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7日16時30分左右從南海一冷泉區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潛人員出艙,標誌著「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次下潛任務順利完成。
據新華網報道,「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總指揮劉峰表示,這次下潛是工程下潛,超額完成了預定下潛任務:一是驗證了潛水器技術狀態非常穩定和良好;二是長基線定位系統第一次試驗就非常成功,潛水器具備了「指哪打哪」的能力;三是驗證了潛航員駕駛技能,因為潛水器從山底一直爬到了300多米高的山頂。
「雖然這次是工程下潛,但這是載人潛水器第一次在這個海域搜尋到了冷泉區,發現了大量的貽貝、蜘蛛蟹等海底生物,為深海生物群落和冷泉區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劉峰說。
17日9時37分,「蛟龍」號被布放到水中,17分鐘後,潛水器注水完畢開始下潛。約1個小時後,潛水器抵達預定作業點,深度約1400米。此後,潛水器在水下進行了4個小時的水下作業,期間給水面發回了4張照片,包括冷泉區碳酸鹽、貽貝床上附著的蜘蛛蟹等。
潛水器返回甲板後,記者看到「蛟龍」號取回了深海冷泉區的碳酸鹽「煙囪」樣本和大量貽貝樣本。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於6月10日起航,共分為3個航段,預計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開展定位系統試驗,同時兼顧「南海深部科學計劃」開展科學研究,包括對海底生態系統、生物和地形等進行調查。
|