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華社新媒體專電,中國各省份政要的新陣容已在月前各地兩會換屆後出爐。履新後的各省份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府首長以及政協主席將兩會上集體亮相。
五年一次的省級政要換屆,透露出中共選拔任用執政核心骨幹的哪些標準和新風向?新華社記者就此專訪中央黨校戴焰軍教授、國家行政學院許耀桐教授。
更重基層經歷、百姓口碑
戴焰軍(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近年來,執政黨在選人用人上不斷改進制度設計,一個重要特點是:非常強調基層實際工作經驗,將其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其中的道理是,幹部有對基層的深切體驗,才能最大限度克服官僚主義和避免「拍腦袋」做決定。另外,幹部選拔中更加重視群眾意見,群眾口碑作為用人重要依據的趨勢愈加明顯。
年輕化,高學歷,更懂行
戴焰軍:從年齡來講,「50後」成為省級主要領導幹部中堅力量,「60後」群體嶄露頭角。從知識背景看,省級政要們受過系統教育,有的還有國外學習經歷。他們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學歷,碩士學位擁有者為數眾多,還有一些人是博士。具有這些特徵的省級政要們,在面對大量社會管理和經濟管理工作時,應該會更自信更懂行。
許耀桐(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省級主要領導幹部選拔更加重視高學歷、年輕化、制度化,這為省級以下幹部選拔提供了借鑒,將有利於今後中國幹部整體素質的提升。
有的地方政府「政要」有國企高管經歷
戴焰軍:福建省省長蘇樹林和山西省省長李小鵬等在任地方政府「一把手」前,均有擔任大型國企高管的經歷。這種現象有利於加強地方與企業聯繫,發揮這些高管在經濟管理上的長處。比如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在能源企業工作過,到地方工作後有過當副省長和常務副省長的經歷,對發揮能源大省資源優勢應有更多經驗。
「一線」「二線」沒有嚴格界線
戴焰軍:此次省級政要換屆中,曾任北京市政協主席的王安順當選北京市市長,新當選的吉林省省長巴音朝魯也曾任吉林省政協主席。這是一個比較新的現象,但換個角度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政協在我國政治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政協領導人轉任政府領導人應該是一個正常現象。
許耀桐:過去有人說,黨委和政府屬於「一線」,人大和政協屬於「二線」,到「二線」後就意味著準備退休了。從此次省級政要換屆看,「一線」、「二線」並沒有嚴格界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