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今天我不想聊互聯網、文化產業這些 專業話題 ,我想從一個 外行 的角度談談醫生待遇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天橋對記者說。他解釋,「因為我首先是一個普通公民,有時還是一個病人。」
參會之前,陳天橋對醫生待遇問題做了專門調研。他說,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1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分行業年平均工資》,醫療衛生業以47258元排名各行業「榜單」的第8名,是整體平均收入的1.1倍。而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以及巴西、印度等新興國家,醫生在社會各行業中的相對收入水平都比我國高。
醫生低工資會帶來什麼後果?陳天橋說,首先是工作熱情和效率降低,部分人離開醫生隊伍轉做醫藥銷售,部分基層和鄉村醫生轉行。據衛生部信息,最近6年中國共有100多萬人通過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但有40萬人沒有註冊。此外,一些農村已經出現了「有室無醫」的情況。
其次是少數醫生依賴「灰色收入」,醫患矛盾加大。由於醫生不能從自己付出的技術勞動中獲得合理合法收入,一些醫生就通過「超級大處方」來追求藥品和醫療器械回扣,或者收受病患紅包。這些行為又導致人們將整個醫生群體「妖魔化」,對大多數好醫生不公平。
「人們說患者是弱者,其實在現在的醫患關係中雙方都是弱者,關係惡化是 雙輸 。」陳天橋說。
再次是醫生後備力量薄弱。「現在願意讀醫學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陳天橋說,因為醫學院學生往往要比其他專業多念一段時間,畢業以後還需在實習期後才能正式上崗,他們的工資水平卻沒有吸引力,還要面臨超強的工作強度和巨大的心理壓力。
「我在調研中,一些醫生給我看他們之間流傳的段子,」陳天橋拿出手機念起來,大意是:早起的是學醫和環衛的;隨叫隨到的是學醫和發快件兒的;加班不補休的是學醫和擺地攤兒的……
陳天橋認為,如果說醫改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那麼提高醫生待遇就是「動一發而益全身」。「從古到今,世上任何地方的醫生都應以技術服務來獲取報酬,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尊重客觀規律。」他說。
他建議,醫改投入不僅要用在硬件上,也要用到人的身上,要確定用於改善醫生福利待遇的比重和逐年遞增的比例,最終使其平均收入達到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1.5倍到3.5倍。與此同時,要對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醫療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予以傾斜;借鑒師範生優惠政策的經驗,出台鼓勵年輕人學醫的政策,給他們良好的職業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