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趙會芳 實習記者張晶 李夢莉 新疆12月18日電】日前,經科技部批准,新疆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獲得「資源環境研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示範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類)認定,新疆科技情報研究所獲得「新疆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際科技技術轉移中心類)認定。至此,我區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增至4家。這標誌著新疆國際科技合作水平達到一個新高度。
此前,新疆農科院和新疆畜科院分別於2007年和2009年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作為新疆國際科技合作的「排頭兵」,新疆農科院與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十多個國際組織和農業研究機構開展了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從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引進春小麥種質千餘份,選育出春小麥新品種新春6號等小麥新品種,「十一五」期間累計推廣面積近500萬畝,佔我區春小麥生產面積的70%,產值3.6億元,直接經濟效益1800萬元;利用從美國、日本引進分離的特早熟、耐貯突變體等番茄材料,選育出加工番茄「屯河8號」,是目前國內主栽、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品種;先後從土耳其、波蘭、美國、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引進了杏、歐洲李、巴旦、櫻桃等品種100餘個;對引進的烏茲別克斯坦天敵繁育及應用技術進行轉化和二次創新,填補了我國麥蛾繭蜂規模化繁殖及應用技術研究空白。
新疆畜科院與昆士蘭大學、新西蘭梅西大學、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農業部畜牧與獸醫科研中心及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等研究機構保持長期合作關係,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重點突破家畜健康養殖、養殖廢棄物和加工副產品資源化利用、循環畜牧業、畜產品精深高效加工、現代產業技術經濟管理、現代畜牧業機械等薄弱環節。先後從中亞、澳大利亞引進牧草種質400餘份,培育優良旱生牧草新品種近十個,其中引進並審定的「新引1號東方山羊豆」填補了我國物種資源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