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逃亡香港的美國情報人員斯諾登拋出的「猛料」13日震驚世界:美國長期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進行網絡入侵。
據中評社援引德國之聲報道,此前美國一直扮演受害者,「憤怒」指責中國的網絡黑客行為,中國雖然一再做出反擊,但面對美國的話語霸權顯得力不從心。現在,鐵一般的證據令形勢發生「180度大轉彎」。美國還有媒體蒼白地辯解美中黑客行為像「蘋果和桔子,沒有可比性」,甚至有媒體搬出陰謀論,猜測說斯諾登事件是中國導演的一場對美國的反擊,但更多媒體把「虛偽」這一評語送給了美國。「今日俄羅斯」電視台評論說,全世界終於獲得了美國在網絡黑客問題上雙重標準的證據。
斯諾登的爆料讓美國尷尬
「美國網絡間諜瞄準香港」,香港《南華早報》13日的頭版大標題很具震撼力。在香港藏身的美國安全人員斯諾登向《南華早報》披露說,美國2009年開始潛入中國內地和香港兩地政府官員、企業以及學生的電腦系統進行監控。斯諾登說,就他所知,美國在全球進行了6.1萬次的滲透行動,目標包括數百個中港兩地的個人以及機構,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國安部門入侵的是系統網路的主幹部分,因此可以進入上千台電腦內部系統,而不需要入侵一個個單獨的電腦系統。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香港中文大學表示,沒有發現大學的計算機網絡受到入侵,校內信息系統和網絡一直由專人密切監控,確保高度安全及防止入侵。香港的一些社會團體13日下午前往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抗議美國政府嚴重侵犯港人隱私。他們認為,港人並非恐怖分子,要求美國公開監控對像名單,並道歉及承諾不會再作類似行為。
「斯諾登揭密引髮香港網絡安全擔憂」,英國路透社13日稱,很多人擔憂美國國家安全局可能曾入侵香港主要的互聯網交換中心,該中心是全球幾十個互聯網交換點之一,處理幾乎所有香港本地網絡數據交換。香港立法會議員、信息技術專家莫乃光稱,入侵香港中文大學可能是很好的選擇,大量本地網絡數據交換由該中心處理可能是其成為目標的原因。
一名中國軍事問題專家13日對《環球時報》說,從目前媒體報道出的內容來看,並不能判斷出美國國安部門網絡入侵的具體手段。從技術看,無論是「一對多」、還是「一對一」的網絡入侵都是能夠實現的。美國安全部門可以通過網絡路由器、服務器等「跳板」實現對電腦的黑客入侵。雖然美國許多大的網絡公司和服務商現在都跟美國安全部門的監視項目撇清關係,但從媒體的報道來看,兩者之間很可能存在著某些聯繫,起碼這種可能性存在。這些網絡服務商會在服務器或某些硬件、軟件方面留下後門,方便美國安全部門實施情報搜集。另外,根服務器在美國讓美國竊取別人的網絡機密時握有一定的便利條件。從通常的網絡資源使用的權限來看,主要分為三個層面,用戶、管理員、網絡工程師,擁有更高的權限就意味著能夠看到更多的「東西」。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斯諾登的這一指責正值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來自中國的網絡黑客行為向中國施壓,並稱網絡黑客行為無異於「直接竊取美國財產」。 最近,越來越多的美國官員批評中國對美國軍事和商業網絡進行有組織的攻擊,中國否認了這種說法。《南華早報》稱,斯諾登的揭密使得華盛頓指責中國的風頭盡失,美國的行為無異於五十步笑百步。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13日評論說,近年來,美國一直指責他國,特別是中國對美國網絡發動黑客攻擊。然而美國情報部門特工斯諾登向媒體披露的內容,讓全世界終於獲得了美國在此問題上雙重標準的證據,瞭解到美國人的虛偽。
德國《世界報》13日報道稱,到目前為止,美國常規化地把自己說成是黑客攻擊的受害者,華盛頓最近幾個月一直在指責北京在獲得美國的軍事、科技和經濟秘密,並引發激烈爭吵。但現在,斯諾登的舉報讓事情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
是禮物還是麻煩?
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控和中國的網絡間諜行為一樣嗎?《國際先驅論壇報》提出這一問題,並引用一名匿名情報人員的話稱,美國政府不會把間諜活動獲取的技術機密傳遞給任何一個美國公司,而中國則故意瞄準國外技術用於軍事和商業目的,這兩種行為像是「蘋果和桔子,沒有可比性」。
美國《赫芬頓郵報》的文章則提出更加離譜的猜測:在美國批評中國對美國進行網絡攻擊的大背景下,中國決定要用一種更聰明的手段進行反擊:披露美國針對公民的間諜行為,讓美國自己來撕開國家安全局的面紗,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該機構的未來能力。文章猜測說,斯諾登可能早就被中國情報部門盯上。中國人對他的評估是他對美國政府不滿,而且還有金錢上的需求。他們用現金將他收買了。交易條件是他必須得揭露美國的「稜鏡」項目。作為回報,他將能在中國過上舒適的生活。
但這些開脫之詞並沒有太大說服力。名為「Northerner」的網友在美國廣播公司網站上留言說:普通美國人被利用了,可是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聽過大量的媒體報道說中國一直在實施黑客攻擊,所以人們就相信只有中國在這樣做,畢竟他們是「壞人」,我們是「好人」。斯諾登指出美國針對他們以及自己公民的目的是虛偽的,並不像你認為的那樣好。
香港《太陽報》13日評論說,斯諾登事件雖然棘手,但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機遇,先不論斯諾登手中掌握的美國核心情報,單單斯諾登對美國政府形象的毀滅性打擊,也讓中國受益匪淺。在此之前,美國不斷攻擊中國對美國發動網絡戰,但如今看來,美國不僅是網絡戰的始作俑者,更是侵犯民權的最大黑手。
針對「美國對中國實行網絡監控」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1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多次重申,中國面臨著網絡攻擊的嚴重威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黑客攻擊受害國之一。中國政府反對任何形式的黑客和網絡攻擊行為。中國認為在網絡安全問題上採取雙重標準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這番表態被一些外電評論為「謹慎」。法國《快報》分析說,中國擔心,無論怎樣處置,都不可避免對中美關係構成影響。法國《世界報》評論說,斯諾登藏身香港對中國來說,絕不是個禮物,而是個麻煩。中國與美國才舉行了高峰會談,如何處理斯諾登事件考驗著中國。
美國《第一郵報》稱,斯諾登選擇在香港披露美國的網絡間諜行為,「必然給他的決定罩上一層色彩,為美中關係製造了一個令人非常不舒服的外交對峙局面」。事情如何解決取決於「北京如何打這張牌」,「如果他們想在這件事上大幹一場,那麼斯諾登就會是一個有利用價值的人。中國事實上處於有利地位,如果中國考慮讓斯諾登在中國尋求避難,那麼中國就能瞭解到美國國家安全局先進的監視技術和方法,甚至可以在中國複製一個這樣的機構。如果中國選擇避開這場外交對峙,那麼它也不是沒有選擇。斯諾登的美國護照只能保證他在香港停留90天。如果到期他的護照沒有續簽,他就得離開香港,或者向冰島駐香港領事館尋求避難。到那時,不得不應對這顆燙手的山芋的是其他國家,而不是中國。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6月13日消息,維基揭密創始人阿桑奇建議美國斯諾登向俄羅斯尋求政治庇護。目前,俄方已表示願意接納。
德國要求美國解釋
最新的揭密使得圍繞美國以打擊恐怖主義的名義監視國內外的爭論又重新回到人們視線。民調顯示,美國人對這一問題存在尖銳分裂,12日的蓋洛普民調顯示,44%的美國人認為斯諾登的揭密是「正確的」,而42%的人表示「錯誤」。路透社和益普索市場調查公司12日公佈的民調得出同樣的結論:有約23%的受訪者表示,斯諾登是一名叛國者,而有31%的人認為他是一名愛國者。
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兼美軍網絡司令部司令亞歷山大12日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替被命名為「稜鏡」的網絡監控行動辯護,聲稱此舉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和公民的安全,在開展以來已經挫敗了數十起恐怖威脅。
法國《費加羅報》稱,「稜鏡」的曝光在歐美繼續引發激烈辯論,在歐洲,布魯塞爾受到強大壓力,要求歐盟對美國表明立場,許多人、包括歐盟健康和消費者保護專員托尼奧.伯格等都認為,「稜鏡」危及歐洲公民保護自身隱私權的基本權利。而奧巴馬即將訪問的德國,反應最為激烈,許多東德人對昔日東德秘密警察的竊聽和監控記憶猶新,無法接受「稜鏡」的做法。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說,在美國國家安全局進行的全球網絡監控中,德國屬於受到最嚴密監控、被收集數據最多的國家之一。德國是美國盟友,卻受到類似於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中國那樣的網絡監控強度。德國政府要求美國就此做出說明。美國總統奧巴馬下周訪問柏林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將與奧巴馬談到這一話題。德國司法部正在審查美方就德國和德國公民到底收集了什麼數據。德國在野黨綠黨表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對德國公民進行全面監控是絕對不合時宜的。」
德國《圖片報》13日刊登一幅照片,照片把奧巴馬的競選名言「YES, WE CAN!」(是的,我們能)改成「YES, WE SCAN!」(是的,我們在監視)。文章還刊登一張「美國網絡間諜地圖」,圖上顯示,美國對自己、中國、德國都進行「黃色」程度的網絡監控,對印度是「橙色」,對伊朗、伊拉克等則是「紅色」。文章說,下周美國總統奧巴馬拜訪柏林,德國司法部長施納倫貝格表示,有必要和美國總統在柏林探討這一問題。施納倫貝格說,美國政府無法用反恐方面的理由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與國家敵人作鬥爭不能不擇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