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網援引德國《世界報》網站1月13日刊文稱,看上去友好、謙虛而不引人注目的安倍晉三在2012年底當選日本首相後卻引發全世界特別是金融市場的關注。
文章稱,安倍在選戰中極盡對強大鄰國和對手中國的諷刺挖苦。然而他的勝選意味著日本不僅在地緣政治上,而且主要在金融領域將採取更為強硬的行事方式。日本強,日元弱——這是保守派政治家安倍的計劃。而這將揭開新一輪世界貨幣戰爭的序幕。
經濟大國捲入其中
2013年初,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出訪亞洲。幾乎在同一時間,日元對美元匯率達到88.41,降至兩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來自東京的新腔調就足以使日元在短短幾周內貶值超過10%。
在談到日本貨幣時,麻生太郎說,修正在他看來強勢的日元匯率是「重振日本經濟的第一要務」。
日本銀行也贊成這一觀點並表示願意嚴格遵守新政府追求的2%通脹目標。這意味著,日本銀行不會停止印製貨幣並制止日元貶值,反而會將目前為負的通脹率提高到2%。通脹率提高再加上國家支出增加將大幅壓低日元匯率,以使日本企業重奪世界市場份額。
文章稱,外匯市場上氣氛緊張,日本並非唯一尋求本國貨幣貶值或慎重考慮這一做法的國家,美國、英國和歐元區也參與到這場貨幣戰爭之中。此外還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幾乎所有經濟大國都捲入這場貨幣戰爭,無疑也將其他貿易國家牽扯進來,主要是資本市場開放的新興工業國。
貶值貨幣並不新鮮
文章稱,貨幣戰爭是對金融危機作出的反應,受到最沉重打擊的國家通過以出口促增長應對經濟衰退。這一策略並非沒有先例。
上世紀20年代,法國通過貶值法郎獲得競爭優勢。1929年華爾街股災和1931年金本位制度崩潰後,英國轉向一種貨幣貶值政策,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結果出現一場貨幣貶值競賽(英語也稱「以鄰為壑政策」),其他國家又通過徵收保護性關稅和控制資本流通予以回應。
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也爆發過一場貨幣戰爭,最終以美國敦促德國特別是日本大幅升值各自貨幣而告終。
文章稱,當前衝突的主角不是政府,而是各國央行。自2008年危機爆發以來,各國央行已燒掉相當於6萬億美元。指示器是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實際上也是貨幣戰爭的武器庫。僅美聯儲就將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從2007年中期的8690億美元擴充至最近的近3萬億美元。
文章指出,貨幣戰爭的受害者是儲戶,因為他們的資本面臨貶值危險。
全球最大債券經紀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總裁比爾·格羅斯將擴大基礎貨幣量比作開「空頭支票」。而只有當經濟實現同等程度增長時,這種擴大才是穩固的,但現在這一點根本談不上。格羅斯說,「印製這些支票的代價今後將以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的形式加以清償,不管是相對其他貨幣還是相對石油或黃金等原材料。」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元作為主導貨幣的地位尚未受到這場貨幣戰爭的損害。2011年和2012年,歐元危機反而重新推高了美元的地位,將近2/3的世界外匯儲備仍由美元構成。
文章認為,如果美國預算赤字繼續失控而美聯儲仍舊無節制地發行貨幣,美元也可能下跌。到時,中國很可能成為這場貨幣戰爭的最大贏家。北京已準備好由人民幣繼承美元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