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廣播網報道,航空發動機作為高尖端的科技工程,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和科技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大國崛起的重要標誌。
我國航空工業經過60年的演變發展,型號研製由過去的少量機種產品逐漸發展到各類型機種、動力、導彈等;研製能力由維護修理、測繪仿製發展到完全自主研製;涉獵範圍由過去的軍品研製擴展到包括民機、貿易、資產管理等各個領域;尤其中航工業連續進入世界500強,這既是航空工業發展的需要,也體現了國家對航空工業的重視。
航空發動機產業在經過50餘年的發展後,逐漸形成了能夠自主研發運輸機、殲擊機、直升機等各種軍用飛機動力的能力,多型發動機已經裝備部隊,多型已確定裝機對像、處於在研中,同時又有多型動力型號或動力關鍵技術開展了預先研究和應用發展研究,技術進步及形勢的發展變化都很大,讓我們這些從事航空工業的人來說有很強的自豪感,同時也是巨大的鼓勵和鞭策。
雖然發動機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們仍能看到存在的兩方面差距。一是距離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如相比較於世界領先水平的GE、普惠、羅羅等歐美公司,在發動機設計的精細化程度、試驗方案的完整性和實用性、規範準則的形成及應用、材料和工藝製造的成熟性、使用維護可靠性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在與俄羅斯、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的發動機設計和製造企業交流中,也會發現他們很多過人之處。二是距離用戶的要求有差距。發動機的研製週期長、投入大、基礎弱,使發動機研製中在技術指標、研製週期及使用維護等方面很難完全滿足用戶需求。
要成為航空工業強國,作為航空關鍵技術的動力研製必須要有巨大的進步,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滿足用戶需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首先,要總結、提煉並形成我們自己的設計、製造、試驗研發體系,持續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研發體系針對已有型號或技術的研製經驗、教訓、流程、形成的方法和準則等進行歸納、提煉和總結,將技術要素規範化、明確化、有序化,使後續型號的研製或技術開發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有效加快研製進程,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研發體系的建立是研究所的立所之本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它是核心研發能力的體現,並且涵蓋了研發全過程,是不斷迭代、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其次,要重視和開展好預先研究工作。密切跟蹤、瞭解和學習國外動力的先進研製經驗、先進技術,密切關注用戶的未來需求,提前開展動力發展的關鍵技術研究。預研做得好壞,直接決定了型號基礎是否牢固、成功率的高低、研製週期長短,是動力發展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同時,預先研究的開展,更有利於拓展思路,創新思維,開發新技術,實現趕超的目的,逐漸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動力成功之路。在做好預研的前提下,根據技術的進步,不斷修改完善研製程序和要求,使型號又快又好地滿足要求。
第三,要認識動力研製的特有規律和要求,尊重規律,運用規律,加快研製步伐。動力研製的過程,就是技術問題暴露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通過全面發現設計、加工、試驗、匹配等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系統解決各項技術關鍵點,最終實現能力提升和項目成功。同時,通過動力關鍵技術研究和型號研製,將有效促進相關行業(如標準、材料、工藝、製造、信息化等)的成熟和發展,為國家工業水平提升起到牽引作用。型號的衍生發展是動力發展和應用的重要手段,既保證了基本的可靠性,又可快速有效解決動力短缺的問題,同時還可為新技術的應用和更新換代提供成熟的技術驗證平台。
目前,國家特別重視發動機的發展,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投入很大,我們要把握時機,做好動力研製,不能辜負這種期望和投入。要做好動力研製的長遠規劃,動力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功,更體現了一個漫長和逐漸發展的過程,甚至不是一代、兩代人的成功。我們應該冷靜思考,從基礎到應用、從查缺補漏到完善發展、從型號到預研、從傳統技術的總結提升到創新發展,做好全面、長期的規劃和儲備。相信中國航空動力的發展會有一個令人矚目的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