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來自台灣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日前在「兩岸共同保釣學術研討會」中表示:以琉球主權問題做為解套釣魚島爭議的思路,固然在法律上與策略上值得討論,但也應考慮琉球人民的意願。如果要質疑琉球法律地位,最好是由台灣方面,而非大陸學者或官方提出。
據中評社報道,「兩岸共同保釣學術研討會」由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和台灣兩岸統合學會主辦、大陸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協辦,5月18日在北京舉行。兩岸重要的國際法、國際政治及兩岸關係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林泉忠表示,琉球歸屬問題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乏人問津,如今因釣魚台衝突而再次受到高度關注。近年之所以出現質疑日本對琉球主權的熱議,主要來自於兩大因素。其一,冀望作為一個新的思路為釣魚台問題解套;其二,中國新海洋戰略與民族主義交錯的產物。
林泉忠表示,釣魚台主權問題與琉球歸屬問題本為兩個獨立的問題,然而兩者之間不乏符節關係,可歸納為三組共同點。第一、無論是琉球還是釣魚台,兩者在歷史上皆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之所以發現釣魚台列嶼的存在,與中國建立與琉球的宗藩關係有著直接的關連。第二、琉球與釣魚台兩群島之所以分別於十九世紀後半期為日本所併吞或佔據,皆因日本以武力乃至戰爭為後盾而得之。第三、釣魚台列嶼與琉球兩者之間的關係在一八九五年後若即若離,卻也都在二戰後走上了同一命運。
林泉忠表示,日本被質疑擁有琉球主權的合法性問題,主要包括:一、清廷與日本就日琉球歸屬談判最終成為「懸案」,為「琉球地位未定論」之源頭;二、1972年美國無視「吾人」之一的「中華民國」的抗議,片面將琉球交予日本。
林泉忠表示,兩岸政府在處理琉球地位上有不同,包括蔣介石在內,戰前中華民國對琉球地位的認知分歧,不過戰後迄今也都基本恪守了不承認日本擁有琉球主權的立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在五、六十年代因意識形態而默認了琉球歸日。
林泉忠表示,《人民日報》5月8日刊登呼籲「再議琉球主權」的爆炸性文章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持續在國內各媒體、網路延燒。《環球時報》再繼續發文倡議中國分三步驟啟動「琉球再議」,包括呼籲中國應投入實際力量,在沖繩地區培育「恢復琉球國」的力量。林泉忠表示,大陸在處理琉球問題上要謹慎,他表示,如果要質疑琉球的法律地位,最好是由台灣方面質疑,因為「中華民國政府」在不承認琉球屬於日本一事上始終如一,立場較有正當性,而且也較不會讓琉球人感覺突兀,或讓日本人利用做為政治操作。
林泉忠表示,以質疑琉球主權問題作為解套釣魚台爭議思路的想法值得思考,但也需要考慮到琉球人民的意願。他並舉他2005年至2007年在琉球所做民調結果顯示,大約有4成認為「我是沖繩人」,2成半認為「我是日本人」,大約有3成多表示他們既是沖繩人也是日本人。認為琉球應該獨立的占 20.6%,不應該獨立的有64.7%,不知道的占12.7%。
有多位與會學者表示,此時討論琉球問題,並不表示一定要求琉球獨立,而是希望從國際法上探究釣魚島與琉球的關係,一方面破解日本對釣魚島主張的法理依據,有戰略上的功能;另一方面則是還原歷史、法律,有回歸事實的需要。至於琉球未來的政治地位為何,當然還是應該尊重戰後的國際文件,以及琉球人民的意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