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近日,大範圍雨雪天氣襲擊貴州、湖南、廣西、江西等地,「南方要不要送溫暖」成為網上網下關注的熱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捍衛傳統供暖「紅線」,還是推動供暖「福利」南下,一時難有定論。身處南方的記者覺得,不妨先從新建小區試起,讓各方從實踐中得出結論。
據新華網報道,早在上世紀50年代,受當時經濟發展水平、能源等制約,中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定北方集中供暖區。近年來,凝凍等極端天氣頻現,有網友戲稱「南方取暖基本靠抖」,對「溫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但是,集中供暖作為一種大規模、系統化的公共服務,涉及規劃、技術、人才等方方面面,南方地區原來城市規劃建設中沒有考慮集中采暖設施建設,實施供暖的工程投資相較北方而言要大得多。此外,一些專家擔憂,供暖還可能涉及我國能源「紅線」,不應倉促上馬。
專家對於集中供暖的謹慎,對有關部門而言,也是一種善意的提醒。但是,面對民眾的供暖呼聲,也不能「聽之任之」。所以,可考慮鼓勵在一些新建小區,利用地熱、天然氣、熱電聯產等多元化熱源,通過分散式集中供熱,試水「南方供暖」。
相比北方的大面積集中供暖,新建小區內的分散式集中供暖所需能耗較小,同時,這種企業運作的供暖方式,不會給公共財政增加負擔。如果集中供暖效果理想,政府部門可在此基礎上給予支持,為下一步開展區域性集中供暖創造條件。
此外,還可以降低目前存在的取暖安全風險。每當冬季來臨,南方居民家中電暖器、電熱毯、燃煤等悉數上陣,由此引發的火災時有發生。集中供暖後,這些隱患就會不復存在。
目前,新建小區多在城市新區或開發區,供暖熱源、站點和管道的設置不會引發老城區改造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把供暖設施納入到新建樓盤的建設規劃中,還可避免今後再次施工給房開公司和居民帶來的不便。
在一片爭議聲中,貴陽等地的一些新建樓盤已開始嘗試供暖,這也成為其一大「賣點」,開發商表示,集中供暖會導致前期投入增加,但長遠而言,收益倍於成本。他們的「經驗」可否複製,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