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沈健當選政協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席


http://www.wenweipo.com   [2013-01-10]
放大圖片

新當選的市十三屆政協主席沈健在閉幕講話。

【本報記者許娣聞 南京10日電】1月10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歷時五天半,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在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

會議選出新一屆領導,沈健當選政協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席。

新一屆領導產生 沈健當選主席

據悉,在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選舉會議)上,選舉產生了政協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沈健當選政協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席,劉 建、殷雲飛、王建華、鄒建平、鮑永安、胡勤剛、陸平貴、陳 華當選副主席,胡迎春當選秘書長。王衛等92人當選常務委員。

會議期間,委員們聽取和討論了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同志代表市委所作的重要講話;審議通過了繆合林同志代表政協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所作的工作報告和劉建同志所作的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列席了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聽取和討論了季建業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有關報告。委員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參政議政熱情,通過小組討論、聯組討論、大會發言和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種形式,圍繞「攜手走在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前列,為人民創造美好生產生活環境」,圍繞我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對加快南京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步伐,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必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沈健:為建設美麗新南京貢獻力量

新當選的市十三屆政協主席沈健在閉幕講話中說,十三屆市政協任期的五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精神的五年,是辦好青奧盛會、創成率先大業、建設人文綠都的五年,也是新一屆政協勇擔使命、大有可為的五年。我們要按照中共南京市委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大局,以更加解放的思想觀念、更加奮發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更加睿智的建言獻策,切實履行好政協職能,努力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美麗新南京貢獻力量。

沈健指出,為建設美麗新南京貢獻力量,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服務發展大局作為政協工作的根本原則。堅持與黨的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行,認清時代賦予的新使命,以建設美麗南京為目標導向,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政協履職盡責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共同譜寫美麗南京建設和絢麗篇章。為建設美麗新南京貢獻力量,必須把以人為本,服務百姓作為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開展民主協商,進行民主監督,推動改善民生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讓人民群眾共享建設美麗新南京的成果。為建設美麗新南京貢獻力量,必須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努力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把加強團結和發揚民主貫穿於政協工作的各個方面,以團結凝聚一切積極力量,以民主廣納社會各界智慧,把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都匯聚到建設美麗新南京的實踐中來。為建設美麗新南京貢獻力量,必須發揮委員主體作用,進一步提高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要繼往開來,開拓創新,傳承和弘揚往屆政協工作的寶貴經驗,使新一屆政協工作更加符合發展的要求、時代的潮流、人民的期盼。

相關資料:

沈健,男,漢族,1954年8月生,江蘇南京人,1974年12月入黨,1970年12月參加工作,黨校大學學歷。1970.12南京燎原中學校辦工廠工人,百花攝影圖片社職工、副主任;1975.09秦淮區商業科幹事,區財辦幹事,區委辦秘書;1982.12秦淮區委辦副主任;1984.06秦淮區計經委主任;1985.03秦淮區委副書記;1992.11玄武區委常委、副區長;1994.03南京市物價局副局長、黨組成員;1994.11南京市物價局局長、黨組書記;1997.03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其間:1998.11-2004.09兼國展中心董事長);2001.12南京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其間:2002.09-2005.06兼市國資辦主任);2004.02南京市委常委,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廳主任;2004.03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市級機關工委書記,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廳主任;2004.05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市級機關工委書記;2008.01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委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市級機關工委書記;2008.04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委秘書長,市行政學院院長;2008.06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行政學院院長。江蘇省十二次黨代會代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