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媒:中國挑戰世界第1需3元素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4-0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鑒於其龐大人口、勞動力和出口產業化的強勁勢頭,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必定會成現實——倘若這意味著擁有最大規模GDP的話。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福布斯》報道,若「第一」的含義更寬泛,如挑戰美國和擔任世界經濟領導者,中國可能還要等上更長時間。這種角色需要中國欠缺的3種元素。

首先,這需要一種本土資源:中國尚未培育出的企業家精神。誠然,企業家精神在中國農村蓬勃興起。在東南沿海,這種精神也在茁壯成長,個人通過出口中國廉價商品已積累大量財富。熊貓、華為、海爾和聯想等都在研發新產品,正成為下一個思科、IBM和蘋果。

可惜,這些企業只是特例而非普遍規律。在當前中國經濟中,企業家精神專注於生產和銷售其他國家已發明和創造的標準產品。儘管經歷了改革,中國企業仍無追求新商業機遇的自由和動機,因為它們是中央計劃中的「單位」而非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即便有這種追求,(中國的)企業家精神也以「供應」而非「需求」為導向。

這正是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尚未研發出備受青睞的產品也不具備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原因。在中國,甚至私企和合資企業也要依賴與政府官員的良好關係,這令其追求真正商業理念和機遇的能力受限。

其次,全球領導者需要市場和政府的巧妙結合,令每個體繫在其擅長而非難有作為的領域發揮作用——但中國恰恰相反。在經濟中,政府並未現身於市場不能勝任或表現乏力的「公共」領域,如環保、職業安全和保護民眾免遭金融詐騙等。與此同時,政府卻以所有人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在生產洗衣粉和鋁材等商品的國企或鄉鎮企業中。政府也插手私營企業並佔有足以控制其經營活動的股份。政府還存在於銀行業,通過政治法令而非市場力量控制著幾乎所有主要銀行的貸款。這些令中國形成一種摻雜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危險混合體。

第三,全球領導者需要新的商業思維方式,使消費者而非政府官僚成為經濟世界的中心。

總之,要成為全球經濟第一,僅有大規模勞動力和龐大市場還遠遠不夠。而上述三點似乎都是中國目前欠缺的。這或許能解釋為何中國金融市場對該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前景並未歡欣鼓舞。

      責任編輯:曾曉
俄媒:說中國更危險是陳詞濫調      [2013-04-02]
中美新關係 取決爭議解決能力      [2013-03-31]
美國:中美在非洲非競爭關係      [2013-03-26]
張高麗會見美前防長:中美有廣泛共同利益      [2013-03-25]
解放軍將首次參加美國主導軍演      [2013-03-24]
前駐美大使透露中美撞機內幕      [2013-03-22]
外媒揣測解放軍「超靜音潛艇」      [2013-03-21]
美媒:中國美人計圈住美情報官      [2013-03-21]
中美兩軍高官通電話談地區安全      [2013-03-13]
尹卓:中美隱身艦不會正面對峙      [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