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12月14日股市大漲原因分析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2-1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鳳凰網報道,今日兩市小幅高開,由於銀行等權重股提振,兩市盤初飆升 ,股指雙雙翻紅,滬指漲1.21%報2086.46點;深成指漲1.18%報8269.38點。

綜合市場各方面消息,中央經濟會議、中國平安[41.96 7.98% 股吧 研報]加倉等利好助推股指大漲:

宏觀經濟方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漸近 新城鎮化或出配套政策

多地政府籌劃新城鎮化戰略 一級土地開發商率先受益

市場政策方面:

基金審核大幅簡化 助推資金加速入場

監管層疏導IPO堰塞湖思路明晰:分流+擠水分+嚴執法

京廣高鐵26日全線貫通 全程最快7小時59分

新華社發聲推動改革:

新華社:2012年股市怪象紛呈 市場呼喚「二次變革」

主力動向:

王亞偉加入老牌游資敢死隊 或意圖借其他機構掩飾行蹤

風向標中國平安空翻多 一天加倉數十億偏股基金

機構策略:

中信證券[11.53 7.36% 股吧 研報]:明年A股淨利回升 助推市場震盪向上

建銀國際:明年A股和港股將進入新一輪上升週期

民族證券:春季行情或已提前上路

政策不斷釋放利好 機構稱本輪反彈行情只進行了一半

中央政治局週末召開 中央政治局將首次討論降低流通成本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在週末舉行。

本報記者瞭解到,和往年不一樣的是,本次會議的一個重點議題將是討論降低流通成本。此前,12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明年經濟工作時,提出「促進重要商品市場供需平衡,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規範市場價格和收費秩序」。

一位分析專家指出,中央政治局討論降低流通成本還是第一次,「這表明了中央對於流通問題的重視。」

商務部系統的專家指出,這也是決策層今年出台39號文(《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以及籌備召開建國以來第三次流通工作會議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今年3月初,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稱,全國流通工作會議將在「兩會」後召開。6月2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時機已經基本成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會議不會太久就將召開。此後,又傳出會議將在四季度召開的消息。但是據記者瞭解,今年12月已經沒有該會議的日程安排。

有專家認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討論流通問題後,再實施新政策效果要好些。流通體制改革新政將仍以39號文為框架。

目前降低流通費用綜合性實施方案已經起草,涉及減輕流通產業稅費負擔,包括免征農產品[5.54 9.92% 股吧 研報][5.24 3.97% 股吧 研報]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將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有條件的鮮活農產品,推進工商用電用水同價,對鮮活農產品車輛全部免繳車輛通行費等。

這些政策並不新鮮,但是真正落實並不容易。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王之泰在第六屆中國北京流通現代化論壇分析稱,根本的出路是解決流通環節多頭管理的問題,對物流行業實施大部制管理。「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物流行業的發展需要。」

「現在商務部小馬拉大車,拉不起流通、拉不起零售業,這麼多部門,九龍治水。」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荊林波表示,目前降低流通成本的很多環節涉及商務部之外的交通部、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商務部主管的流通主要限於批發、零售等,更多的像質量檢測、物價管理、工商查處、公路收費等管理都不在自己手裡。這就出現了多個部門管流通,都管不好的情況。單靠商務部一家,很難推動39號文的落實。

商務部研究院專家趙萍則認為,中國流通環節最大的問題是,規模化經營程度不夠,小農經濟與規模化生產、銷售的環節無法匹配,即使政策可以降低一些環節稅費,但是模式仍難以改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漸近 新城鎮化或出配套政策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漸行漸近,2013年經濟定調將趨於明朗。

在上周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年經濟工作安排的基本框架已經較為明晰,「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表述也讓外界眼前一亮。

而在經濟增長的動力方面,以往依靠資本形成驅動的爆發式增長可能更多地讓位給消費等長效拉動機制,而城鎮化將發揮尤其重要的作用。學界預計,中央或為此出台專門的配套政策。

在昨日(12月13日)舉行的一次財經策略展望會議上,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2013年財政和貨幣政策有望基本上保持不變。「預計近期不會發生明顯的政策變化,政府將更加重視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而減少對於實際增長率的關注,這對於經濟來說是利好的。」

明年經濟宜降速求質

按照正常節奏,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望在本週末召開。由於恰逢換屆年,新一屆領導人對於控物價、調結構和穩增長三者之間的協調備受矚目。

11月各項經濟數據除出口外,均保持較為強勁的回升勢頭,其中財政收入增速在年內首次回升至20%以上。

「我們相信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在2013年保持穩健增長。這些項目包括鐵路、尤其是高鐵的建設。此外,水利基礎設施、輕軌以及地鐵都是重點投資項目。」野村證券中國股票研究主管劉鳴鏑說道。

很多機構也認為,明年經濟實際增速要比今年樂觀一些。中國銀行[2.92 3.18% 股吧 研報]新近發佈的報告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將溫和回升,GDP增速為8%左右,財政政策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總體穩定,降准概率依然較大。

但是從中央政治局研究經濟工作時強調側重質量和效益看,即將開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太可能將經濟增速提到最關鍵的位置,今年經濟增速很可能持平或者低於7.5%,這也正是一批國內經濟學家所期望看到的現象。

2003年~2011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平均20%以上的增長率,支撐著GDP年均10.7%的高增速,適當降低投資是可行的,而且也已經到了關口。張智威預計,隨著通脹水平在2013年中逐漸上升,明年下半年可能會有兩次加息;而GDP增長將呈現兩種情況:上半年將保持8.2%的增速,但在下半年恐將明顯放緩,或至7.2%左右。

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鄭京平指出,從短期看,製造業投資受產能過剩、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等因素影響,難有大的提升,基礎設施投資雖仍有空間,但增速也會低於前幾年,適度降低增長速度是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他認為,中國經濟應該從過去30多年中年均增長10%的高增長階段,進入年均增長7%~8%的較高增長階段。這一增速既能夠滿足人口自然增長的需要、民生改善的需要,還能有3個百分點左右的增長用於追趕發達國家。

城鎮化或成最大亮點

在投資驅動效力較前期減弱的背景下,內需與城鎮化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會更加顯著。

按照美國經濟學家錢納裡的世界發展模型,當一國的工業化率達到30%時,城鎮化率可以達到60%;工業化率達到40%時,城鎮化率一般在75%以上。目前,我國的工業化率接近40%,但城鎮化率才51%。這種城鎮化與工業化水平的背離,表明我國城鎮化的發展空間和必要性依然很大。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微博)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我國國土面積大,另一個就是多年來的城鄉二元結構。在後一個層面,雖然我國工業發展了,但勞動力市場還沒有打開,不能很好地滿足產業結構變化的需要。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而在城鎮化方面,則概括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中銀國際報告認為,新型城鎮化是「深度」城鎮化而非「廣度」城鎮化。不再是以往大範圍布點,而是強調尊重市場規律發展城市圈、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不再單純強調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而是更為強調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即真實城鎮化率,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莊建表示,如果要系統推進中國城鎮化戰略,戶籍制度和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都會有所涉及。現在可以掛鉤的一個是房地產政策,另一個是產業結構調整。

國研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隨著規劃立法工作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責制的建立,財稅體制改革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將不斷提高,城市發展空間和後勁將不斷擴大,這將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預計隨著經濟轉型的推進,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將經歷一個由低到高的平穩變化,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的大背景下,預計將恢復到9%左右。」

多地政府籌劃新城鎮化戰略 一級土地開發商率先受益

從歐美經驗看,今天的中國,正處於由城鎮化率50%向70%挺進的過程中,即城鎮化「黃金發展期」的後半段。作為最重要的資源載體,土地在城鎮化過程中的價值再挖掘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那些提早儲備了大量一級城鎮土地的上市房企,其低成本優勢將為公司帶來較大的盈利空間,事實上,近期如綿世股份[6.45 2.71% 股吧 研報]、大名城[6.25 10.04% 股吧 研報]、新湖中寶[3.78 3.85% 股吧 研報]等股票已獲資金介入。

本報記者通過多方採訪發現,雲南、貴州、廣西等地正醞釀積極的城鎮化戰略,其城鎮化空間也較大,在這些地域擁有一級土地開發項目的雲南城投[8.08 7.16% 股吧 研報]、中天城投[6.68 7.05% 股吧 研報]及正和股份[4.60 10.05% 股吧 研報]有望率先受益。

☉記者 於兵兵 ○編輯 全澤源

多地政府醞釀城鎮化戰略

有消息人士透露,國土部正在調研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方案,在不改變土地集體屬性的情況下,引導其進入經營開發領域。另外,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工作也將於今年年底前如期完成,為下一步農村集體土地的有償流轉提供保障。

地方政府方面,根據上證報瞭解,除廣東等創新示範省份外,雲南、廣西等內地省份在城鎮化方面思路也較為成熟。這些內地省份一個共同的特徵是目前城鎮化比例偏低,其中,貴州在2010年時城鎮化率僅為33%,雲南目前城鎮化率只有36.8%。

今年9月,雲南召開全省城市建設工作現場會,此後,一個清晰的、可操作性強的城鎮化工作線路圖基本形成。「加快城鎮化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雲南顯然是目前全國推進城鎮化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在當地企業眼中,地方政府非常強勢,並有可能在土地制度改革、融資方式、人口導入政策等方面有所突破。」上海證券分析師舒廷飛告訴記者。近日,他正在雲南調研當地上市房企的發展情況,對雲南推進城鎮化的思路尤其關注。

由於雲南90%以上土地屬於山地,雲南省最重要的城鎮化目標是合理利用山地資源,推動「城鎮上山、工業上坡」。對於城鎮區域的土地如何運營,地方政府思路非常明確,即「統一收購」、「統一批租」,在土地收購—土地儲備—土地出讓三個環節,形成土地一級市場的政府壟斷。

如果政府壟斷城鎮化土地的一級開發,那麼對於像雲南城投之類的一級開發國資企業,無疑打開了想像空間。

另一個大力推進城鎮化的典型是廣西柳州。去年底,廣西省政府提出將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新推手」和廣西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其中,柳州和南寧以「超大城市」身份擔負重要的城鎮化使命。

今年,柳州市發佈《柳州市超大城市空間佈局規劃(2012-2020年)》,提出其超大城市空間佈局規劃範圍包括了柳州市現有中心城區以及廣西柳州汽車城,同時擴容了太陽村鎮、沙塘鎮和石碑坪鎮以及柳江縣與鹿寨縣的中心城區、新興組團、東泉組團(華僑農場)等,規劃建設用地規模高達300平方公里。為打造超大城市,柳州以西南先進製造業中心為產業定位,從中心城市向外輻射多個組團,形成11大片區,配合大規模的城際鐵路和軌道交通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地產開發前景吸引了眾多企業的高度關注。

此外,包括紹興、韶山等地均有城鎮化推進戰略公佈或落實中。不過,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全國尚未形成可操作性強的統一方案來加速推進城鎮化。「中央政府提出了明確的城鎮化發展方向,但配套制度和執行思路尚不明確,土地政策就是一個重頭。我們預測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在這方面有更明確的指引。」上海綠地集團高層告訴記者。

另外也有專家提醒,新型城鎮化擴張一定要防止土地的粗放式發展。比如某省2001年至2011年城鎮建成區面積增長90.09%,城鎮人口只增長30.78%,土地的城鎮化遠遠快於人口的城鎮化。

上市房企先知先覺低位「抄底」

就在各級政府密集醞釀城鎮化土地新政的時候,部分先知先覺的上市房企早已佈局。近期,上證報調研走訪十餘家上市房企,包括大舉參與城鎮結合帶一級土地開發的企業如新湖中寶、中天城投、華夏幸福[24.34 5.55% 股吧 研報]、華發股份[7.94 5.44% 股吧 研報]等。這些企業均有可能在新一輪城鎮化土地改革中率先受益。

專家介紹,城鎮化過程中的土地價值主要有兩方面可以挖掘:一是農村集體用地不改變性質下的有償流轉,入市開發。其結果一方面是集體土地有望與國有土地一起,成為土地供應市場的「雙軌」力量。第二類是通過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將農村集體土地順利徵收,收儲為國有土地,再進行商業開發。這兩種形式對一級土地開發商都有可能派生出巨大的商業空間。

首先,對於儲備著大量農村集體性質土地的企業來說,隨著各地加快推進城鎮化,集體土地流轉或徵用後,其商業價值會大幅上升,無論轉性與否,公司都可以通過商業運營和交易,來盤活資產。

另外,更多一級土地開發商會從低成本收儲中受益。「由於目前各地城鎮化思路與制度尚處於形成初期,包括農村集體土地徵收等成本還沒有大幅提高,房地產企業一定會乘此機會大舉擴張。一旦未來城鎮土地管理制度趨於完善,成本大幅提高,房企早期儲備的低成本城鎮地塊,將是未來盈利的一大保障。」一位上市房企高層表示。

監管層疏導IPO堰塞湖思路明晰:分流+擠水分+嚴執法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獲悉,面對逐漸增多的IPO排隊企業,監管部門應對思路已逐步明晰:一方面,鼓勵排隊企業向新三板、債券市場分流,尤其是鼓勵現有四個新三板試點園區充分發揮在各自覆蓋區域內融資功能;另一方面,醞釀開展對800多家排隊企業專項檢查,以擠出在這些企業當中可能存在的業績「水分」,同時強調嚴格執法,加強對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監管,嚴懲幫助擬上市公司過度包裝甚至造假的保薦機構。

多渠道分流

針對IPO「堰塞湖」問題,監管部門擬採取多渠道「分流」措施,改變目前排隊企業「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局面。

首先,鼓勵排隊企業轉到新三板掛牌交易。隨著《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從明年開始實施,掛牌不設財務門檻、允許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東人數突破200人、「12個月內發行股票累計融資額低於公司淨資產的20%」可豁免核准。這些舉措將大大便利新三板掛牌企業融資。

目前,新三板擴容試點僅限於北京中關村[5.32 4.11% 股吧 研報][5.23 2.35% 股吧 研報]科技園區、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天津濱海高新區。因此,IPO排隊企業分流到新三板,將從這四個地方先行嘗試,需要這四個地方更好發揮對各自覆蓋區域內企業的融資服務功能。

其次,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鼓勵企業利用債券工具融資。監管部門認為,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需著力改變資本市場以股權融資為主的市場格局。

去年以來,證監會採取綜合措施,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除大幅提高公司債[141.69 0.01%][141.69 0.01%]審核效率、縮短審核時間外,還推出中小企業私募債,為非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開闢新通道。

此外,監管部門正在研究降低企業境外上市門檻,為企業提供便利的境外融資通道。內地和香港監管部門目前在磋商中已提到降低內地企業赴香港上市門檻問題。這既能緩解內地上市排隊久的難題,也可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擠出業績「水分」

一邊是公司上市後業績迅速「變臉」,一邊是排隊等候上市企業越來越多。監管部門目前已醞釀開展排隊企業專項檢查,重點是擠出在這些企業當中可能存在的業績「水分」。這既可減少IPO「堰塞湖」對市場擴容壓力,也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根據三季報,今年新上市公司有154家,其中55家前三季淨利潤同比下降,占比達35.71%。對上市後業績迅速「變臉」的原因,大部分上市公司解釋為經濟不景氣或行業週期性影響。業內人士表示,這不足以解釋這些企業業績「變臉」全部原因,在上市前,業績中多多少少有點「水分」,這可能是上市公司們不願公開承認,但造成業績「變臉」的重要原因。

監管部門認為,通過專項檢查擠出IPO排隊企業業績「水分」一舉多得:一是減少可能的超募資金,二是減少公司上市後業績迅速「變臉」可能性,三是打消部分投資者擔心上市公司業績虛高而不敢買股擔憂,四是緩解審批壓力。

嚴管中介機構

同以上政策相配套,對幫助擬上市公司過度包裝甚至造假的保薦機構,監管部門將嚴格執法、嚴肅處理。此前,對發生這類問題的保薦機構,監管部門多是採取罰款或警告等措施,罰款數額相對較少。未來,監管部門的處罰力度有望加大。

「對於保薦人出具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保薦書,《證券法》明確規定要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業務收入,並處以業務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暫停或者撤銷相關業務許可。一直以來,我們鮮有實行。」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表示,最近一段時期,公司信息披露虛假,甚至欺詐上市、惡意造假等違法行為有所抬頭。必須旗幟鮮明,果斷採取措施,不折不扣地執行法律,堅決依法予以懲處。不管涉及到什麼機構,什麼個人,都不容許手下留情、法外開恩。

郭樹清強調,要特別注重嚴格執法,用法治手段維護市場秩序。遵循「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工作原則,對嚴重違反「三公」原則、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堅決秉持「零容忍」的態度,依法給予嚴厲懲處。

風向標中國平安[41.96 7.98% 股吧 研報]空翻多 一天加倉數十億偏股基金

僅12日一天,中國平安申購股票型、指數型基金的規模就達數十億。中國平安大幅加倉偏股基金,可能是認為中期底部已現,備戰跨年行情。

今年以來保險業最大的「空軍」中國平安,終於出手了。上海證券報昨日從權威渠道獲悉,僅12月12日這一天,中國平安申購股票型、指數型基金的規模就達數十億。中國平安大幅加倉偏股基金,可能是認為中期底部已現,備戰跨年行情。

其餘保險巨頭則未有明顯的跟進舉動。雖然從低至歷史次低點的平均權益倉位水平來看,保險巨頭已無進一步減倉的動力,但他們中的多數仍在耐心等待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的明朗化,以此來研判下一階段的投資方向。

「空翻多」似不堅決

知情人士透露稱,12月12日那天,易方達、華安、博時等多家基金公司收到中國平安發出的申購指令。「幾乎每家基金的申購量都過億,有的一家就有十來億。」

聞訊後,多家保險機構四處打聽中國平安申購背後的動機何在。有機構投資者甚至認為,中國平安有可能打響了大機構「做多」第一槍。

這主要是因為,自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平安一直未有大幅積極加倉舉動,權益倉位徘徊至10%附近(上限為25%),看空A股心態明顯。中國平安投資「掌門人」陳德賢8月在接受本報專訪時甚至果斷表示:下半年A股總體投資機會有限,暫不考慮加倉。

為何此時突然「變卦」出手?本報就此向中國平安方面進行求證,得到的答覆是「不予置評」。該公司表示,從不就短期市場表現或行為做出任何官方回應。而消息靈通的市場人士解讀稱,中國平安內部態度其實已經開始「空翻多」。

不過,中國平安在「空翻多」上的態度似乎並不堅決。記者獲悉,中國平安12日的大幅加倉之舉,並未延續至13日。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不解,「如果真的堅定『空翻多』的話,任何一次回調都可以是抄底的機會。或許,在看到13日的市場行情表現後,中國平安在是否繼續加倉上有些猶豫了。其下周是否還有舉動,值得繼續關注。」

「平安效應」減弱

因每年握有1800億至2000億龐大投資資產,加上屢次踩對市場節奏,中國平安一直被投資者視為「市場風向標」、「波段操作高手」。其「一顰一笑」亦常常伴有很強的示範性,從以往市場表現來看,不少機構選擇了與其同進同退。

以往幾次加倉經歷顯示,「平安效應」主要體現在:一批機構隨其同行,共同購入偏股基金和指數基金,而指數基金必須被動大量買入權重股。此時,市場上形成做多氛圍,指數開始上行,各路投資者開始購進股票參與做多。

然而,近兩年來,「平安效應」似乎在減弱。記者採訪的多位保險業投資人士表示,由於2011年、2012年,中國平安的投資業績在眾多保險巨頭中並不算出眾,因此其「風向標」的效應已經有所減弱。

實際上,並非只有「平安效應」在減弱。2011年過於樂觀的慘痛教訓,令多數主流保險機構看走了眼,踏錯了市場節奏,從而背上了數百億股票投資浮虧的沉重包袱,進而吞噬了當年利潤。

其他險資尚未跟進

中國平安此次大幅申購偏股基金的舉動,並未引來其他險資巨頭的跟進。從目前來看,中國平安似乎唱了一出空翻多的「獨角戲」。

從基金、券商的信息反饋來看,目前除泰康人壽在交易上表現相對積極外,其餘如中國人壽[19.56 5.39% 股吧 研報]、中國太保[20.29 7.81% 股吧 研報]、新華保險[23.65 10.00% 股吧 研報]等均維持著保守謹慎的投資態度。

但一位與保險機構常有溝通的資深保險研究員對記者說,近幾個月以來,保險巨頭的持倉動態基本穩定,不加倉並不代表保險資金看空市場。

事實上,上述保險大佬們的權益倉位已經逼近歷史次低點,基本已無繼續減倉的動力。據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今年一季度以來就開始謹慎的新華保險,截止10月末的權益倉位僅有7%,幾乎是保險巨頭中最低的。

「相對來說,我們認為明年機會比今年要多,股市機會比債市多。現在只是在等機會。」一家大型保險機構投資經理道出了原因。「我們在等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的明朗化,這將決定我們下一個階段的投資配置策略。」

而在改革未明朗之前,保險公司的普遍觀點是,預判A股將在2000點至2100點之間箱體震盪。「反彈時間窗口可能出現在明年一季度,屆時『新城鎮化』將代替『經改』成為2013年的投資主線。」

      責任編輯:Joshua
滬指漲4.32% 創三年最大漲幅      [2012-12-14]
滬深股市今上漲 三大利好助攻      [2012-12-07]
滬指放量大漲1.6% 板塊全線飄紅      [2012-12-07]
滬指微跌 分析指昨日漲勢過急      [2012-12-06]
政治局傳六信號 滬指全線飄紅      [2012-12-05]
A股絕地反彈升2.87% 亞太股市普漲      [2012-12-05]
滬指大漲3.01%收復2000點 權重集體發飆      [2012-12-05]
百宏集團老闆股市套現近20億      [2012-12-02]
人民日報發文曾致股市兩跌停板      [2012-11-17]
「維穩」行情仍是市場主基調      [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