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綜合報道,2013年1月11日,「亞洲時報在線」網站刊登理查德-加瓦德-哈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撰寫的文章《印度捲入中國南海(India wades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該文介紹了印度介入中國南海問題的用心,印度與東盟外交合作的收穫,以及印度建設遠洋海軍的遠大抱負,但是文章認為印度與中國經濟聯繫緊密,遠未進入美國的遏華體系,所以其海洋雄心很可能只是原地踏步。現將文章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印度正在越來越深地捲入中國南海的領土糾紛,從而加劇了中印的緊張局勢。印度海軍上將DK-喬什(D K Joshi)上月表示,印度並不希望頻繁介入中國南海,但是涉及東南亞國家的利益,印度是被要求進入該地區,並且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
儘管印度在深化與中國的雙邊關係,而且在這個亞洲競爭對手前經常保持沉默,但是喬什的表態就像是分水嶺,顯示了印度對於中國在南海攻勢態度的鮮明態度,也間接暗示了印度的海軍夢。在太平洋地區的10年低調之後,印度已經不滿於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和日本的地緣地位,隨著自信心的提升,印度也開始在亞太地區大秀肌肉。
印度採取了「向東看」的外交政策,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往來,不斷發展海軍遠洋作戰能力,意圖走出印度洋這一傳統作戰區域。隨著中美對抗加劇,日本復活軍國主義趨勢更加明顯,印度進入中國南海使太平洋真正變成了大國角力的多極化戰場。
印度謀求建立東盟-印度聯盟。隨著與東南亞國家經濟和外交聯繫不斷加深,印度收穫了3大利好成果:一是東盟-印度聯盟具有巨大的經濟合作潛力,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經濟發展中心。二是相互的戰略認可,印度的向東看戰略符合90年代以來東盟經濟發展的良好形勢,東盟也將印度看作重要的外交夥伴。三是在中國、越南、菲律賓等國的南海領土爭端加劇的背景下,印度通過深化投資爭議地區的石油資源攫取了南海利益,同時也在不斷強調自由通航權。再者,美國重返亞太的軍事戰略催生了美國加強與亞太國家建立軍事聯繫的事實,同時,美國也希望在中國與美國亞太盟國的衝突中獲得利益,印度作為地區大國當然不能被美國忽略。 喬什最近的表態似乎是對中國領導人換屆後進攻態勢的回應。去年11月召開金邊東盟會議上,柬埔寨在中國的壓力下沒有提議制訂地區行為準則。中國隨後印發的新版護照激怒了印度,喬什的表態也反映了雙方在邊界問題談判上的態度。印度近來加強與菲律賓和越南的各領域合作,也反映了印度在中國南海問題上的用意,雖然印度給出的理由是保護自貿易和航行權。
中印全面競爭局面已經形成。中國經濟調整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必須提高海軍實力作為保證,印度因此開展了中印關係走向的戰略思考。10年的經濟增長使印度不再甘心在地區事務中保持沉默,同樣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支撐經濟發展,因此印度也將海軍作為優先發展的對象。過去10年海軍開支增長了19%,與美國舉行了多次聯合演習,提高戰備水平用心對抗中國。據傳聞,2011年中國海軍艦艇曾在越南沿海驅逐了印度巡航艇,但是最近印度海軍又表示要「介入」中國南海。但是由於7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印度加入美國遏華體系的時機也不成熟,印度的海軍雄心很有可能只是原地踏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