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過去幾年,拿「貓論」(「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開涮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說,中國經濟改革其實就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誤打誤撞,不是什麼黑貓白貓抓耗子。說這話的人,並不瞭解「貓論」的實質——反對一切教條主義,在實踐中檢驗真理。
白貓黑貓論,有針對性嗎?
有。首先,它針對的是一切教條主義。
按照鄧小平本人的說法,他不是「貓論」的原創者。第一原創者是四川老百姓,第二原創者是他的老搭檔劉伯承,他頂多算第三原創者。他在1962年這樣說過:「劉伯承同志經常講一句四川話:『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這是說打仗。我們之所以能夠打敗蔣介石,就是不講老規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況,打贏算數。現在要恢復生產,也要看情況,就是在生產關係上不能完全採取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
可見,「貓論」的實質,從否定的意義說,就是不走老路,反對一切教條主義和墨守成規;從肯定的意義上說,就是「看情況」,什麼情況?當下的情況。因此,「貓論」實際上是一種思想方法,一種注重當下情況的思想方法。
其次,它針對的是當年的「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必須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要始終不渝地遵循」。按照「兩個凡是」,別說改革,連鄧小平和陳雲恢復工作都不行,因為他們兩位都是被毛澤東罷黜的。
這麼說,中國改革是從去教條化開始的?
一點不錯。教條,在戰爭環境下,是捆綁自己手腳的繩子,讓自己束手就擒;在和平環境下,是小腳女人的裹腳布,讓自己裹足不前。中國要想進步,就不能不破除「兩個凡是」的教條。
1978年初,時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的胡耀邦,領導了一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大討論,在全國範圍內引起強烈反響。這場討論,實際上是讓白貓黑貓論穿上了理論正裝,還打了領結:所謂「實踐」,就是抓耗子;所謂「真理」,就是好貓。是不是好貓,要讓能不能抓耗子的實踐來檢驗。
不過,教條也分兩種:個人信奉的教條和國家信奉的教條。個人教條叫「成見」,國家教條叫「國教」。「兩個凡是」是當時的國教。要破國教,沒有國家領導人支持是不行的,幸運的是,德高望重的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陳雲等老同志都積極支持,「兩個凡是」的叫驢才停止了叫喚。
改革從此就沒有教條了嗎?
並非如此。教條這東西,就像蠶皮,從自己身上長出來,還得自己破除,而且還要多次破除。不願意多次蛻皮的蠶是長不大的。
當時破除的「兩個凡是」,針對的是毛澤東晚年的錯誤,也就是文革10年所犯的錯誤,還是針對更長期,比如文革前「17年」犯的錯誤?黨內對此並未取得一致意見。很多人能接受破除「兩個凡是」,未必願意否定「17年」舊體制。因為他們是那個體制的主要設計者和運作者,那是他們自己的「皮」,要蛻自己的皮,很痛苦。但是,為了讓老百姓免於饑寒,能夠溫飽,元老們最後大多同意從那張舊體制的皮裡蛻出來,所以才有後來的局面。
事實上,過去30多年,經濟改革的主要思想分歧,就是在多大程度上保留公有制和計劃體制。主張最大限度保留公有制和計劃體制的人,關心「貓」的顏色,多於關心「貓」的本領。
近幾年來,把自己曾經蛻下的皮重新套上的,也大有人在。主張這也不搞、那也不搞,說國有企業很美,比西施、楊貴妃還美的,就是這些人。實際上呢,那些國企被認證為「美人」,只因為她們是宮廷嬪妃而已。
改革會不會產生新教條?
如果把執政黨比作一條蠶,每一個新執政團隊上台,都要蛻一次皮,蛻掉不適應新情況的皮,目的就是防止過去的改革做法成為新的教條。
我參與過中共十三大報告的起草,對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印象深刻。摸到「初級階段理論」這塊石頭,當時大家很高興,為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引進市場機制的改革尋求到了黨內共識。但是,它是一個階段性理論,將會被更好的說法取代。這個理論有一塊暗礁:如果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的體制,那麼,有社會主義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嗎?如果有,是否要重新實行公有制和計劃體制?
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理論,破除了這塊暗礁,往改革的河對岸更進一步。它徹底蛻去了人類發展單線圖式的皮: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初級-中級-高級)——共產主義社會。它把社會主義定義為當下圓滿的體制:生產力和文化先進,老百姓利益得到滿足。至於實行什麼體制,就看能否達到這個要求。因此,人們不再有後怕。
這個理論,被中共十六大認可。它雖然有執政黨自封合法性的嫌疑,但相比初級階段理論,顯然進了一步。中國改革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前進的,下一步怎麼走,還在探索之中。
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每次摸到一塊石頭,都是為了放棄過時理論。否則,摸著一塊石頭,就大聲叫好,不往前走,那樣永遠也過不了河。(吳稼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