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2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佈:自2月25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90元,折算到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最高零售價分別提高0.22元和0.25元。這次油價上調對國計民生有哪些影響?我國油價在國際上處於怎樣的水平?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
兩天大跌不敵多日大幅上漲
發展改革委表示,去年11月16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以來,受市場預期歐美經濟復甦前景向好以及中東局勢持續動盪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先抑後揚,相關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再次回升至每桶95美元和115美元以上。
不過,20日開始,國際油價連續兩天大跌,22日油價輕微反彈。
對此,發展改革委強調,雖然近兩日價格有所回落,但國內油價掛鉤的國際市場三種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上漲幅度已超過4%,達到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的邊界條件。
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對此也表示認同:即使考慮上周連續兩天的下跌因素,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依然超過4%。這次上調油價符合現行成品油價格管理辦法。
油價上漲影響幾何?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儘管油價上調短期內對CPI的直接影響很小,但是,從長期來看,其對下游的傳導效應將會抬高整體物價水平。」
據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劉峰的測算,儘管成品油價格上調對CPI增幅的直接貢獻率為0.01%。但油價上調將直接拉升其運輸成本上漲2.4%,這意味著物流成本上升1.7%。私家車主每月的油耗成本將上漲50元至100元。
油價上漲並不意味著國內石油企業的收益會隨之增加。我國消費的石油一半以上來自進口。國內上調油價帶來的好處被進口成本的上漲抵消了。
同時,油價上漲後,國內石油公司國產原油與國際原油的巨大價差並非全部歸公司所有:國家每年通過徵收石油特別收益金獲得上千億元的財政收入。
據財政部介紹,國家徵收的成品油相關稅費主要用於發放農資補貼,補償農民因油價上漲增加的種糧成本等。另外,每次國內調整油價,政府對漁業、林業、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等補貼標準也將隨油價格的升降而增減。
專家認為我國油價仍處於世界中等水平
林伯強認為,同周邊國家和世界主要石油進口國相比,國內成品油價格「肯定是處於中等水平。」
據發展改革委監測,今年1月25日當周,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法國、英國、中國台灣和香港、北京的92號、95號汽油或普通汽油每升分別約為11.08元、10.49元、10.88元、5.56元、14.01元、12.98元、7.15元、12.98元、7.81元。除美國和中國台灣外,韓日法英等國與中國香港的油價均超過10元。
他認為,資源稟賦和相關稅費是決定一國油價的重要因素。俄羅斯、伊朗等中東產油國油多、稅費低,價格就便宜。「富人、窮人都開車」的美國成品油稅費比較低,油價也不高。
為鼓勵人們節約能源,綠色出行,除石油生產大國和美國,其他發達國家都對成品油徵收高額稅費。高額稅費是英、法、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區油價大大超過我國內地的原因。
歐盟各國油價稅負占油價的70%至80%,我國稅負佔整個油價的35%至38%,而美國則實行低稅負政策,稅負佔整個油價的15%至18%。
為完善稅制、鼓勵節約能源,2008年我國將汽油消費稅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此外,國家還對成品油徵收包括增值稅、城建教育附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