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軍報:日炒作所謂火控雷達照射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3-2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解放軍報報道,隨著日本媒體「爆料」稱解放軍高級將領承認中國海軍艦艇向日艦照射火控雷達,日本方面炒作所謂的「火控雷達照射」,又進入了新一輪的「間歇性發作期」。針對日方的炒作,中國國防部多次闡明了嚴正立場。日本方面的說法,純屬無中生有,蓄意抹黑,而其胡攪蠻纏的動作背後,顯然有著多重考量。

其一,模糊焦點,轉移視線,減輕日本單邊挑釁行動造成釣魚島局勢緊張的責任和壓力。

自去年9月以來,中日圍繞釣魚島主權的爭端不斷升溫,這完全是由於日方單方面打破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達成的「擱置爭議」默契,公然對中國釣魚島實施所謂的「國有化」造成的。對於釣魚島的主權歸屬以及事態緊張的原因,世界上持客觀公正觀點的人們都是清楚的。中國政府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反對日本的單邊挑釁行為,在釣魚島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維權行動。而日本的挑釁行為,不僅遭到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抗議和堅決抵制,也受到了國際輿論的批評,招致了日本國內愛好和平人士的不滿。

在「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情況下,日本右翼政客選擇了炮製、炒作所謂的「火控雷達照射」事件,企圖通過抹黑中國,蓄意製造緊張氣氛,來轉移國際社會的視線,減輕其對造成釣魚島局勢緊張應承擔的責任。日本這招叫「揣著明白裝糊塗」。

其二,為修改和平憲法,擴張軍力,解禁集體自衛權爭取內外支持。

多年來,日本一直在努力成為擁有正規軍隊的所謂「正常國家」,而實現這一目標,日本視美國為最大的障礙。近現代歷史上,日本和美國積怨頗深。當年打開日本大門的是美國,在二戰期間用兩顆原子彈打擊日本的也是美國。戰後很長時間以來,美國一直對日本的政治和軍事發展加以制約,並對日本的右翼動向保持警惕,這一方面是為了維護有利於己的國際秩序和地區格局,另一方面也是擔心「放虎歸山」之後,有朝一日再次上演「珍珠港事件」。

冷戰期間,美國逐步放鬆了對日本的束縛,其軍力和國家綜合實力得到了迅速發展。最近的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美國表達了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不選邊、希望中日兩國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立場。美國新任國務卿克裡還在國會任命聽證會上表示,反對在亞太增加駐軍,以免給人圍堵中國的印象。這在日本看來,似乎表明美方對自己的支持力度有所減弱。日本在「火控雷達照射」問題上捏造事實,大肆炒作,就是想故伎重演,希望通過製造「中國已走到戰爭邊緣」的假象,盡可能放大美日面臨的所謂「共同威脅」,以此逼迫美國為自己「鬆綁」,並為其修改和平憲法、成立「國防軍」爭取國內民眾的支持。從這個角度觀察,日本炒作「火控雷達照射」問題,其實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其三,反誣中國採取「罕見行動」,為日後可能發生的中日海上衝突預作輿論準備。

歷史上,軍國主義的日本幾乎侵佔了所有東北亞和東南亞國家,日本侵略軍屠殺了無數手無寸鐵的普通百姓。而在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和襲擊前,日本經常玩弄無中生有、賊喊捉賊的伎倆,為其罪惡行為製造輿論氛圍。數據顯示,近年來,日本飛機對中國的抵近偵察,每年都在500架次以上,日本艦機也經常對中方在公海的軍艦進行近距離跟蹤監視,干擾中方正常的航行訓練,並做出不少極其危險的接近動作。對此,中方掌握了充分的證據。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不僅不作自我約束,還指責中國採取「罕見行動」,炮製所謂「火控雷達照射」事件,就是想玩弄「賊喊捉賊」伎倆,為日後類似事件中一旦發生擦槍走火事件時,尋找首先開火、挑起中日海上武裝衝突的理由。從這個意義看,日本是要預作輿論鋪墊,準備必要時「豬八戒倒打一耙」。

日本方面炮製、炒作所謂的「火控雷達照射」問題,渲染「中國威脅」,背後的邏輯,無非是謊言多說幾遍,想讓聽的人當成真相。然而,謊言重複一千遍也成不了真理,這種不負責任、企圖通過人為製造緊張氣氛誤導國際輿論的行徑,注定會落得個尷尬的下場。日方應深刻反省,以中日關係和地區和平穩定大局為重,停止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保衛釣魚島
      責任編輯:書亞
日本炒作火控雷達照射別有用心      [2013-03-19]
國防部:日抹黑解放軍別有用心      [2013-03-18]
日媒稱中國將領承認照火控雷達      [2013-03-18]
軍報:30年不打仗要預防和平病      [2013-02-20]
軍報:解放軍特戰學員身份不凡      [2013-02-19]
軍報揭秘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      [2013-02-19]
羅援:讓日本遠離中國安全範圍      [2013-02-19]
軍報解密解放軍「影子部隊」      [2013-02-17]
美國稱「相信」中國火控雷達瞄準日艦      [2013-02-12]
軍報:日本偷襲珍珠港選在周末      [2013-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