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媒體望官方盡早通報李春城調查結果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2-0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網絡上大量消息稱,四川省委副書記、十八大中央候補委員李春城已在接受中紀委調查。幾乎與此同時,蘭州市市長袁占亭被網曝戴過5塊名表,甘肅省紀委迅速表示已在核實相關情況。有媒體歡呼十八大後的「反腐風暴」已然形成。

然而李春城的事情直到昨晚本報截稿時,官方沒提供一個字的信息,官方對微博揭露袁占亭的表態倒是很快,讓人感到微博的特殊力量。

反腐敗新聞是當前中國民眾最關心,也最容易引起轟動的信息,而官方通常把它們列入「敏感信息」之列,對官方紀檢系統揪出的腐敗案每每搞「報道延時」,「低調處理」,給人以遮遮掩掩之感。

互聯網也在反腐,從微博爆出某個官員腐敗線索的那一刻,一切都公開透明。在爆料被驗證的過程中,以往官方配合的遲疑和近來官方反應的迅速都清晰可見,每個案件的戲劇性進展也都和盤托出。雖然微博上經常有假消息陷阱,但每一次把貪官最終拉下馬,都極大強化了微博在反腐問題上的公信力。

微博反腐迄今揪出的貪官雖非「屈指可數」,但數量非常有限,與各級紀檢機構揪出的貪官總量根本沒有可比性。官方的紀檢無疑仍是今天中國反腐的絕對主力,然而紀檢機構經常遭到「官官相護」的質疑,微博平台則被幾個公開案子塑造成「正義的化身」。

紀檢監督系統是黨和政府以及這個國家「自淨功能」的關鍵所在,它們的作用無可替代。劉志軍案就是通過國家正常審計發現,並由紀檢部門推動立案的。然而由於官方查出腐敗案在報道方面的保守,常常給公眾造成相反的印象,彷彿官方對腐敗案的更大興趣不是「查」和「懲」,而是「捂」。

輿論中的這種錯覺必須徹底打破。特別是在十八大後國家出現通過反腐敗帶動政治體制改革的重大動向時,對官方反腐敗的公信力至關重要。

以往「低調報道」反腐敗案,有對這類案件報道多了會誤導公眾國情認識的擔心,也有案情未搞清時不便對外公佈的現實考慮,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低調報道」已經成了習慣。

當互聯網爆出「表哥」們戴的第一塊表時,離最終結論還有很遠。各級紀委「雙規」一名官員時,雖同樣與最終結論有距離,但從「雙規」發生的那一刻,就完全有了向社會公開的基礎和必要性。因為官員政治狀態的這一轉變決不會無緣無故發生,是與黨紀國法緊扣的,而且這一轉變對公眾有強大吸引力。

如今任何「雙規」的發生很難躲過互聯網耳目,官方對公佈「雙規」的猶豫給各種調查和爆料創造了空間,而所有這些新聞行為都意味著官方公信力的進一步流失。官方可能希望消息更準確時再公佈,或者公佈得「更恰當」些,但實際效果總是與初衷背道而馳。

微博時代紀檢工作的流程實際上擴大了,向公眾及時公佈重大案情進展成了紀檢工作的一部分,好的紀檢工作必須有好的新聞傳播相匹配。

我們希望官方盡早就李春城案向公眾做階段性通報,莫把在這件事上的「正義」形象再拱手讓給互聯網和微博,官方紀檢機構一方面需利用微博信息反腐,同時也應有與後者競爭影響力的強烈意識。

讓反腐敗的風暴在中國勁吹,同時應讓每一起反腐敗案增強民眾的信心,而不是相反。

反腐新視野
      責任編輯:Rosemary
李春城成為十八大後首位被調查的省部級高官      [2012-12-06]
中紀委:李春城涉嫌嚴重違紀 正在調查      [2012-12-06]
港媒:李春城建豪華行政樓曾惹惱溫總      [2012-12-05]
李春城簡歷      [2012-12-05]
李春城已被帶離成都 被查或與戴曉明案有關      [2012-12-05]
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正接受中紀委調查      [2012-12-05]
李春城成為十八大後首位被調查的省部級高官      [2012-12-06]
中紀委:李春城涉嫌嚴重違紀 正在調查      [2012-12-06]
簡氏稱殲-15用的是俄制發動機      [2012-12-06]
南京徵募微博用戶任紀委觀察員      [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