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俄羅斯軍事評論網評論稱,許多專家認為,中國現役的防空系統在對抗包括巡航導彈在內的眾多類型的現代化空中目標方面的能力仍非常有限。中國目前仍缺乏通用性的一體化國家防空體系,現役的陸基防空武器裝備只能承擔一些重要設施的對空防禦任務。
據 人民網報道,目前共裝備有110-120個營的HQ-2、HQ-61、HQ-7、HQ-9、HQ-12、HQ-16、S-300PMU、S-300PMU-1和S-300PMU-2等型號的防空導彈系統,共有約700套發射裝置,其規模僅次於俄軍。HQ-9系列是中國研製並裝備的性能最為先進的第三代防空導彈系統,具備在複雜干擾條件下高效對抗大規模空中襲擊的能力。改進型的HQ-9A反導作戰能力更為強大。中國自行研製的HQ-16新型中程防空系統採用熱垂直發射方式,具備在強電磁干擾條件下高效攔截現代化空中來襲目標的全天候作戰能力。
俄羅斯軍事評論網5月20日報道原文如下: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導彈部隊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末,目前共裝備有110-120個營的HQ-2、HQ-61、HQ-7、HQ-9、HQ-12、HQ-16、S-300PMU、S-300PMU-1和S-300PMU-2等型號的防空導彈系統,總計配備約700套發射裝置,其規模僅次於俄軍(裝備約1500套防空導彈發射裝置)。不過,在中國現役的防空導彈系統中,老式的HQ-2(仿製自蘇聯的S-75)所佔的比重超過了三分之一。目前,中國軍方正在積極淘汰這種過時的武器系統。
1959年春,蘇聯向中國提供了首批SA-75防空系統,共配備62枚導彈,編為5個火力營和1個技術保障營。同年10月7日,這種秘密運抵中國大陸的防空系統在北京附近取得了首個戰果:擊落了一架台軍的RB-57D型偵察機。
SA-75出色的作戰性能使得中國領導人決定購買其生產許可證,中國的第一種國產防空導彈系統HQ-1(「紅旗-1」)由此誕生。從1965年起,中國開始在東德、瑞士和其他國家專家的參與下研製升級版的HQ-1,即後來的HQ-2。這種新型防空系統擁有更遠的射程,在敵方實施電子干擾的情況下仍具有很高的作戰效能。首批HQ-2於1967年7月裝備部隊。
在HQ-1和HQ-2的基礎上,中國還開發出了專門用於打擊美國SR-71超音速高空偵察機的HQ-3。不過,在1970—1980年代,中國只是埋頭於發展HQ-2,以使其性能指標能夠應對敵方空中攻擊手段的不斷發展。在此期間,中國先後推出了HQ-2A、HQ-2B和HQ-2J等更為先進的型號。在1980年代,該系列防空導彈系統的年產量約為100套。與此同時,中國還向阿爾巴尼亞、伊朗、朝鮮和巴基斯坦等國提供了數百套HQ-2系列防空導彈系統。時至今日,包括中國在內的一系列國家仍在使用這一老式裝備。
通過對越南方面繳獲的美制AIM-7「麻雀」空對空導彈進行分析和仿製,中國成功研製出了HQ-61型防空導彈系統。HQ-61系統的性能無法充分滿足中國軍方的需求,因此其產量非常有限並最終被HQ-7(仿製自法國的「響尾蛇」系統)。但HQ-61項目並未就此終結,中國人後來有對其進行了現代化改進,進而研製出了HQ-61A。該系統目前仍在服役,主要用於保衛中國防空部隊裝備的遠程防空系統。
HQ-7系列的研製工作啟動於1979年,在1986年7月至1988年6月間進行了驗收測試。目前,該系統廣泛裝備於中國陸海空三軍部隊,其中,陸軍和空軍裝備的分別為自行和牽引式版本,主要用於保衛機場和重要的基礎設施。
除此之外,中國還利用意大利方面提供的技術研製出了HQ-64防空系統(出口型號為LY-60)。中意雙方的合作始於80年代末,雖然意方在1989年6月份之後停止了與中方的合作,但顯然後者在此之前已獲得了足夠多的資料並最終獨立完成了HQ-64的研製工作。
在最近10多年時間裡,中國防空系統的性能得到顯著提升,這主要得益於從俄羅斯進口的S-300PMU和「道爾」防空系統。中國曾在上世紀90年代購買了四套S-300PMU和約100枚配套的防空導彈,以及數十套「道爾」機動式防空系統。這些現代化的俄制裝備極大地完善了中國的防空體系。中國軍方對S-300系統的性能非常滿意,這最終推動中方在2002—2003年間又購買了更為完善的S-300PMU-1。
通過對獲取的現代化俄制防空系統進行研究,中國啟動了新型國產防空系統的研製計劃。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人最終以S-300的技術方案為基礎開發出了國產遠程防空系統——HQ-9(出口型號為FD-2000)。該系統具備對低、中、高空飛機、巡航導彈和直升機實施全天候打擊的能力。HQ-9系列是中國研製並裝備的性能最為先進的第三代防空導彈系統,具備在複雜干擾條件下高效對抗大規模空中襲擊的能力。
目前,中國已開始生產改進型的HQ-9,即HQ-9A。憑藉著經過改良的電子設備和程序設計,後者的作戰效能更為出色,尤其是反導彈能力更為強大。
在中程防空系統方面,中國近年來研製成功了HQ-12。該系統的研製工作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主要是為了替換老式的HQ-2。這一項目最初研製的產品被稱為KS-1,其在1989年進行了測試,並在1991年的巴黎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KS-1的研製工作於1994年結束。
由於在測試中表現不佳,新開發的KS-1A一直未能裝備中國防空部隊。直到2007年7—8月間,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的裝備展示中,最新改型的KS-1才再次亮相並被重新命名為HQ-12。新系統配備移動發射裝置和H-2000型雷達。其名稱上的變化表明,中國軍方已同意裝備這種新型防空系統。2009年10月1日,數套HQ-12出現了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的閱兵式上。
中國研製的HQ-16新型中程防空系統性能出色。該系統融合了俄制S-300P和「山毛櫸-M2」的技術方案。與「山毛櫸」不同的是,HQ-16採用了熱垂直發射方式。HQ-16系統所配備的導彈重量為328千克,最大射程40千米。其每套發射裝置的運輸-發射箱內儲存有4—6枚導彈。該系統所使用的雷達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150千米。HQ-16系統可用於攔截敵方戰略和戰術航空兵裝備的各型飛機、火力支援直升機、巡航導彈以及無人機,具備在強電磁干擾條件下高效攔截現代化空中來襲目標的全天候作戰能力。
從上述型號繁多的防空導彈系統可以看出,中國對建立和完善現代化的防空體系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同時,許多專家認為,中國現役的防空系統在對抗包括巡航導彈在內的眾多類型的現代化空中目標方面的能力仍非常有限。正如美國國防部在其每年發佈的有關中國軍事潛力的報告中所指出的,中國目前仍缺乏通用性的一體化國家防空體系,現役的陸基防空武器裝備只能承擔一些重要設施的對空防禦任務。同時,中國現在只擁有較為初級的戰術聯合防空體系。以當前的形勢判斷,中國只有到2020年前後才能建立起一套較為有效的防空體系。
(原標題:俄媒披露中國強大防空導彈戰力 紅旗-16性能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