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解放軍報報道,過去有人說,上有旅團下有連,營這一級最輕閒。然而,在信息化戰爭時代,這句話已經是老皇歷了,南京軍區某裝甲旅一營營長盛黎軍就是個大忙人。他一年到頭鉚在訓練場,和大家一起創新組訓模式、探索戰法訓法、學習新裝備操作技能,忙得不亦樂乎。
作為集團軍裝甲部隊首位合成營營長,盛黎軍帶著官兵承擔合成營建設試點任務,創造了一連串驕人成績,30多次圓滿完成重大演訓任務,他本人先後被表彰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全軍優秀基層幹部」,8次榮立三等功。
有人問盛黎軍:「怎樣當好一名合成營營長?」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念好『合字訣』。」
整合,打破連隊間壁壘
2008年擔任營長不久,第一次參加全旅軍事比武,盛黎軍拿著成績單喜憂參半:喜的是一連包攬了坦克射擊前三名,憂的是各連都有明顯短板。
議訓會上,盛黎軍提議各連共享訓練資源和經驗,可各連都還「留一手」。盛黎軍出了個招:優秀士官交叉蹲點。有人不解:只聽說領導幹部下連蹲點,還第一次聽說士官蹲點,稀奇!
說幹就幹。盛黎軍把一連「神射手」盧造勇送到三連,把二連「頭車」駕駛員田傑松送到一連,把三連「資深」車長錢林凡送到二連,在全營廣泛開展練兵活動。一個月後,3個連隊專業訓練成績普遍提高。
以往組織訓練,旅裡下發計劃,連隊具體實施,營就是個「二傳手」。可盛黎軍在全營幹部大會上提出:「不做『二傳手』,要當『主攻手』!」他打破連隊界限,集中全營教練車,抽調專業骨幹組成教練隊,集中備課示教;採取多點位、高密度發車的方法,最大限度利用訓練場地,將乘員每個課目的訓練摩托小時普遍提高兩成。
去年8月,盛黎軍率領兩棲戰車展開夜間遠距離航渡試驗。突然,海上風浪驟起,戰車瞬間被掀起並側傾。有人提醒他:「風險太大,是不是返航?」
「這是一次難得的練兵機遇,平時敢涉險,戰時才能少危險。」在盛黎軍的指揮下,官兵們駕馭戰車與風浪搏鬥了兩個多小時,採集到適合夜間遠距離航渡的數十種海情數據。
「不讓一個連隊落後,不讓一名官兵掉隊,不讓一個課目弱訓,這是盛黎軍為營長這個角色定的『打贏坐標』。」旅政委陳登鋁說。
復合,練就「十八般武藝」
一次敗走「麥城」的經歷,令盛黎軍終生難忘。
2009年10月,一場合成營指揮要素對抗演練進行到緊要關頭,擔任紅方指揮員的盛黎軍緊急召喚炮火打擊,誰知炮兵分隊卻遲遲沒有動靜。戰機稍縱即逝,紅方慘敗。
「支援分隊為何不聽指揮?」演練結束,盛黎軍怒氣沖沖跑到炮兵指揮所質問緣由,炮兵連長一臉委屈:「口令要素不全、模糊不清,我們無法執行!」原來,盛黎軍下達的口令不符合炮兵射擊指揮要求,射擊起止時間、彈藥基數等都沒有明確,無法執行。弄清緣由,盛黎軍無言以對,羞愧難當。
「合成營營長指揮不動支援分隊,表面上看是指揮口令不規範,實則暴露了指揮員在合成指揮素質方面存在短板。」演練復盤時,旅領導的話令盛黎軍坐立不安。
知恥後勇,在隨後集團軍舉辦的合成營營長集訓中,盛黎軍纏著炮兵、防空兵、電子對抗等兵種部隊的優秀指揮員,學兵種指揮知識,練協同指揮能力。集訓考核時,他以滿分奪得軍兵種知識考核第一名,以全優成績通過合成營營長考核。
此次集訓,盛黎軍贏得「兵種通」的美名,但他並未停歇,苦練合成指揮必備的「十八般武藝」——
2010年,集團軍組織陸航引導打擊集訓,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學習掌握了數種陸航引導打擊方法。
指揮信息系統配發到營一級後,他廢寢忘食學習系統基本原理,掌握操作方法,很快成為運用信息系統的行家裡手。
融合,奏響合訓「交響曲」
當上合成營營長之初,盛黎軍就敏銳地意識到,合成營作為信息化條件下遂行作戰任務的基本模塊,是形成體系作戰能力的重要支撐。傳統的作戰編組不合理,他重新編程設置席位;戰場信息龐雜導致信道擁堵,他編寫數字代碼,簡化通信指揮。僅半年時間,一營成為集團軍第一個集指揮、偵察、破障、後裝保障於一體的新型合成坦克營。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第一次合成營戰術演習就遭遇尷尬——主攻連連長誤把配屬的突擊炮當作坦克用,指揮突擊炮引導步兵衝擊,導致衝擊分隊受挫;裝甲步兵與坦克兵通信不暢,舉步維艱……
一仗下來,官兵們憋了一肚子窩囊氣。盛黎軍戲稱:就像葫蘆娃七兄弟,誰都有絕技,誰都不服誰,沒有形成合力,結果只能被對手「一鍋端」。
在上級的支持下,盛黎軍打破專業壁壘和兵種界限,將坦克、步戰車和配屬的掃雷車、修理車等編在一起,組織崗位互換、專業互學、人員互補培訓,使各兵種分隊融為一體。
「合成先合編,合訓生合力。」盛黎軍說的這句話,逐漸成為全旅的共識。
在合成營戰術演習考評現場,記者看到按模塊化編組的合成坦克營奏響合成作戰的「交響曲」:營長盛黎軍根據偵察分隊傳回的情報,迅速組織各作戰力量制訂作戰方案,進行科學編組。戰鬥中,他運用車載通信工具對各作戰力量實施不間斷指揮。進攻中的坦克群遭「敵」火力壓制,遠程炮兵迅速以猛烈火力掩護,步兵搭乘裝甲輸送車快速向「敵」前沿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