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剛剛結束對印度的正式訪問,期間中印發表聯合聲明。新華網報道,中國專家認為,此訪增進了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間的互信,拓展了務實合作的領域和深度,並將帶動本地區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
成果豐碩 互信加深
訪問印度4天期間,李克強總理與印度總理辛格舉行會談,並會見印度總統普拉納布·慕克吉。中印還發表3000餘字的聯合聲明。
李克強在與印度總理辛格共見記者時說,回顧過去,歷史上中印文明的交流互鑒持續而深入,面向未來,中印共同發展的潛力巨大。
「此次訪問非常成功、富有成果,諸多務實成果集中體現在共有35條的聯合聲明之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印度問題專家馬加力表示,李克強以總理身份首次出訪的第一站就是印度,不僅表明中國政府對印度的高度重視,同時也體現了中國願和印度發展戰略關係的真誠願望。中印關係不僅具有雙邊意義,也具有地區和全球意義。
專家認為,聯合聲明涵蓋經貿、科技、人文、區域、防務等各個領域,既有具體目標,也有合作方式,內容豐富,操作性強。
「中印共有25億人口,兩國合作空間很大、領域很多,可合作的方面遠遠多於碰撞和摩擦。兩國之間的一些分歧也不妨礙兩國在更廣泛的領域、更寬闊的空間合作。」馬加力說。
北京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認為,李克強此訪加深了中印之間的互信。
「互信就是政治互信和安全互信,這是中印兩大新興經濟體的總局。」姜景奎認為,政治互信體現在中印高層保持往來的良好勢頭;安全互信表現在兩國在邊界問題徹底解決前,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聯合聲明中,中印表示要繼續在阿富汗、中亞、西亞等地區問題上保持磋商,還要在軍控、裁軍、反恐等方面繼續合作,這都是為了促進安全互信。」姜景奎說。
馬加力認為,聯合聲明反映出中印戰略互信在增強。「原來中印之間存在較深疑慮,戰略與安全合作不足。此次聲明中明確提出加強在安全、軍隊、邊界等領域合作,明顯前進了一大步。」
優勢互補 務實共贏
李克強總理在印度報紙發表署名文章時指出,世界期待亞洲成為全球經濟的引擎,這離不開中印「兩匹大馬」的帶動。
中印兩國人口佔全球近40%,同為最重要的兩個新興市場,但2012年,兩國雙邊貿易額僅約700億美元,這與兩國經濟總量和地位並不相稱,也說明拓展的潛力和空間巨大。
在此次訪問中,中印兩國在經貿合作領域達成諸多共識:如促進貿易自由化,開展在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大項目合作,共同倡議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採取措施應對貿易不平衡問題等。
「此次兩國總理提出的合作領域非常具體,可操作性強,對提升兩國經貿合作規模,促進兩國貿易平衡發展有積極推動作用。」姜景奎說。
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承包、鐵路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而印度在醫藥和軟件開發等領域擁有先進技術。通過落實上述共識,兩國將有效實現各自優勢項目的對接。
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是雙方經貿合作的亮點之一。姜景奎認為,這一倡議不僅將促使四國經濟走廊成為國家間發展機制,還將帶動南亞、東南亞、東亞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
中印在聯合聲明中提出,雙方同意考慮在第三國開展共同關心的開發項目。姜景奎指出,中印兩國都是資源消耗大國,兩國有很多資源市場是重合的。這一建議如實施,可避免中印之間的惡性競爭,不僅能促進兩國經濟發展,還能帶動第三國經濟,在世界上發揮兩國經濟引擎作用。
借鑒古風 增進友誼
聯合聲明提到,「多年來,中印探索出一種行之有效的友好相處、共同發展的模式,成為相鄰大國之間關係的典範。」
中國前駐印度大使周剛表示,中印兩國在歷史上曾共同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兩國完全可以相互信任、睦鄰友好,構建新型的大國關係。即使存在歷史遺留問題和分歧,也可以從大局出發,從長遠角度看,增進信任、縮小分歧、解決問題。
在李克強訪印期間,兩國宣佈了一系列加強人文交流、增進兩國友誼的舉措,以夯實兩國關係的民意基礎。
據聯合聲明,中印決定將2014年定為中印「友好交流年」,共同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決定於2014年完成《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書》編撰工作,同意啟動中印經典作品互譯工程,繼續舉行百人青年代表團年度互訪活動,鼓勵兩國地方省市締結友好關係。
專家認為,中印加強人文交流,有利於增進兩個古國之間的理解。
「聲明中一些倡議頗具古風,如互譯經典。盛唐時期,兩國就通過互譯經典作品增進了交往。經典是理解的基石,理解是互信和合作的基石。」姜景奎說,「中印領導人意識到要借鑒兩國關係黃金時期的交往模式來推動當下的人文交流。」
馬加力表示,中印之間存在疑慮、誤解以及誤判,主要源自雙方信息不對稱,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兩國人員往來不夠頻繁,這和兩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不相匹配。此次聯合聲明提出了一些加強媒體、青年人交往的倡議,有助於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瞭解和友好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