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俄專家:「梅普組合」一去不復返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5-3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沉寂了一段時間後,「梅德韋傑夫可能辭職」、「梅普關係生變」的話題在俄羅斯重新活躍起來。有俄媒體甚至言之鑿鑿:梅普二人「漸生罅隙」,梅德韋傑夫政府將於年底辭職。——不過,這次恐怕要來真格的了。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5月26日,俄總理梅德韋傑夫首度在俄羅斯獨立電視台的節目中回應相關傳聞。他坦言本屆內閣下野確有可能性,並稱「獲任時就必須做好去職的準備」,但並不後悔沒有爭取總統連任。他同時否認與普京關係緊張。他說,與普京在觀點和管理風格上的差別不影響他與普京二人的關係,「我們的關係過去是、現在是並且仍將是同志式的、良好的關係」,如果沒有這種關係,大概今天就會是另一個政府了。

但在分析人士眼中,從俄這一年的政治運作結果看,梅普二人的關係的確發生了質的變化,俄羅斯政治生態又回到2008 年以前的狀況:普京是上級,梅德韋傑夫是下屬,原以搭檔為名的「梅普組合」或「普梅組合」已經成為歷史。

俄政治舞台上只有「普京選項」

2000年以來,普京依靠同鄉、同學、同僚、同黨等關係,建立了對俄羅斯的有效治理。普京做了兩任總統後,迫於憲法有關規定,不得不暫時退居二線,挑選具有書生氣、但沒有政治根基的年輕下屬梅德韋傑夫為自己「看攤」。強者普京被迫與弱者梅德韋傑夫分權,「梅普組合」相應而生。

作為一種臨時性、過渡性政治安排, 「梅普組合」這種獨特的權力配置在2008 年至2012年保障了俄國家權力機構的正常運轉,確保了普京對俄領導權沒有旁落他人之手。在這一組合中,梅德韋傑夫雖然相對弱勢,但居於法律上的優勢地位; 普京雖然擁有重要影響力,但不得不聽命於梅德韋傑夫,屈居其下。

普京第三次出任總統,擁有憲法賦予總統的全部權力,加之多年經營打下的牢固根基,政治優勢無人能敵,他不再需要與任何人分權。再度就任總統時,普京幾乎把當總理時的全套班底帶到總統府,留給梅德韋傑夫的多是各部的副手。普京事實上保持了對政府工作的強力掌控。

一年來,普京發號施令,睥睨天下,意氣風發,再次成為名副其實的俄羅斯「老大」。他強力推進政治改革,有效打壓體制外反對派,實現國家政治穩定;他努力兌現競選承諾,於就任當天連發11道命令,涉及住房、衛生、退休金、教育、人口、軍隊建設、外交等領域未來6年內的優先任務和目標。普京精力充沛,內政外交事無鉅細親自過問。他與民眾直接對話,回應社會訴求,關注民生疾苦。他展示給社會的是一個殫精竭慮為民操勞的人民公僕形象。

也因此,普京一直保持相對較高的民意支持率。過去一年中,支持普京的選民一直保持在45%到46%的水平,其受信任的程度和選民支持率均遠高於其他政治領袖。民調同時顯示,62%的俄羅斯人不支持體制外反對派提出的「沒有普京的俄羅斯」和「 普京應該下台」的口號。

俄羅斯政治和經濟溝通中心主任奧爾洛夫認為,在今天的俄羅斯政治舞台上,除普京外別無選擇。

梅氏個人支持率不斷下降

與普京強勢「回歸」相比,梅德韋傑夫任總理開局不利。2012年俄經濟只增長3.4%,今年第一季度增幅僅為1.1%,俄經濟發展部不得不將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從此前的3.6% 大幅下調至2.4%。

經濟形勢不好,財政拿不出錢用於執行普京11項命令及由此衍生的218項任務。2012-2013年,政府本該完成「普京任務」中的151項,但據政府統計到4月底只能完成111項,約占總任務額的73%,而據總統辦公廳統計僅有2/3的總統令得到執行。

梅德韋傑夫步履維艱,飽受批評。有關普京準備替換梅德韋傑夫的猜測一直如影隨形。反對派對梅德韋傑夫當初與普京拿總統職位私相授受耿耿於懷,來自總統辦公廳的匿名批評不絕於耳。

現在,梅德韋傑夫的個人支持率只有約15%。

政府工作推進不順暢,普京對選民承諾落實不到位,惹得普京幾次發怒。

4月16日,普京談到其競選承諾的落實情況時批評官員只是「做表面文章」,強調所有決議都應得到執行。他說:「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執行決議),那我們就得承認,要麼是我工作低效,要麼是你們工作不力,(如果是後者),你們都得離職。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目前我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說法。」 5月7日,普京要求政府在落實總統令問題上切實負起責任,不能應付了事。

普京列舉政府低效的若干例子,如向多子女家庭提供土地、安置危房住戶的工作相當「浮皮潦草」。他還批評政府在4月初草率通過缺乏資金後盾的遠東及外貝加爾地區開發國家計劃,計劃標明將在2020 年以前投資逾3.8萬億盧布,但財政部證實只撥款2960億盧布。

梅氏支持者聯盟已被拆散

實際上,梅德韋傑夫組閣時的班底一年來已經出現破損。

2012年9月底,普京對教育與科學部長利瓦諾夫、地區發展部長戈沃倫和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長托皮林記過處分,主要原因是沒有依照總統指示完成任務。10月, 地區發展部長戈沃倫辭職,成為梅德韋傑夫組閣以來首位辭職的部長。11月6日, 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因捲入腐敗案被解職。

2013年5月8日,副總理蘇爾科夫因執行總統令不力辭職。俄報紙網載文認為,蘇爾科夫一貫以強勢著稱,反對普京的第三個任期,他的離去意味著梅德韋傑夫政府的實力遭到進一步削弱。俄政治評論網也認為,蘇爾科夫下台是俄政壇新老勢力及政府辦公廳和總統辦公廳衝突的結果,同時反映了梅德韋傑夫目前的弱勢地位。

在梅德韋傑夫政府的21位現任部長中,目前有四位「搖搖欲墜」,他們是:教育與科學部長利瓦諾夫、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長托皮林、衛生部長斯科沃爾佐娃、地區發展部長斯柳尼亞耶夫。其中,教育部長利瓦諾夫受到的批評最多,俄國家杜馬政黨聯名要求將其解職,但梅德韋傑夫回絕稱「部長不是盧布」,不可能人見人愛。

面對批評和質疑,梅德韋傑夫一再為自己和政府辯護。有時他乾脆挑明:只重視普京的意見,「總統是唯一可以評價部長和政府工作效果的人」。

他一次次重申與普京的友誼。普京也幾次出面肯定政府工作,保梅德韋傑夫過關。4月17日,梅德韋傑夫在國家杜馬作了上任總理以來的首次政府工作報告,受到了空前的質疑和壓力。普京總體上積極評價了政府工作報告。

4月25日,普京在與民眾直接連線時表示,幹部頻繁變動弊大於利,政府組建才一年,應該給政府成員時間「實現自我」,他對政府一年來的工作總體滿意。

但是,俄政治學家明琴科發表報告認為,梅德韋傑夫政府施政一年後,其支持者聯盟已被拆解,所有的治理槓桿最終都轉到了克里姆林宮,政府的支持率日漸走低,梅德韋傑夫政府失去成為獨立政治玩家的機會。

「普梅組合」一去不復返

但分析人士認為,普京不會輕易撤換梅德韋傑夫。2011年9月,梅德韋傑夫在統俄黨大會上舉薦普京作為統俄黨候選人參加2012年俄聯邦總統大選,他按照約定忠實地把總統寶座交還普京,從這點看有大恩於普京。而普京多年來一直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核心統治圈子,以提供庇護換取部下忠誠。如果換掉梅德韋傑夫,一部分政治精英會隨梅德韋傑夫出走,多年來精心打造的政治體系也會撕開一個口子。政局必然會因之不穩定,一盤散沙的反對派可能因此出現一位有號召力的領導人。

不過俄媒體認為,梅德韋傑夫不是不可替代,如果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前財長、副總理庫德林就是最佳人選。4月25 日,普京在與俄民眾直接連線時,一開始就與庫德林互動15分鐘。普京借此向政府發出信號:工作做不好的話,誰都可能被換掉。

「普京不充分信任政府,他在保留政府的同時在削弱它。」俄有效政策基金會主席巴甫洛夫斯基說。俄政治技術中心副主任馬卡爾金表示贊同,「總統府方面似乎已經就削弱梅德韋傑夫的地位達成共識,試圖把他描繪成一個無力幫助民眾解決實際問題的低能兒,並把普京描繪成人民的救星。」 5月7日,普京聽取了政府履行總統令情況匯報並提出批評。俄羅斯《生意人報》刊文認為,從今往後,政府不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工作,而是根據普京去年5月發佈的命令行事。「現在,普京打算動手管理政府。這比一兩個部長辭職要嚴重得多。」文章說道。

俄羅斯政治技術中心主任布寧認為, 俄經濟形勢尚未嚴峻到必須撤換梅德韋傑夫的地步,梅德韋傑夫目前地位還算穩固,「但政府命懸一線。如果經濟一切順利,政府可以撐到2015年」。

對此,「聖彼得堡政治」基金會主席維諾格拉多夫也認為:「梅德韋傑夫還不至於到被解除職務的程度」,在經濟形勢日益惡化的大背景下,作為總理的梅德韋傑夫將能很好地發揮「保險絲」的作用。

在明琴科看來,「令人詫異的是,梅德韋傑夫失去作為獨立政治家的地位,反而加大了他保住總理職位的幾率。現在讓他離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他可以成為『技術型』總理。現在普京正在打造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制衡體系,所以『技術型』梅德韋傑夫將得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留任政府總理一職」。

用俄政治和經濟溝通中心主任奧爾洛夫的話說,普京替換梅德韋傑夫成為合理合法的總統,這成為新的一元中心制度的起點,「梅普組合」作為獨特的權力構架一去不復返。

      責任編輯:Rosemary
紐約接連發現疑似亞裔女子屍體      [2013-05-31]
新型SARS病毒已致全球27人死亡      [2013-05-31]
「破」船占礁14年 菲繼續耍賴      [2013-05-31]
哥斯達黎加或將全國放假迎習近平      [2013-05-31]
菲律賓8人咬定指揮官下令開槍      [2013-05-31]
中國商人在美國遭FBI釣魚執法      [2013-05-31]
鳩山稱懷疑安倍是否學習歷史教訓      [2013-05-31]
菲稱中國阻斷登陸艦補給艦員危急      [2013-05-31]
金正日孫現身畢業禮 曾被傳失蹤      [2013-05-31]
紅會宣佈中止在阿富汗東部救援      [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