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廣網報道,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我國廣義貨幣M2餘額達到97.42萬億元,已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1/4。中國已成為全球貨幣存量第一大國,貨幣超發僅次於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增發貨幣很少進入實體經濟,知名財經專家李克認為,這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 李克說,最近一兩周,關於日本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國際上的評論比較多。一個是上週日本央行對於下一步日本版的量化寬鬆提出來了一些新的數量化指標,當中包括對通貨膨脹的數字,從過去的1%目標提高到了2%;另外,從2014年開始每個月對於國債購買量也有一個提高,大概每個月達到1400億美元左右,而且對在資產配置當中,國債占的比重結構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說法。
上周開始,在國際上有很多的爭論,關於日本量化版的推出會不會帶來新一輪的全球性的量化寬鬆的浪潮,特別是會不會帶來貨幣戰爭的問題。剛好央行也把2012年的貨幣供應量披露出來了,我們看到在2012年當中,全球新增的貨幣供應量是達到26萬億人民幣左右,中國佔到了一半,在總的做全球的關於貨幣的存量的角度來講,現在中國也是作為世界第一,佔到全球的1/4,這一切的時間的發生都是在過去大概四年時間左右完成的。
2009年前後,中國M2的餘額還排不上全球前3名,但是2009年以後,我們只用了四年的時間,整個中國的廣義的貨幣供應量就激增了50萬億元,中國是作為流動性超發程度還是比較嚴重的,更重要的是,如果用M2給我們的GDP做一個比值的話,這個數字現在也是比較驚人的,我們的M2跟GDP相比已經達到1.88倍,美國是在1倍以下。如果說把人均GDP的人均收入水平再考慮進去再做一個比較的話,我們在全球廣義貨幣發行的貨幣程度僅次於印度,評估係數的話也是在全球排到第二名。
印度也好,前面出問題的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方面的數字也都是非常高。所以某種程度上說,目前中國的貨幣發行方面確實是有非常大的問題。如果跟美國做一個比較,我們的貨幣發行每增加一個單位只撬動了大概5毛錢的GDP,而在美國一個美元可以拉動1.5美元GDP的增長。這從某種意義上反映出貨幣發行對於我國經濟的增長作用有限,對未來的發展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後期對於資產的泡沫問題,通貨膨脹問題,包括人民幣到一定時候突然走軟,貶值都會埋下非常大的隱患。 當然,作為中央政府希望這些新增加的貨幣更多的進入實體經濟,但實際上我們現在看到,更多的這種新增加貨幣供應卻進入了房地產這種資產市場,無形當中把資產泡沫情況提升地很厲害,這種情況跟日本在80年代後期的情況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夠的警惕。所以老百姓感覺這幾年錢越來越不值錢,資產的市場,包括房地產市場始終控制不住,價格還在往上走,貨幣就是背後直接的推手之一。
李克說,無論是在北美還是歐洲,還是新興經濟體最近幾年出現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很大的教訓,特別在廣義貨幣效率非常低的情況之下,要更多的考慮怎麼通過引導這些資金更多進入轉型升級的層面,更多能夠為實體經濟來提供服務,而不能說到一定時候硬著陸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