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三沙被當地漁民稱作「祖宗地」,也是潭門民兵連誓死捍衛的「家園」。圖為去年7月開漁之際,一名漁民在桅桿上懸掛國旗。 【文匯網訊】近十幾年來,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被南海周邊國家軍警無理抓扣、槍擊、刻字侮辱的漁民、民兵超過170人,沒有一個人在所謂的「認罪書」上簽字,沒有一個人被金錢所俘虜。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我很受感動,你們都是好樣的。」4月8日下午,惦記著海南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看望海上民兵連,聽說漁民們維護海洋權益的感人事跡後,他這樣說道。習近平看連史展覽,聽事跡介紹,勉勵他們努力學習現代裝備知識,提高作業能力,在帶領漁民耕海致富的同時,積極做好收集遠洋信息、支援島礁建設等工作。
在海南繁榮的漁業背後,一支堅強的民兵分隊不僅為當地漁業發展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也成為我國一支宣示、維護南海領海主權的中堅力量,這就是——潭門海上民兵連。
成立20多年來,潭門海上民兵連在波瀾壯闊的南中國海上劈風斬浪。當地漁民說,他們就像一座座移動的、不屈的海上堡壘,堅定守護著我國南海之安。
曾支援解放軍南沙島礁建設
潭門海上民兵連是在原潭門漁業民兵分隊的基礎上,根據黨和國家1985年「開發南沙、漁業先行」的戰略方針指導,經上報批准組建的。當時有民兵106名,作業漁船5艘,民兵大都是當地漁民。到90年代初,連隊發展壯大到150多人,在南沙作業漁船達21艘,但相當一部分人是從海南其他市縣來潭門從事漁業生產的。為了便於管理和訓練,2010年有關部門根據指示對海上民兵連進行了整組和重新編排。
1985年潭門海上民兵連成立後,老連長黃循綿就帶領著100多名民兵,乘坐5艘漁船,奔赴南沙進行捕撈作業,這也是我國首個有組織開發南沙的船隊。首航凱旋後,黃循綿覺得,漁民們對南海、南沙的形勢認識還不深入。為了打牢大家對南沙的開發的思想基礎,黃循綿帶領著民兵骨幹組成宣傳小分隊在鎮上走家串戶對漁民進行思想動員,發動大家集資造船。同時,黃循綿還拿出自家準備蓋房的8000多元錢,準備造大船。
經過連隊積極動員,籌資600萬元建造的第二批12艘漁船於1986年初出海,第三批23艘漁船於1987年初開往南沙。據統計,目前每年在三沙海域作業的漁船有600多艘次、13000多人次,累計航行達127萬多海裡。
在南海上,民兵連不光組織漁民進行捕魚作業,還是島礁建設的生力軍。很多民兵骨幹從自發投身島礁建設,在島上風餐露宿,到後來參與到部隊、政府的有組織開發,為西沙和南沙的建設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今年50多歲的漁民王書茂是民兵連排長,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支援解放軍官兵在南沙海域赤瓜、東門、南熏、華陽等7個島礁上進行建設,負責運送石塊、鋼筋、水泥等。「在島上條件艱苦,淡水和米都靠漁船運送。有時想煮干飯沒有米,想煮稀飯沒有水。」
在南沙群島,高溫、高濕、高鹽,建設條件非常差,王書茂不斷往返於潭門和南沙,皮膚逐漸被曬傷,到現在臉上身上都有高強度紫外線帶來的皸裂。據他介紹,十幾年間,7個島礁的建設者中都有他的身影。
2009年,潭門鎮南海漁業黨支部成立後,王書茂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了一名光榮的黨員。現在在處理一些涉外事件時,王書茂總會盡自己所能幫助漁民脫困。「以前建設島礁是為國維權,現在入黨了,維護國家主權的任務更重了。」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潭門漁民在連隊組織下,先後出動漁船580批次,為部隊搶運石塊、鋼筋、水泥等建材265萬噸,協助海軍完成了東門礁、永暑礁、渚碧礁和美濟礁等島礁碼頭的施工建設。去年9月,民兵連被推薦為「廣州軍區民兵工作模範單位」。
「我只認識『China』這個單詞」
財富取之於海上,危機亦來自海上。潭門鎮黨委副書記許德群介紹說,海上民兵連發揮的最大作用是海上維權。
許德群表示,雖然很多漁民民兵沒接受過多少教育,但他們都有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海上維權的大局觀。面對敵對勢力的威脅,他們能夠不屈不撓地鬥爭,是捍衛國家海洋主權的中堅力量。
許德群說,南海資源豐富,其特殊的戰略地位使得敵對勢力瓜分南海的企圖日趨明顯。潭門民兵和漁民在南沙作業期間,多次遭到他國驅趕、扣留,甚至槍擊。
1995年3月25日,連隊4艘漁船、62名漁民在南沙群島美濟礁附近進行捕撈作業時,被菲律賓無理抓扣並關入監獄。在獄中,時任民兵排長的王瓊法聯絡其他4名民兵及時對其他漁民進行思想工作,鼓勵大家堅持鬥爭,維護祖國的主權和尊嚴。其間,菲方13次對我漁民威逼利誘,拿出「認罪書」,引誘漁民簽字承認「入侵」。62名漁民不為所動,並向黨中央國務院寫了一封樸實的愛國信。在關押了半年之後,經過我外交斡旋,菲方才不得不將這些漁民釋放。
在民兵連中,不少漁民民兵都有在海上被驅趕、抓扣的經歷。在對峙中,不少民兵身先士卒,義正詞嚴地怒斥侵犯我主權的行為;有些民兵為保衛領土主權,不惜冒險為國豎立主權碑;甚至有些英雄為守礁付出了生命。
漁民陳則波是民兵班長,他常年在黃巖島海域作業,曾經兩次被菲律賓軍警抓扣,還在獄中遭到過毒打。1997年,陳則波在黃巖島北部作業時,第一次遇到菲律賓軍艦,和陳則波一起作業的4艘漁船和上面的60多名漁民一同被拉到馬尼拉坐牢半年。時隔一年多又是在這片海域,陳則波的漁船竟然被菲軍艦直接撞沉,同樣被帶回馬尼拉。外交部很快就出面解決此事,並要回了他20多萬元的損失。
陳則波說,在獄中,菲律賓軍警曾用棍棒對他進行毒打,強迫他在「認罪書」上簽字。「每次毒打我都咬著牙,堅決不在文件上簽字。我只認識『China』這個單詞,我就反覆說這個詞。」陳則波在跟記者訴說時眼神裡透露著堅定。
2012年4月,中菲在黃巖島發生對峙事件。當時陳則波和另一個民兵班長許德譚正在黃巖島潟湖中作業。當全副武裝的菲律賓軍警登上漁船,驅趕漁民們到達船頭並暴曬2個小時後,又迫使漁民簽字。有多次鬥爭經驗的陳則波仍然義正詞嚴:「這個地方是『China』的!你們趕緊離開!」這一次,企圖侵犯我國主權的行為又未得逞。
據統計,近十幾年來,潭門鎮被南海周邊國家軍警無理抓扣、槍擊、刻字侮辱的漁民、民兵超過170人,沒有一個人在所謂的「認罪書」上簽字,沒有一個人被金錢所俘虜,連隊民兵骨幹都能在遭毆打、強迫簽字等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抗擊自然災害中的「排頭兵」
許德群說,潭門漁民常年遠離家鄉到「三沙」捕撈作業,一出海就是數個月,風裡來雨裡去,出門捕魚的丈夫、兒子總讓家人牽掛。每當漁民打漁回港時,民兵們還會把消息提前告訴這些漁民親屬;在休漁季節,民兵連還組織民兵輪流看護漁船。不光在陸地上,在海上作業時,民兵連也發揮著安全後盾的作用,保衛著漁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海南省瓊海市委常委、人民武裝部政委吳及時說,連隊民兵在闖海過程中,與颱風、海嘯進行長期鬥爭,在抗擊自然災害上經驗豐富,發揮著「排頭兵」的作用,多次在潭門和南海上組織漁民抗擊颱風、洪澇災害,進行生產自救。
2012年7月26日,9艘潭門港的漁船在南沙中業群島附近作業,突然海上狂風大作,400噸的「瓊·瓊海09005」船舵損壞不能移動。船主盧全校報警求援後,在附近作業的民兵柯維秀開著195噸的漁船前往救援。到達現場後,柯維秀用尼龍繩和鋼纜拖著400噸的大船開了近10個小時前往渚碧礁避風。危險過後,柯維秀髮現,拖船用的直徑5、6厘米的尼龍繩斷了兩根。
「當時他們船上有28個人,情況太危險了,海上有3米多高的大浪,如果再晚一點,20多個人就沒命了。」盧全校心有餘悸地回憶道。
許德群表示,漁民算是高危職業,廣大漁民在茫茫大海上生活很艱苦,碰到事故發生時往往孤立無援。民兵在此時可以很好地發揮協調、溝通、救援作用,一方面可以通過「北斗」系統確定海上方位,通過單邊帶向岸上匯報情況;另一方面可發揮協調作用聯繫多部門實施海上救助,確保漁民生命安全。
2010年10月,瓊海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潭門鎮變成一片汪洋。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民兵連派出兩個應急救援小分隊,出動兩艘大馬力快艇,救出被困群眾近100人,打撈拖回船隻45艘,在隨後的災後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兵骨幹王書衛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早在明朝時期,潭門108個壯士就結拜為兄弟,斗海盜殺外賊,保護了鄉親們的平安。現在雖然是和平年代,作為一名光榮的民兵,仍然不能忘記祖國交託的使命,要發揮自己民兵骨幹的作用,為國家主權和漁民的財產安全做出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