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北京晨報報道,高校去行政化、異地高考、教育公平等年年是兩會的熱點話題。昨天,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高校去行政化不能絕對,如果學術能力判斷被非學術因素干擾,在干擾的地方必須去除。此外,陳代表指出,異地高考要真正讓農民工的子女享受到政策,就必須做到報名公開,防止官員和富人鑽漏洞。
高校排名:
不能急功近利追求指標
記者:2013年世界大學的聲譽排行發佈,前三名還是原來的哈佛、麻省理工和英國劍橋,清華從30名降到了35名,您怎麼看?
陳吉寧:大學排名不能太認真。對各種排名指標,我們可以參考和借鑒,看看這個排名會怎樣反映教師隊伍、科學研究和學術水平。作為學校,我們關注,但不追求。如果他列什麼指標我們就去做什麼,對學校是很傷害的。太急功近利不行。
記者:對高校的評估,您如何看待?
陳吉寧:美國對高校的評估很有意思,只是公佈高校的各項數據,並不排名。學生、教授、校長以及公眾,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判斷。高校應該公佈指標,而不是簡單地拿一個數字作一個排名。
去行政化:
最核心是維護學術權威
記者:您怎麼看待高校去行政化?
陳吉寧:一個學校是好還是壞,學術能力和學術判斷是很重要的。學術判斷能力被非學術因素干擾,在干擾的地方必須去除。比如說,老師學術能力不強必須離開學校,誰來決定?第一,這個老師的學術能力不能讓校長、系主任定,要由其他教授來定;但是他離開學校,教授又不能決定,需要行政和法律的形式讓他離開。所以,所謂的去行政化,最核心的地方是學校必須維護學術權威。
記者:中長期教改發展綱要中提到,高校要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管理機制,清華打算怎麼做?
陳吉寧:這個規定對清華來說沒有意義,我在清華開中層會,院長、系主任坐在第一圈,處長都坐在後排的。如果有知名教授,他肯定是坐在最前排的,這是清華的傳統。老清華有一句話:學生是老虎,教授是神仙,校長是條狗。這就是清華文化。
異地高考:
要讓農民工子女享受權益
記者:有一種說法,北大是北京人的大學,復旦是上海人的大學,您怎麼看?
陳吉寧:這又說到「異地高考」的問題。前幾年異地高考出現一種問題,就是有人藉機把自己的孩子從高考難的地方調到容易的地方。因此,教育部的異地高考方案,必須要把富人和農民工的孩子區分出來,真正使農民工子女享受到這種權益。
記者: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陳吉寧:採取公示等措施,保證報名公開。這幾年,為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有機會上清華,清華大學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說,去年開始,增加對中西部12個省市的招生指標,面向全國590個貧困縣啟動自強計劃,讓貧困地區的考生參加清華冬令營,不讓貧困縣的學生跟發達城市的學生放在一起比較,而是來自貧困地區的放在一起測試。去年有30多個這樣的學生進入了清華大學。
記者:對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主要測試什麼?這樣的方式就保證公平公開嗎?
陳吉寧:測試毅力、勇氣、品德等。通過擴大對貧困地區招生名額的方式,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有機會進入清華。這對學校也是有好處的,大學生中必須有來自貧困家庭的,這有利於學校的學風。為了保證公平公開,還會對測試通過的孩子家訪,保證他們是貧困家庭出身。
人才培養:
與經濟產業脫節確實存在
記者:最近有大學生在網上曬自己年薪才5萬元錢,還不如身邊的農民工。您怎麼看待現在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和高校的人才培養能力?
陳吉寧:現在大學生就業確實壓力大。大學確實有教育跟經濟脫節、跟產業脫節的問題。產業界意見也很大,說大學培養的學生到崗沒法直接用,需要再訓練幾年,這個問題必須要面對。
現在要做的是要加大學生的實習、加大教育的投入,要求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跟學生在一起,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好的學生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