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都市快報報道,「一年1068個會議!」最近,沿海一省份某廳級官員,因不堪忍受會議過多,讓人統計涉及廳局相關工作全年開會數量,結果令人震驚。
形式主義, 官僚主義是政治生態中的孿生怪胎。如果說「會多」將形式主義發揮到極致,「門難進」則是當下官僚主義最普遍的表現形式。
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已經發佈一段時間,但《半月談》記者發現,一些基層政府機關「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現象依然存在,老百姓去政府辦事層層出示證件不說,還得被分成三六九等。
有評論說,一些地方、單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歪風盛行,門檻高、架子大,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缺乏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和群眾觀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說,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黨的作風關乎人心向背、黨的生死存亡。
一年1068個會議
平均每人每天開三個會
新華社記者發現,在沿海某個廳級單位,一年1068個會議,這個廳局的人員每天就要參加近三個會議,結果廳長不夠副廳長頂,處長不夠副處長頂,會議多得召集者自己都受不了。諷刺的是,這個廳局還不是所謂「最重要部門」,否則,開會數量還得「漲」。
有評論說,不可否認,務實、有效的會議是動員和組織開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太多太濫,就影響了工作實效,造成巨大浪費,更損害了黨委政府形象。
浙江省一位主要領導曾批評說,現在一抓工作,下面回復的第一句話「馬上開會落實」!因此就出現了省長開完市長開,縣長開完鎮長開,最後到村裡,還是開會現象。
在某縣掛職的一名幹部說,同樣一項工作內容,縣裡居然要開四個會,先是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再是縣政府擴大會議討論,再向縣委常委會匯報,最後召開全縣幹部大會傳達。一些幹部甚至戲言,端著茶杯開著會,一天就過去了,再一開,一年過去了。
新華社記者曾發現, 很多會,領導照著稿子念,其實聽會的早已看完材料,也就難怪會上「打盹」、上網的情況屢見不鮮,某些基層幹部因為疲於開會而在開會路上「因公殉職」。新華社說,「開會落實」依賴症,既是形式主義作祟,更暴露一些黨政領導和機關部門動員手段單一、工作方法不多的積習。其實不開會,未必就抓不好工作。
浙江省從2004年開始「平安建設」,這是浙江省委重大戰略之一,但每年只開一次會,其餘時間則以督查、落實為主,目前浙江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96%,連續9年保持較高水平。
對於氾濫成災的大會小會,新華社評論說,其實我們目前缺的是那些讓群眾有地方說話的會、能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會,比如民生聽證會、民主懇談會。因此,會議本身本無對錯,關鍵看內容,會議效果不在講話長短,重點在落實。
進政府大門辦事好煙要放在手邊
有評論說,有人迷信權力,以至於自上而下一呼百諾,通過開會,當下很多地方政府,將這種層層只對上級負責的畸形政治生存法則,遵守得淋漓盡致,卻忘記了對人民大眾負責。
長三角某地的政府大樓取了一個親民的名字——新市民中心,但去過這裡的群眾卻大倒苦水:「市民中心,遠非市民進得去的地方。」
一位媒體記者到此採訪發現,進了大樓,出示介紹信、身份證、記者證、駕駛證、工作證,不行;主動要求填寫會客登記表,不行;請求保安致電被訪者確認,被拒……最終苦等半個多小時,直到被訪單位工作人員下樓「帶人」。「真不知道這市民中心的門,有多少普通市民進得來?」記者感慨。
一位企業辦事員抱怨:「頭天知道要到政府辦事,早上出門前就要把自己打扮得體面一點,雖然不抽煙,也要準備好香煙放在手邊。」
《半月談》記者發現,很多群眾反映,不少地方政府機關不僅「門難進」,且「新院」往往位居城市邊緣,交通不便,沒有私家車的老百姓跑一趟累得腰酸背疼。
給領導增光的上等人順利進門
平頭百姓絕不是想進就進
因沒有享受到失地農民的相關優惠政策,農民吳某到縣政府「反映問題」,保安見他披著舊棉袍、推著自行車,拒絕讓他入內。
「門將」強悍原因耐人尋味。蘇北某政府一門衛說:「去年我一時心軟把一家上訪者放了進去,結果這家人在大樓裡大哭大鬧,縣領導臉上掛不住,險些讓我走人。我做了檢討、扣了一個月工資,才算保住飯碗,以後再不敢隨便放人進去了。」
蘇中某地級市政府一門衛坦言:「我們就是普通群眾能否進入政府大門的『過濾器』——那些可以為領導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順利進門,而那些可能給領導添堵、添亂的平頭百姓絕不能想進就進。」
《半月談》認為,人民政府大門應該向人民敞開。政府機關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勇敢地通過「改門風」來實現轉作風,只有如此,人民政府才能不辱「人民」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