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遼寧艦阻攔索為國產 已造多套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1-2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國海軍網報道,戰機超低空飛臨甲板的聲音越來越大,遼寧艦阻攔機工作艙室內的官兵和軍代表們屏氣凝神,靜待這次驚心動魄的艦載機實際著艦試驗。

第二道阻攔機猛然轟鳴,海軍裝備部某軍代室總代表韓旗眼看著指針儀表快速轉動,迅速抵達預定量值,跳動的心彷彿要蹦出胸膛。

雖然身在甲板之下無法觀摩著艦全程,但從無數次模擬試驗的數據比照來看——我國首次艦載機阻攔著艦試驗已取得圓滿成功!

成功了!軍代表們擦乾汗水淚水與工程技術人員久久相擁!

成功了!科研團隊的不懈奮鬥見證人民海軍質變的這一瞬!

沒有艦載機的航空母艦如同缺乏牙齒的猛獸,而甲板後段阻攔索裝置的作用是在最短的時間和距離內吸收艦載機高速著陸的動能。

載客200人左右的民航客機緩慢著陸時標準著陸距離為1700米,而航母甲板留給高速艦載機的著陸距離不到200米。茫茫大海上將艦載機高速攔停,阻攔索成為艦載機名副其實的「生命線」。

從艦載機尾鉤與阻攔索「拉鉤」開始到飛機停下全程時間只有2-3秒。與岸基飛機著陸時可緩慢減速平飛大相逕庭,艦載機著陸必須加速著陸,一旦阻攔索尾鉤未能掛住艦載機,必須能快速拉升逃逸。

因此艦載機著陸對甲板阻攔裝置要求極高,世界發達國家無一例外對此嚴加管控封鎖,因此質疑中國航母阻攔設備真實性的言論自然不絕於耳。

隨著航母工程的上馬,監造研製阻攔索裝置的重任被下達到海軍裝備部某軍代表室。阻攔裝置涉及機械、電氣、液壓等諸多高新技術,是碩大而龐雜的大工程。面對國內技術盲區,薛紅軍、趙博等軍代表跨專業學習,開展知識技能大攻關,業務技能越來越讓國內專家刮目相看。

阻攔鋼索需要直接承受艦載機尾鉤的衝擊力和阻攔力,又要具備較高的抗疲勞連續工作性能,硬度和韌性的要求對阻攔索材質工藝提出嚴苛要求。面對特種材料技術人才緊缺,軍代表室堅持「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思路,邀請國內三名專家協助進行現場質量管控。

交鋒才能更好地交融。第三套阻攔機系統出廠試驗時,某軍代室副總代表黃一民發現滑輪緩衝系統復位時有略微停頓的現象,他立即要求徹底排查原因。

當時裝備交付時間節點非常緊迫,工廠技術人員對反覆排查存有牴觸情緒。本著不放過任何異常現象、不留有任何隱患的質量監督原則,黃一民堅持讓油缸返廠復測並重新進行驗證試驗,最終發現液壓油缸存有鐵屑,若不是及時發現排除將危及阻攔系統安全。

艦載機阻攔原理看似極其簡單,技術卻十分不易。比如其中結構獨特的阻攔索支撐系統,它是一種使阻攔索升高到指定高度的裝置,以便於滑跑過後能抬起勾住艦載機尾鉤,既不能過高絆住戰鷹的「雙腳」導致偏倚,又必須趕緊拉住戰鷹「尾巴」將其逼停。在千百次的磨合試驗中,軍代表室才將一套性能穩定的阻攔裝備成功上艦安裝。

研製新裝備就是不斷攻堅克難,軍所協作聯合攻關已經成為化解難關的利器。隨著艦載機首次著艦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幾代海軍軍代表的夢想終於實現。他們幸福的笑容裡,流淌著對新一輪攀登的渴望。

中國首艘航母正式服役
      責任編輯:連檣
外媒:殲15著艦標誌中國航母計劃邁出關鍵一步      [2012-11-25]
殲15飛行員首上艦飛行一次成功      [2012-11-25]
殲-15著艦消息引躁動 德媒稱中國航母展示肌肉      [2012-11-25]
大校:航母形成戰力還需四五年      [2012-11-25]
大校:陸續還將有飛機起降試驗      [2012-11-25]
中國航母順利進行殲-15飛機起降飛行訓練      [2012-11-25]
揭秘中國航母上傳信息特種手語      [2012-11-25]
殲15著艦 中國航母里程碑突破      [2012-11-24]
外媒解讀殲15:力主防空兼攻海      [2012-11-24]
中國航母艦載機殲15今日首次著艦成功      [2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