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國曾向中國求助深刻瞭解金正恩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5-0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美韓與朝鮮的博弈在持續,但情況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美韓方面拋出了橄欖枝,朝鮮方面遲遲才做出回應,提出了要價很高的談判條件,朝鮮半島局勢有緩和的可能性,但雙方戒心十足,不確定因素很多,半島局勢可謂波譎雲詭。克里每到一地,都在向亞洲的外交和國防官員們打聽「金正恩的策略」和「朝鮮政府的內部機制」。他的隨行官員向美國媒體披露,克里曾特別向中國求助,以「深刻瞭解金正恩的行為」。

據環球人物報道,美國國務卿克里4月12日至15日的亞洲之行,朝鮮問題是重點,他在東京對平壤「隔空喊話」,表示只要對方有意解除核武裝,美國就願意與其直接溝通。但4月18日,美韓軍方高層召開會議,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又放出狠話,重申不惜動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一切軍力「保衛韓國」,「堅決應對朝鮮的挑釁」。 4月19日,韓國軍隊在韓朝邊境附近舉行年度軍事演習。

在此情形下,朝鮮的回應也很強硬,4月18日,朝鮮國防委員會政策局發表聲明提出談判三條件:一是停止「反朝挑釁行徑」並「全面道歉」;二是保證不再進行「威脅或恐嚇朝鮮的核戰爭演習」;三是全面撤走部署在韓國及周邊地區的「核戰爭手段」。聲明還說,如果韓國把朝鮮的核武「視為民族共同的資產」就「前途無量」,如果「呆在美國的核保護傘之下」就「自取滅亡」。次日,朝方又發佈公報,高調猛批此前韓國一些人在朝鮮「太陽節」時「侮辱朝鮮最高尊嚴的妄動」。

由於雙方嚴重缺乏互信,對對方的舉動都存在著誤判的可能。在朝鮮半島當前火藥味十足的情況下,這種狀況會增加戰爭的風險。越戰老兵出身的美國參議員、曾參選總統的老資格共和黨政客麥凱恩對這一點就看得很清楚。不久前,他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國情」節目中說,「不要以為這個年輕人的思維方式跟我們一樣。他跟我們不一樣。」他所謂的「年輕人」,就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他還說,目前最嚴重的危險之一是「誤解導致意外衝突」。

國務院裡缺老手

極想摸清朝鮮情況的,還有美國國務卿克里。

克里上任之初,人們曾期待他能夠化解亞洲的緊張氣氛。今年1月,他在美國國會舉行的國務卿提名人聽證會上說:「我們在亞洲部署的軍力,已遠遠超過任何其他國家。中國人環顧四周之後會說:『美國在幹什麼?想包圍我們嗎?』我認為我們必須三思而後行。」這些話,被解讀為他並不贊同過於倚重軍事力量的「重返亞洲」戰略。但事與願違,他上任沒多久,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讓美國的B-2轟炸機、核潛艇等看家武器紛紛調往半島周邊,「核戰」成了熱門詞彙。

在訪問亞洲的4天中,克里每到一地,都在向亞洲的外交和國防官員們打聽「金正恩的策略」和「朝鮮政府的內部機制」。他的隨行官員向美國媒體披露,克里曾特別向中國求助,以「深刻瞭解金正恩的行為」。在外界看來,這實在讓克里很沒面子:美國的外交決策團隊裡,難道就沒有朝鮮問題專家嗎?

在美國有影響的《外交政策》雜誌看來,確實「沒專家」,其網站日前發表的一篇文章是這麼說的:美國「決策高層中就沒有朝鮮問題專家。這些人坐在駕駛座上,卻不知道要去哪裡。」在克里管轄的國務院,直接負責朝鮮問題的是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原先擔任這個職務的是科特•坎貝爾,他2009年上任後,多次處理過朝鮮問題,是比較有經驗的。他把朝鮮稱為「黑箱」,並非常重視朝鮮對美國利益的影響。2011年,他在美國國會舉行的聽證會上說,朝鮮是「美國最持久的外交政策挑戰」。但他主張以對話來解決問題,說「如果朝鮮出現轉變,願意改善朝韓關係,美國仍願意與朝鮮對話」。他對這一次危機的判斷是,朝鮮雖然「屢屢挑釁」,但沒有與之相配的軍事行動能顯示其有作戰的準備。「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軍事方面幾乎沒有動作。」但他仍強調問題的嚴重性。「對美國而言,此次核試驗生動地表明,朝鮮不可預料且行事隱秘的年輕領導人金正恩正尋求遠程核打擊能力,這對美國的安全構成越來越大的風險。」這個判斷,與後來朝鮮方面一再表達的擁核決心似乎是一致的。

今年2月坎貝爾卸任後,接替他工作的約瑟夫•尹則沒那麼老到。尹的長項是經濟,從事外交工作之前在一個私人機構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曾去過泰國、韓國、印尼、香港等地,是個東南亞問題專家,並沒有處理朝鮮事務的經驗,在美國駐韓使館工作時也未參與高層決策。今年3月,他在美國國會出席聽證會時表示,只有朝鮮做出「值得信賴和有誠意的無核化承諾」,美國才會研究重啟美朝對話的問題。他還提到2005年六方會談後通過的聲明,稱朝鮮當時就作出了無核化承諾,要求朝鮮必須履行這個承諾。他還將韓美同盟稱為「世界最佳」。與此同時,美韓方面也加強了對朝鮮的軍事防範,增加了軍事壓力。這些強硬的舉措,現在看無益於半島局勢的「降溫」,反而會刺激朝鮮作出更強硬的反應。

美國還有一位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格林•戴維斯,在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前夕,他緊急出訪韓、中、日3國,但沒能影響朝鮮的核試驗。他是核問題與歐洲問題的專家,大部分時間都擔任美國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長期在維也納工作,與朝鮮打交道並不多。戴維斯領導的美國六方會談特使哈特,也是朝鮮問題的外行。他在2011年6月上任,此前長期從事外交工作,當過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中國事務主管,也在國務院主管過台灣事務。他3次被派往美駐華使領館,兩次在美國駐台機構工作,還在蘇聯和伊拉克工作過,是個中國問題專家,卻沒什麼朝韓問題經驗。

奧巴馬身邊也沒人

美國的外交團隊除了國務院這一批人外,還有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批人。這個委員會由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主持,負責就涉及國家安全的內政、外交及軍事政策向總統提出建議。有人猜測,國安會的亞洲事務高級主任拉塞爾可能會到國務院接替坎貝爾的職位。雖然他的外交工作經驗大部分與日本有關,曾常駐過日本大阪、神戶、名古屋等地,但畢竟他處理過一些涉朝事務。1992年至1995年,他曾在日內瓦和吉隆坡參加了與朝鮮的核對話,後來也參加了1994年關於朝鮮核問題的框架協議的緊張談判。不過,去年3月,當朝鮮半島氣氛正因朝鮮準備發射衛星而變得緊張時,奧巴馬前往以「三八線」聞名的韓朝非軍事區。當時拉塞爾稱,「非軍事區是朝鮮半島的民主前線」,奧巴馬去那裡「象徵美國與盟友韓國的團結」。但美聯社評論稱,此舉「可能被朝鮮解讀為特意向其未經考驗的新領導人展示力量」,一定程度上會刺激朝鮮、激化矛盾,即便朝鮮有意與國際社會合作,也可能因美韓盛氣凌人的態度而失去選擇餘地。說到底,這也是美方不懂朝鮮國情的結果。

在五角大樓,奧巴馬有一個很信任的人:負責亞太安全事務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利伯特。他畢業於斯坦福大學,曾經到北京大學進修過中文,後來從軍,曾作為情報官到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戰,還獲得過勳章,隨後就作為外交政策顧問加入了奧巴馬第一次競選總統的陣營。後來,他曾擔任國安會的辦公室主任,處理過不少外交難題,但他並不是東北亞問題專家,對朝鮮沒太多經驗。他的副手拉維爾的專長則是巴基斯坦事務。國防部還有一個東亞事務副助理部長職位,空缺了近一年。原來擔任此職的日本問題專家謝非爾去了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去年12月,哈維擔任了這個職務,但他是個中國問題專家。

至於奧巴馬最信任的「身邊人」、白宮辦公廳主任麥克唐納,雖然他曾經擔任過副國家安全顧問,但也並不熟悉朝鮮問題。麥克唐納在奧巴馬還是參議員的時候,就當了奧巴馬的外交政策顧問。他效力於奧巴馬的2008年總統競選,被視為奧巴馬的忠實追隨者,兩人常一起打球。在奧巴馬第一任期內,麥克唐納參與了從增兵阿富汗到擊斃本•拉登的各種重要決策。曾有人戲稱:「如果麥克唐納給你來電,那就等於總統親自來電。」不過,他雖稱得上是外交專家,但在朝鮮問題上,依然經驗甚少。

目前,奧巴馬身邊唯一稱得上朝鮮問題專家的是西德尼•塞勒。他是中央情報局的資深情報專家,有30多年的情報工作經驗,曾去過平壤,在韓國工作過12年,能說流利的韓語,並寫過一本書《金日成1941-1948:創造傳奇,建立政權》。但目前他只是在國安會負責整理來自中情局的情報,而且很可能要重返中情局工作。

而在奧巴馬政府更高級別的官員中,從國務卿克里、國安會顧問多尼隆到中情局長布倫南和國防部長哈格爾,專長都不是朝鮮問題。有專家指出,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奧巴馬現在的對朝鮮政策偏向冷漠,避免與平壤的直接接觸。自從金正日去世後,奧巴馬政府「沒有認真地嘗試與朝鮮接觸」。一位曾參加過與朝鮮對話的官員說:「不與朝鮮面對面,他們做了壞事就施壓,以為這樣就能改變他們的行為,這樣的想法根本就是錯誤的。」

國會的聲音更激進

除了行政系統,美國國會對外交事務的發言權也很大。比如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是國會中最有聲望的委員會,在幾乎所有對外政策問題上都有發言權,要簽署國際條約或者雙邊協定,外委會是第一關。對總統提名的國務卿、大使等外交人員,也有審批權。外委會還可以直接組織議員出訪,通過影響議員來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當過參議院外委會主席的拜登和克里,現在分別是副總統和國務卿。而眾議院外委會對外交政策的影響雖然稍遜,但仍不可小覷。

但是,目前國會的外交掌門人,也談不上「懂朝鮮」。今年2月剛上任的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內德斯,1954年出生於紐約,父母是古巴移民,1953年古巴革命前夕逃離哈瓦那,全家對卡斯特羅領導下的古巴都毫無好感。在國會,他一直堅定主張對古巴進行更嚴格的制裁,也反對伊朗擁核,曾力推《伊朗核不擴散法案》。對朝鮮,他沒去過,也沒有任何感情,但認定朝鮮要是敢對美國發起核攻擊,就等同於自殺。他說,朝鮮有能力「製造6到8枚核武器」,但「我們絕對有決心和能力來應對朝鮮的任何威脅」。今年3月,他在《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文章,口氣強硬地說,對付朝鮮這樣的國家,美國一秒都不要耽擱。美國國會必須讓朝鮮為它的「挑釁和輕率」付出代價,包括增加對朝制裁、加強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向聯合國施壓等。「必須要讓朝鮮明白它的行為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美國及其盟國不會袖手旁觀。」

相比較而言,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羅伊斯對朝鮮的瞭解要多一些,但強硬程度不亞於梅內德斯。這位62歲的共和黨人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他的選區裡有不少韓國移民,也曾去過朝鮮。但他所得到的「朝鮮印象」,同樣是以負面為主。他曾對記者說,朝鮮一貫的策略就是製造威脅,獲得談判籌碼,獲取援助後繼續這個惡性循環。他還說,有證據表明朝鮮在幫敘利亞建核反應堆,伊朗也曾得到其遠程導彈技術。在一次國會聽證會上,他說對付朝鮮要「像對待有組織犯罪一樣,查明網絡,阻斷運輸,切斷資金流」。在他看來,西方給朝鮮的援助被用來發展核武器,所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直接切斷朝鮮的資金鏈,讓朝鮮政權倒台。這樣的態度,也難怪朝鮮總是感到不安全。

其實,美國也有一些真正的「朝鮮通」, 新墨西哥州前州長理查森就是其中之一。他去過朝鮮8次,一向主張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他回憶今年1月出訪朝鮮的情景說:「晚上呆在平壤,睡覺前沒什麼可做。這裡沒有手機,也沒有互聯網。電視一天只有幾個小時節目,不停播放宣傳片和金正恩慶祝他爺爺誕辰100週年的演講。金正恩上台後,人們似乎更開心,也更熱衷於貿易,但是他們還是缺少食物和燃料,而且對外國的敵對和侵略的恐懼,已經深深植入他們的意識中。」隨著半島形勢的緊張,朝鮮的調門越來越高,但理查森提醒美國人,朝鮮「說得多、做得少」,「形勢很嚴峻,但每個人都要保持冷靜。」他的觀點與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不謀而合。奧爾布賴特2000年曾在國務卿任上出訪朝鮮,是正式訪朝的美國現職官員中職務最高的一位。她說:「如果朝鮮像2005年一樣重回談判桌,我們應該與他們對話,以此來解決問題。」

朝鮮半島軍情連線
      責任編輯:李可為
美國指中國網絡間諜竊軍事資料      [2013-05-09]
美國警方曝光囚奴案細節      [2013-05-09]
安倍屈從美國對歷史問題含糊表態      [2013-05-08]
朴槿惠稱沒有會見金正恩的想法      [2013-05-08]
美國三名女子遭三兄弟囚禁10年      [2013-05-08]
美國俄州男子持AK47對巡警掃射      [2013-05-07]
瞭望:美國拿中國黑客替代匯率      [2013-05-07]
300億只蟬將入侵美國東海岸      [2013-05-07]
世上第一把3D打印手槍美國試射      [2013-05-07]
美國911博物館將賣門票引憤怒      [201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