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全國政協委員、殲-15艦載機總設計師孫聰在兩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透露,殲-15目前正處於飛行員培訓階段,下一步的主要任務是形成戰鬥力,中國下一代艦載機或於2020年前問世。
據中新社報道,近日,隨著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停靠青島港,「遼寧艦」和殲-15艦載機再次引起人們關注。孫聰介紹說,經過多次試驗後,殲-15成功完成了起降任務,這是基礎。目前,殲-15正在進行小批量生產。
殲-15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戰鬥機,是一款重型雙發艦載殲擊機。2012年11月25日,殲-15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有力地回擊了國外有關「遼寧艦入列後,殲-15至少一年半才完成艦上應用」的言論。
「我們讓外界震驚的不僅是技術,還有速度。」孫聰介紹說,「目前,殲-15採用的是WS-10,是國產發動機,根據載彈量的不同,作戰半徑可達到1000公里左右,在火控雷達、制導導彈等方面也取得較大進步,各項指標已達世界第三代艦載機水平。」
在被問及殲-15與陸基戰鬥機有何區別時,孫聰玩笑答道:「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
據他介紹,除了與陸基戰鬥機有相同的作戰半徑、掛載能力、有效的打擊能力之外。殲-15還要具備在俯仰、升沉、狹小、運動的甲板上起降的能力。在大氣擾流環境下,要以60米/每秒左右的相對速度,以固定的姿態,精準地降落在飛行甲板上。這對飛機的穩定性控制等提出了新要求。
「通常說,艦載機的空機總量也比對應的陸基飛機重10%左右。」孫聰指出,「重量增加,性能就會下降,這是我們需要攻克的一個重點。」
從一張白紙的設計、研製,到攻破重重難關,從借鑒西方技術到探索自主研發,孫聰帶領著殲-15團隊實現了中國艦載機的零突破。但他認為,這只是邁出了一小步,未來還要在電子戰系統、飛行員作戰輔助系統等方面進行重點突破。「肩上的擔子並不輕,但我們都會努力堅持下去。」
在孫聰看來,中華民族復興的標誌是經濟強大與國防強大並舉。要加強國防建設,為中國和平發展保駕護航。「愛好和平的人,一定要具備國防實力,才有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