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解放軍報24日發表文章,原題《廣州軍區深化軍民融合 提升陸海空立體輸送保障能力紀實》。全文如下:
潮頭觀瀾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這為深化軍民融合,進一步依托社會資源提升部隊戰鬥力、保障力指明了方向。
■兵貴神速,戰略投送能力關乎軍隊機動速度和遂行作戰能力提升。充分發揮國防交通運輸資源在戰略投送能力中的作用,確保調度順、輸送快、投送遠,需要不斷破解制約融合保障的深層次難題。
■廣州軍區從法規機制融合、基礎設施融合、信息系統融合入手,構建中南五省區軍交大動脈,大力提升陸海空立體輸送保障能力,讓軍交建設深深根植經濟社會發展「母體」,為戰略投送能力提升插上奮飛之翼。(高志文)
隆冬時節,粵東某港口,來往貨船如織。突然,一聲警報劃破長空,一輛輛軍車抵達碼頭。全副武裝的官兵迅速下車登上運輸艇,軍用裝備和物資快速裝載上船。
與此同時,沿海某國際機場,3架大型客機穿雲破霧,滿載數百名官兵及裝備物資飛往內地;某高鐵站,數百名官兵乘坐高速列車,風馳電掣駛向湘南某演兵場。
廣州軍區有關部門綜合利用高速列車、民航飛機等民用高速運載工具,組織輕裝部隊陸海空聯合投送演練,快速輸送部隊近千公里,標誌著他們成建制遠程立體投送能力取得新進步。
38個文件、26份協議為軍民融合保障畫出「同心圓」——
機制融合構建運行軌道
嶺南大地,群峰疊翠;荊楚三湘,瑞雪飄飄。
前不久,廣州軍區與湘、鄂、粵、桂、瓊五省區交通部門聯合出台《加強軍民融合交通戰備工作備忘錄》,對加強戰略交通運輸力量軍民融合式發展進行系統規範,成為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加強戰鬥力建設的一大亮點。
幾年前的一次聯合演練,需要地方動員部分民用交通運力支援,但有些地方部門積極性卻不高,提出裝備不配套、運力有缺口等困難。
必須建立長效機制,才能融得順暢、合出效益。近年來,廣州軍區軍交運輸部與中南五省區有關部門先後下發38個文件、簽訂26份協議,規範軍民融合工作,初步構建了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規章制度為支撐、以規範標準作配套的交通戰備法規體系。
完善組織領導體制。他們建立健全軍地一體的軍交運輸領導小組,賦予其軍民融合式發展綜合協調管理職能,拓展平時服務、戰時應急的組織指揮協調功能,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提供集中統一、精幹合成、權威高效的組織領導保障。
改進協調運行機制。中南五省區鐵路、公路、海事局、港務局等53個單位領導兼任軍交領導職務,遇到急難險重任務時,兼任領導現場指揮,科學組織。他們還改革軍代表機構派駐模式,由原來單一行業型(鐵路、水路、公路、航空)派駐向綜合區域型(交通廳、港務局、海事局)派駐轉變,使指揮協調更加順暢。
他們把中南五省區鐵路、公路、海事局、港務局等地方交通管理機構一併納入同級交戰辦成員單位,形成縱向貫通、橫向銜接、權威高效的交通運輸動員主管體系。
「通過建章立制、完善機制,為軍民融合保障畫出『同心圓』,為深化軍民融合鋪就堅實的運行軌道。」廣州軍區軍交運輸部部長李鳴說。
某大型港口開工建設,廣州軍區軍交運輸部門檢查時發現,沒有設立斜坡滾裝式碼頭,難以滿足重裝備快速裝載需要。他們拿出相關文件與地方有關部門協調,最後把這個港口改造成適合部隊行動的重要海上出口。
4小時海、陸、空、高鐵立體投送,把官兵輸送到上千公里外的戰場——
設施融合順暢戰場交通
華南某高速公路寬敞筆直的路面上,數架戰鷹依次排列。「起飛!」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一架架戰鷹呼嘯著衝向長空。這次演練,進一步探索和積累了在高速公路上起降飛機的經驗。
這是廣州軍區軍交運輸部門提高部隊戰場通行能力的嶄新嘗試。近年來,他們按照軍民融合的思路,加強國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了中南五省區「鐵路、水路、公路、空中銜接,陸、天、郵、通一體」的戰場交通網絡——
新(改)建鐵路千餘公里,新(擴)建軍用專線數十條、站台數十座,鐵路幹線客車平均提速30%;新(改)建國防邊防公路百餘條兩萬多公里,相關戰略戰役通道以及部隊進出口、裝卸載地域功能不斷完善升級,提高了部隊應急機動能力。
落實戰備滾裝碼頭等9個建設項目,緩解重裝備裝卸載難題;與管內3家航空公司、11個機場簽訂戰時和非戰爭軍事行動民用航空支援責任書,改(擴)建民航機場,提升航空輸送能力。
鐵路大動脈縱橫交錯,新型公路網暢達戰場,水路保障網通江達海,空中運輸線伸向雲端。據李鳴介紹,廣州軍區軍交運輸部門依托中南五省區交通網絡,初步構建了立體軍交保障體系。
某海域,正在組織島嶼生存訓練的某偵察營接到命令,直接轉入戰鬥狀態,前往上千公里外的某訓練基地執行偵察作戰任務。
波濤洶湧,浪花飛濺。數架民用摩托艇劈波斬浪緊急靠岸後,營長肖曉蕾帶領官兵迅速登船轉場。某運輸公司數輛大客車早已在港口集結待命,官兵下艇登車,車隊向機場飛馳。
兩架大型客機穿雲破霧,高速列車風馳電掣……短短4個多小時,該偵察營官兵換乘海、空、高鐵等多種交通工具,從深海孤島投入遠方戰場。
近年來,廣州軍區部隊先後60多次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軍交部門綜合運用各種輸送手段,實現轉運快、效率高,多次受到總部機關好評。
構建橫向連接五省區、縱向連接軍隊三級運輸機構的立體交通信息共享網——
信息融合轉變調度模式
敲擊鍵盤,港口、機場周邊環境、碼頭、泊位、航道以及各類船舶等信息一目瞭然;輕點鼠標,輸送部隊人員、裝備、去向和配載情況盡收眼底。隆冬,記者在廣州軍區某航務軍代處看到,他們利用新建成的航務指揮中心調度平台,實現了對沿海港口、民航機場和運載工具運行的實時監控和指揮調度。
南海之濱,一場聯合演練即將打響。海區風力達到七八級,所有船舶停航。緊急關頭,某航務軍代處利用船舶指揮中心查詢到某船運集團有抗8級風的大型船舶。45分鐘後,該船迎風破浪靠岸並迅速完成裝載,將部隊按時輸送到指定地域。
信息融合暢通軍交網絡。過去,由於信息不暢,軍交運輸常常遇到「梗阻」。一次,海軍一批重要裝備經陸路轉船運,儘管事先預告了裝載條件,但裝備到了某航務軍代處後官兵才發現:導彈、水雷、炸彈和各型特種車輛外形不規則,不得不臨時調整船艙。
近年來,他們對戰區內鐵路、水路、公路和航空軍事運輸基礎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開發出4大類兩萬餘條數據的數據庫,實現軍運數據分類管理、實時查詢和動態更新。
他們還對軍交運輸指揮中心進行升級改造,專網接入廣鐵集團20餘個鐵路調度台、百餘座岸基雷達的實時信號,引進地方鐵路、水路、航空和國防交通4類實時信息查詢系統,建立了橫向聯接五省區相關單位,縱向聯接戰略、戰役、戰術運輸機構的軍民融合立體交通信息共享網。
信息網對接運輸網,「信息流」牽引「保障流」。通過信息融合,他們實現對戰區鐵路、水路、公路、航空軍事運輸實時調度指揮,徹底改變了「一部電話一支筆,一摞卡片一張圖」的傳統手工調度模式,大大提高了保障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