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多哈氣候談判紛爭中入「加時」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2-0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原定7日結束的多哈氣候大會8日進入「加時賽」階段,各國代表加緊磋商,努力推進談判向一攬子成果邁進。然而截至發稿時,談判仍未在一些關鍵議題上達成一致。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通過《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修正案、確保其第二承諾期能於明年1月1日實施是可接受的底線。但不到談判最後一刻,第二承諾期的若干法律和技術問題仍是未知數。

首先,在《議定書》的有效期上,歐盟與小島國之間的8年與5年之爭貫穿會議全程,但鑒於「基礎四國」等重要談判力量也偏向於8年,一些與會代表表示,第二承諾期的有效期時長為8年已「幾無懸念」。

其次,如何在機制上實現新舊承諾期之間的「無縫連接」備受關注。大會進入高級別會議階段後,歐盟多次高調宣佈已將新承諾期如期實施寫入其章程。在加拿大、日本等國退出後,歐盟的積極表態有利於解決「連接性」問題。

第一承諾期的碳排放餘額能否在二期減排指標中「充數」也是紛爭的焦點之一。由於經濟發展放緩,部分發達國家在第一承諾期積累了約130億噸碳排放餘額。在談判的最後關頭,波蘭仍抓住這些餘額不放,要求將其帶入第二承諾期,而發展中國家強烈反對。巨量排放餘額將何去何從,在大會衝刺階段仍未見分曉。

另外,《議定書》以外的發達國家使用靈活履約機制的「資格」仍無定論。日本等國希望在退出《議定書》後,仍能通過國際排放貿易機制、聯合履行機制和清潔發展機制來完成其減排任務,但《議定書》內國家堅持這些機制應首先滿足「未退出者」的履約需求。

多哈會議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將終止其使命。這一「巴厘路線圖」授權的工作組在走過5年歷程後,其工作涉及的減排、適應、資金、技術轉移、能力建設問題並未得到妥善解決。

發展中國家認為,資金問題是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的核心。近兩日來,至少已有6個發達國家表示願意出資,作為「快速啟動」項目結束後的新投入。然而,發達國家在兌現其出資承諾上還做得不夠,而且氣候變化損失補償機制方面也進展有限。

雖然公平原則的體現有待加強,但「德班平台」被認為是各工作組中進展較為順利的一個軌道。多哈會議之後,「德班平台」將成為未來氣候談判的主平台。在此次會議上,這一軌道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未來3年的工作結構和流程,特別是明年的工作計劃,以便為2015年前制定適用於《公約》所有締約方的法律文件或成果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紅纓
多哈氣候大會 6發達國承諾出資      [2012-12-06]
菲律賓颱風倖存者被迫搶劫      [2012-12-08]
日本已完成攔截朝導彈部署工作      [2012-12-08]
日本就朝射火箭發佈「摧毀令」      [2012-12-08]
朝鮮發射基地最新衛星圖被公佈      [2012-12-08]
評論指中國很少批評俄不太正常      [2012-12-08]
伊朗吁美方再次準確清點無人機      [2012-12-08]
美軍出兵敘利亞作戰預案曝光      [2012-12-08]
英王妃被騙情報 接線護士死亡      [2012-12-08]
外電:颱風致菲律賓500餘人死亡      [201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