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安倍訪蒙 日媒渲染對華牽制論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4-0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3月3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結束了對蒙古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返回日本。在訪問期間,日蒙兩國領導人就資源開發與環境領域的合作,以及加速推進日蒙「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進程取得共識。值得關注的是,日本輿論在此期間大肆渲染安倍外交盡顯「對華牽制」。

據國際在線報道,安倍於3月30日抵達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開始訪問行程,並於當天與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和總理阿勒坦呼雅格舉行了會談。31日,安倍與蒙古國家大呼拉爾主席恩赫包勒德就推動雙邊關係發展舉行會談。據瞭解,這是自2006年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以來,日本領導人時隔7年首次訪問蒙古。

在兩國領導人會談結束後,雙方發表了一份旨在強化雙邊經濟關係的新合作倡議。該倡議內容包括,日本將為蒙古修繕火力發電站新提供4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的貸款,確認早日締結日蒙「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方針,以及確保日本企業參與號稱有著「世界最大煤炭儲量」的蒙古塔本陶勒蓋煤田的開發等。此外,日方還表示,將就烏蘭巴托的大氣污染問題提供技術合作,並對蒙古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支援。

此外,雙方在會談中就啟動包含美國在內的三國事務級政策磋商達成一致,以強化其在政治與安保領域的關係。日蒙兩國領導人還就朝鮮半島局勢問題交換了意見,並確認了雙方「重視民主主義等普遍價值觀」的立場。

日本朝日電視台3月31日的報道以「安倍外交滿載而歸」為題,稱「安倍除了達到確保資源與強化雙邊經濟關係的目的外,還通過確認在安保領域的合作,對與蒙古比鄰的中國形成了牽制」。像這樣的「對華牽制」論調,在日本媒體對安倍此次訪問的報道中還是屢見不鮮的。

而日本《產經新聞》31日發表的文章則為安倍訪蒙列舉了三大理由,也就是「對華戰略、與朝鮮相關的日本人綁架問題的進展、以及資源外交」,並稱「雖然每個問題都與國家利益直接關聯,但尤其是在對華戰略上,與中國修復關係前,先與周邊鄰國加強關係可以讓日本處於優勢」。

《產經新聞》3月30日刊載的評論則顯得更為「露骨」,稱「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已近百日,其外交著眼點中,必定含有構築對華包圍圈的意圖」。文章指出,乍看之下安倍外交行程略顯凌亂,但每一個出訪國家都是「日本對華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蒙古就是日本「對華包圍圈拼圖中的北方板塊」。文章還認為,安倍內閣還即將與印度和澳大利亞展開外交活動,其外交戰略顯示出了「將美軍據點夏威夷、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連接起來的『鑽石形安保』佈局」。

其實,對「中國威脅論」和「對華牽制論」進行集中渲染的,大都是一些保守右派媒體。首先,被稱為「鷹派」政客的安倍成為日本首相後,像是給日本的右翼勢力注入了一支「興奮劑」。有評論稱,日本極右勢力正在期待著新一屆保守政權的「大放異彩」。而在日本整體呈「右傾化」趨勢的背景下,部分媒體為其心目中的「保守政權」擂鼓吶喊、營造氣氛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其次,這樣大肆鼓吹「中國威脅」和「對華牽制」的論調,也是別有用心的。有學者指出,在地區間國家實力處於轉換期的背景下,傳統實力國家的保守勢力必然會對新興國家的發展趨勢抱有戒心。而日本極右勢力近來在中日關係問題上頻頻製造事端,其目的是意在給中國的和平發展構成障礙。

分析人士指出,安倍政權上台後一面作出重視對華關係的發言,另一面在外交、安保等領域的動作卻又頻頻顯示出圍堵、牽制中國的意圖,意欲在對華關係上試探性地游弋,其未來對華政策走向還有待觀察。而對於改善中日關係,需要的是日方端正心態,顯示誠意,執意渲染「中國威脅」將毫無益處。

      責任編輯:曾曉
安倍不顧警告 訪蒙尋釣島支持      [2013-04-01]
安倍期待舉行中日首腦會談      [2013-03-31]
安倍被曝「親華」 最愛吃中餐      [2013-03-29]
日媒:習「密使」訪日或會安倍      [2013-03-28]
日首相冀歐盟繼續對華武器禁運      [2013-03-26]
安倍視察福島 強調核電站必要性      [2013-03-24]
安倍內閣支持率達71.1% 維持保持高位      [2013-03-24]
安倍:我若極右翼則全球皆極右      [2013-03-19]
安倍晉三祝賀習近平當選主席      [2013-03-15]
安倍欲向中方傳遞友善信號      [201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