
王教成1952年生,浙江人,16歲時畢業於浙江大學附屬中學。他17歲入伍,長期服役於南京軍區,有過野戰部隊、軍區機關等多崗位歷練。他曾任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南京軍區三界訓練基地司令員、南京軍區軍訓部部長,2005年7月任陸軍第十二集團軍軍長。2007年12月,王教成升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2009年7月,晉陞為中將軍銜。
王教成在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期間,主管戰區民兵預備役、人防等工作,經常下基層,搞調研,弄清基層實際,提出指導性意見與具體工作方案。同時,對於國防建設戰略,王教成也提出把預備役部隊和民兵防空力量建設統合起來的思路。2009年,他在《國防》雜誌上撰文指出,在信息化條件下,必須按照體系作戰的要求,將預備役部隊和民兵防空力量統起來抓、混起來編、合起來訓、聯起來用,實現後備防空力量之間的優勢互補,加速後備防空力量整體作戰能力的形成。
蔡英挺,對釣魚島問題強硬表態
原副總參謀長蔡英挺接替已出任總裝備部部長的趙克石,出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祖籍福建泉州,1954年出生,1970年入伍,長期服役於南京軍區駐福建某部,熟悉台海軍情,歷任南京軍區某守備師副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中央軍委辦公廳副主任等職務。
媒體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細節,近年來蔡英挺多次接替趙克石的職務。2004年,趙克石由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軍長調任南京軍區參謀長,時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的蔡英挺接任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軍長;2007年,趙克石由南京軍區參謀長升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又接任南京軍區參謀長一職。
2011年,57歲的蔡英挺升任副總參謀長。2012年8月20日,在南海問題久拖不決、釣魚島危機升級的情況下,蔡英挺訪美,明確表示中國堅決反對美國把釣魚島作為《美日安保條約》的適用對象,日本非法侵佔釣魚島改變不了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同時敦促美國在促進亞太地區和平、維護中美友好關係上多做努力。這被外界視為「中方的強硬表態」。
此次調整的其他大軍區正職還有:原空軍政治部主任朱福熙中將任成都軍區政委;原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鄭衛平中將任南京軍區政委;原總政治部主任助理魏亮中將任廣州軍區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